03.03 薛剛為何要反武則天?薛仁貴的後人為何反唐參與了安史之亂?

點灬小點





答:“薛剛為何要反武則天”是演義小說《薛剛反唐》裡面的虛構,而不是史實。

如果您硬要問,小說作者為什麼要寫“薛剛為何要反武則天”,那就是武則天要篡唐代周,但薛丁山一族卻是忠心護唐的中流砥柱,他必須這麼幹,就這麼簡單。

不過,話說回來,演義小說裡的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薛剛反唐等事,也都是有影兒的。

首先,薛仁貴徵東,說的是薛仁貴東征高句麗的壯舉。

薛仁貴東征高句麗可是實打實的歷史事件。



總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貴率三千人進攻高句麗重鎮扶余城,斬殺一萬餘人,扶余川四十餘城望風降服。

此後,薛仁貴一路凱歌,攻陷平壤,平滅高句麗。

至於薛丁山徵西嘛,按照《舊唐書》、《新唐書》的記載,薛丁山原型當為薛仁貴之子薛訥。

那麼,這徵西主要是指徵戰和抵禦吐番。

薛訥曾在臨洮、渭州、蘭州等地大敗吐番人,雪了父親的大非川之恥,被拜為左羽林大將軍,護衛京師,復封平陽郡公,

最後,這薛剛反唐是咋回事兒呢?

話說,薛仁貴的第五子薛楚玉原本是赫赫有名的范陽、平盧節度使,但遭人陷害,以“瀆職”之罪被免職。

薛楚玉有兩個兒子,長子薛嵩、次子薛曨。

薛嵩就是薛剛的原型。

他看見父親被免職,家族走入沒落,很不甘心,就一天到晚尋思著重振薛家雄風。

薛楚玉被免後,范陽、平盧節度使的職位後來落到了胡人安祿山手裡。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

薛嵩決定在亂世中崛起,他加入了安祿山的隊伍,鉚足勁地反唐。

——看,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反唐哦。

薛嵩因此得到了安祿山的賞識,被提拔為相州刺史,成為了封疆大吏。

後來,隨著郭子儀、李光弼等中興名將的湧現,安祿山的叛軍呈現了敗象,薛嵩見風使舵,舉兵反正,投降了朝廷,成為了朝廷的檢校刑部尚書,領相、衛、洺、邢等州節度使。

安史之亂結束,薛嵩又被加封為高平郡王、檢校尚書右僕射等職,畫像被奉入凌煙閣。

不難看出,薛嵩經過這一反一正,功業遠遠高於乃父、乃祖。

這似乎是一個黑色的歷史幽默。


覃仕勇說史


大唐一代名將薛仁貴後代子孫都忠心報國,並無參與反武作亂的孫子,薛剛只是影視劇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薛仁貴子孫中並無薛剛其人,薛剛反唐並不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