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易經》中大過卦說“獨立無懼,遁世無悶”,蘊涵著兩種怎樣的智慧?

楊莎莉


個人覺得“獨立無懼”的意思是說,雖然我的能力不是很強,我也有弱點,有缺陷,但我照樣活的很精彩。“遁世無悶”,不為世所用之時,依然能夠保持精神的飽滿,生命的鮮活。而這兩句話背後都與一個詞語相連,“量力而行”。

“獨立無懼,遁世無悶”來自大過卦的象辭。《周易》的卦辭,是古經對吉凶禍福的判斷。而象辭,彖辭,是儒家對易理的分析,據說是孔子所作。這句話,既來自大過卦的《大象》,討論時,主要著眼點應該在易理之上。

大過卦總共有七條卦辭。當占卦之時,六爻全部不變,判斷吉凶,就要看卦辭,有變爻,則看爻辭。此卦的卦辭是:“棟橈。利有攸往。亨。”

棟橈明顯不是一個吉利的事情。其意思是房子的大梁壓彎了。這還能吉利嗎?可是,卦辭中,為什麼還說“利有攸往”而且還“亨通”呢?我的理解是,上圖是澤風大過的卦形圖。中間四爻為陽爻,陽為剛健有力。初上兩爻為陰爻,陰為柔弱。類似於,一根木頭,兩頭弱,中間強,所以不能當棟樑,因為兩頭太弱,而被壓彎。既然不是做梁的料子,那咱就不做了,乾點別的,自己能勝任的,此為‘利有攸往,亨。’。

六十四卦的辭辭、象辭以及彖辭都是可以相互印證的。《大過卦》的象辭是:“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

大過卦的上卦為兌卦,兌是澤;下卦為巽,巽為木。木(船)應該在澤上走的,現在木在澤下,為翻船之象。船為什麼會翻,古今一樣,就是超載。裝多了,裝過了。因此,象辭的表達方式與卦辭是一致的。既然船裝多了會翻,我們就裝少點,或是不裝了。“君子獨立不懼”就象小孩子完不成任務,自己急哭了,家長說“不怕,不怕”。遁世無悶是既然幹不了,就不幹了。

大過的彖辭說:大過,大者過也。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悅行。利有攸往。乃亨。

大者過也,是換了一個解釋的角度。既然是過載造成澤滅木,那麼,木如果大了,不就過了嗎?棟橈是兩頭弱的意思。剛過而中,說的是同一意思。巽而悅行,巽是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就會悅,就會亨通。

“遁世無悶”不僅在《大過卦》中出現過,在《乾卦文言》中也出現過。解釋的是初九爻“潛龍忽用”的意思:初九,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文言中的“遁世無悶”與《大過象辭》中的“遁世無悶”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說人在不為世所用的時候,應該保持一種精神上飽滿充盈的狀態。差別在於。乾卦初九的“遁世無悶”是個人有能力,但還沒有顯現出來,“龍德而隱者也。”這時候是不能輕易用世的。但因為能力在,龍德在。所以可以“樂則行之,憂則違之”,而且是“確乎其不可拔”的。《大過卦》則不同,它的“遁世無悶”,是因為自己有失天的缺點,能力不夠。易經是認為人的能力是有差別的。能力不行之時,要學會放棄。放棄之後,不要覺得低人一等,悶悶不樂。這就是“遁世無悶”。

因此,從“遁世無悶”我們可以明白,無論你是能力超群,還是能力不夠,你都會有被冷落的時候。如果你能力超群,雖處潛龍勿用之時,終有飛龍在天之時。如果你是能力不足。你要自覺遁世,巽而悅行,懂得放手,懂得捨棄。一樣可以生活的很好。


七月流火140400643


《易》本身變通,週而復始,不可定位。六四卦的每一卦都包羅萬象,亦蘊涵世間所有智慧,而不只區區兩種。如《大過》之智慧

一,兩陰包四陽,猶似兩女包四男。巽兌皆屬陰,其中卻陽盛陰衰,兩女被排斥在外,雖有一壓頂之勢,可勢單力薄,大有隨時被拋的粉身碎骨之憂。人們身處絕境不利境況下,只有以柔克剛,能伸能屈,切忌雞蛋碰石頭,方可避其鋒芒,度過險情。同時亦要有大度包容之胸襟,否則將一敗塗地,還要學會糊塗,不拘小節,大智若愚,等待時機,最後笑的必定是您,乃智慧一。

二,巽為長女,被踩踏於腳下,而少女髙高在上,氣勢凌人,猶如雞飛上了天,是反常現象。加上少女涉世未深,缺乏社會及人生經驗,卻位高權重,這本身就是“大過",若不顧一切地乘勢而為,不知剛柔並用,終必釀成大過!此時處於人生低谷的長女,若不沮喪沉淪,自暴自棄,世上一切事物都在變化,如四季更疊,陰陽轉換,終會爬出低谷,一馬平川的一天,乃智慧二。

三,長女於底承四男,巽為風,為基礎單薄透風,中層卻陽剛堅實厚重。上兌為口,為笑,即不知基礎揺搖欲墜,還在嬉戲罵俏,禍事必臨。屋基屋樑即將坍塌斷裂,唯一的辦法是保持人生清醒頭腦,別等災禍來臨,則後悔莫及了,這是智慧三。

四,四陽共兩陰,即兩男共一女,亂象叢生,不符世間倫理,這就是“大過"!基礎又不牢靠,少男中男,少女長女還在縱慾享受,災禍必將來臨!唯一的辦法是忌貪酒色,自節自律,才能平安走完漫長人生路,這是智慧四。還有五……六……


悠然出南山


《易經》大過卦中講“獨立不懼,遁世無悶”這句話很有深意,能問到這個問題也說明提問者有細心研讀《易經》

我們開看下它的出處,《大象》曰:澤滅木,大過。君予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此卦澤水在巽木之上,木為之枯,曰“澤滅木”。講的是,世俗之人,或皆隨波逐流,鮮有不磨滅者矣,唯有君子具有《大過》之才幹,雖時當困厄,而操守彌堅,所信者理,所樂著天,謂之“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是必剛而能柔,過而能往,可謂善處《大過》之時者也。

這句話蘊含了哪些智慧,可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我從“澤風大過”這個卦給你講。

《大過》,陽大陰小,剛積於中,何為大過,猶如大廈將傾,非一根橫樑能左右結果!唯有出門求助,方能化解災難!

這是卦意,回到正題,“獨立不懼,遁世無悶”這句話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智慧,分兩方面來說。

一,於人,告誡人們要做棟樑,君子要具備剛強的德行,但是注意尺度,過剛易折,太強無制!

二,於國,告誡國要以民為本,要居中秉政,國家興建,要從民眾出發,而不是個人出發,如大廈的一條橫樑,承載太多,會坍塌!

通觀此卦,太過陽剛,陽多陰少,不能運行,故曰大過,大過大過,大者過也!君子要以“獨立不懼,通世無悶”處之,抱憂時嫉俗之念,具撥亂反正之才,利害不計,成敗不言!

這就是這句話的智慧!



易經小白


念歪經了。

“獨立不懼,遁世無悶”,不是《易經》大過卦說的,而是《易傳,象》說的!

原文出處: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易經》,不是用來唸的,拿本《易經》,唸到一卦就拿這一卦說事兒,而是要事先佔筮,佔得某一卦,才以這一卦預測吉凶的。

卦有六十四個呢,佔得大過卦的機率微乎其微。更何況唸錯了,唸的不是《易經》而是《易傳》。

把《易傳》當《易經》念,這叫什麼?俗話就是,假傳聖旨。

《易傳》