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縱觀康熙一生,滅鰲拜、撤三藩、戰沙俄、收明鄭

,所做之事,無不驚天動地、可歌可泣,再加上他為康乾盛世打下堅實基礎,開創盛世局面,讓部分後人尊稱為“千古一帝”,但是,自古以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是這麼一位開明的君主,卻做了一件充滿瑕疵的事情----在世時,沒有立儲!這引得九位皇子對皇儲問題展開了無情的激烈角逐,皇子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有的皇子自成一派,有的皇子寄附在別人門下,期間,充滿了明槍暗箭,爾虞我詐,兄弟反目四爺胤禛憑藉著自己老道的偽裝伎倆,以及鄔思道、老十三等人的大力支持,險勝八爺黨,奪得了皇位,當上了皇帝。

從常理來看,當上皇帝的胤禛,大權在握,高高在上,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權勢,壓倒性的除掉八爺黨。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但是,帝王心術,講究權謀,追求穩定,在意人心。四爺胤禛上位之初,面臨的是康熙朝遺留下來的貪汙腐敗、吏治敗壞、財政虧空等一系列弊端,再加上,剛剛上位的胤禛根基不穩,局勢不明,一旦強硬除掉老八一黨,可能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弄不好,就會丟掉這好不容易得到的龍椅寶座。

於是,胤禛再次玩起了權術,先是重用老八,封為廉親王。老八也是感念雍正的寬宏大量,奪嫡失敗後,一直以江山社稷為重,全力協助雍正處理國事,未有反意,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局勢穩定後,雍正便圈禁了老八,剝奪了他的爵位,刪除了他的宗籍,還賜名“阿其那”,導致,老八在驚悚中默默死去。

如果說,八爺與雍正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從小不在一起長大,經歷、教養、習慣、愛好盡不相同,兩人感情也並不是特別深厚,圈禁八爺,尚不足以令雍正痛心,但是,十四爺確是與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雍正上位後,雖然沒有直接處死這位親弟弟,但也毫不客氣的把他打發走了,讓他給康熙帝守靈,永不回朝。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兄弟如手足,血濃於水,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致兄弟與死地呢?想當初,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丕一直嫉妒曹植,也曾無數次要除掉這個同父同母的弟弟,但是,曹丕聽到曹植的那句“煮豆燃豆箕”的詩句後,心軟了,羞愧了,感動了,也就於心不忍了,最終,放過了曹植。

雍正對待八爺及其十四爺,未免有些毒辣,雖然四爺和八爺各自為營經歷過血雨腥風的九子奪嫡,經歷過針鋒相對,但是,已成過眼煙雲,不足以置人於死地,不過,為了大清的局勢穩定,為了牢牢掌控大清的權力,又不得不為之,實在是令人感嘆。

老八圈禁了,老十四走了,雍正放心了嗎?未見得如此吧,當初在九子奪嫡中,為雍正立下萬事功勳的十三爺----胤祥,從康熙帝開始,就備受喜歡,甚至康熙帝曾將他列為培養對象,雖然中途失寵,但是,胤祥在軍中的威望甚高,幾乎蓋過了雍正的風頭。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對於這麼一位功高震主,又能在軍中呼風喚雨的十三爺,按照雍正對待年羹堯的殘酷權術和毒辣手段,除掉老十三才能高枕無憂,才能安穩睡覺,但是,雍正卻把老十三留了下來,而且,還重用了起來。

這又是為什麼呢?

1. 柱石賢弟,棠棣情深

“柱石賢弟”是雍正皇帝對十三爺的高度評價,“棠棣情深”是後人對這對兄弟深厚感情的衷心讚美。

但是,何為柱石?何為棠棣?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漢書·師丹傳》有這麼一段話,“關內侯,師丹,端誠於國,不顧患難……確然有柱石之固。”《後漢書·伏湛傳》也寫道“湛容貌堂堂,國之光輝……柱石之臣,宜居輔弼。”也就是說柱石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褒義詞,寓意有擔當的人、有能力的人、有才華的人,是國之棟樑。

胤禛稱十三爺為“柱石賢弟”,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是胤禛對十三爺的一種高度認可,在他眼裡,十三爺就是大清國的“柱石”,是大清國的中流砥柱,只要有十三爺,大清國的任何棘手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大清國的基礎才會越打越牢。

因此,在雍正上位初期,十三爺成為了大清國的臺柱,提拔為大清國四位總理大臣之一,晉升為和碩怡親王

,賜封為大清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而且,還可以世襲罔替

可見,雍正對十三爺的信任,猶如一江春水,清澈見底!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再看棠棣。

《詩經》有云:“棠棣之華,鄂不韡韡(wei,三聲),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也就是親密無間的兄弟,情深似海,義薄雲天。雍正四年,十三爺生了一場大病,久久不能痊癒,這讓雍正特別擔心,及其渴望老十三能夠早日康復,這時,雍正也就放下了皇帝的尊嚴,拿出他個人的私有財產,親自在宮中設譙為老十三祈禱。雍正七年,十三爺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為了讓老十三及時掌控病情,雍正安排御醫劉聲芳擔任老十三的副手,名為助理,實則是讓劉聲芳隨時隨地幫助老十三診療。

由此可見,雍正帝對十三爺的兄弟感情就像《詩經》裡提到的“棠棣”一樣,兄對弟,至誠盡託弟對兄,忠心以報。難怪後人會對這對兄弟的深切感情如此推崇和期望!

2. 忠敬誠直,勤慎廉明

前面介紹了雍正和十三爺兩個人深厚的兄弟感情,但是,自古以來,在皇權面前,沒有無私的友誼,有的只是上下級關係。就算是唐朝的李隆基無比尊敬自己的哥哥李成器,這也是因為哥哥李成器主動讓賢,成就了李隆基罷了。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而雍正疼愛老十三,自有雍正的道理。

前面所說,雍正上任初期,面臨的並不是大清的繁華與富裕,而是,康熙朝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弊端,諸如:財政虧空、官員腐敗等問題。雍正一直想挑選一位有識之士解決好這些棘手問題,而能夠有力解決好這些問題,又能對雍正百般忠誠的,非老十三莫屬。為此,雍正對老十三是放心的。老十三呢,也沒有辜負雍正的信賴。

在治理水患期間,十三爺不辭辛苦實地勘察,詳細規劃,製成水利圖,同時,聘請南方農民指導全國各地農民種植水稻,使河道得到了有效清理,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淤積次數和水災情況,方便了廣大農民灌溉田地。

同時,十三爺在軍事建設、人才培養、案件審理方面,做的十分不錯,給雍正的大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雍正帝賜老十三御筆“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又是對老十三能力上的充分肯定。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3. 角色轉換,避免猜忌

在皇帝身邊工作,很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的權臣,一旦遭到皇帝猜忌,輕則罷官,重則賜死。就像韓信之於劉邦、司馬懿之於曹操、梅執禮之於慶帝,這些權臣的最終結果或死、或裝瘋賣傻,無不悽慘狼狽。

十三爺,從小就受到康熙帝的喜愛,每逢康熙外出狩獵,都會把十三爺帶在身邊,這是其他皇子們未曾享有到的殊榮。長大後,十三爺文武雙全,品德高尚,曾被康熙列為培養對象,雖然後來失寵,但是,在軍中,十三爺一直享有崇高的威望,軍中許多將領都聽信於十三爺,在雍正奪嫡的關鍵時期,也是依仗十三爺在軍中的振臂一揮,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可見,十三爺應該是雍正上位的首要功臣,按理說,威望甚高的十三爺應該會遭受到雍正的猜忌,可是,並沒有,因為十三爺知道角色轉換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自從雍正上位後,十三爺就再也沒有將昔日的四哥當做哥哥,而是,把他當成了皇帝,也沒有把自己當成弟弟,而是當成了皇帝身邊的一位赤誠臣子

雍正上位後,任命十三爺為四位總理大臣之一,讓十三爺負責戶部、造辦處和總管會考府,任務艱鉅,責任巨大。可是,十三爺上任後,勤勉盡責,親力親為,用老辣的手段處理了各類難題,先是興修水渠、解決水患,然後,查清戶部財政虧空,彌補財政損失,接著,利用晉商秘密購買軍需,保障軍事供應;而且,還慧眼識才,為國家推薦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人才,這些人才一直到乾隆時期都是國家的中堅力量,比如嶽鍾琪、趙國麟、查郎阿等人。

對於十三爺的勞苦功高,雍正帝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總想著好好獎勵十三弟。於是,賜給十三爺錢糧23萬兩,然後,允許十三爺自由支配宮中物品,

接著,賜封十三爺的兒子為郡王,雖然郡王指標只有一個,但是,這在整個大清歷史上是沒有的。面對這些浩蕩皇恩,如果換作其他人,可能就接受了,但是,對於十三爺來說,他堅辭不受,他認為,自己所做之事是一個臣子分內之事,並沒有值得誇獎的地方。

也正因為此,雍正帝對待十三爺始終沒有殺意,反而,越是十三爺謙讓,雍正帝越是愛惜自己的這個弟弟。

圈禁對手老八,趕走親弟弟老十四,接下來,雍正如何對待老十三?

四爺胤禛與十三爺胤祥本是一對難兄難弟,從小生活在一起,兩人也有相似的愛好。長大後,胤禛做上了皇帝,也就是雍正帝,對待十三弟恩寵有加;十三爺為臣,對雍正帝更是忠肝赤膽,滿腔熱血。兩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進了大清國的發展,可謂是珠簾合璧,君明相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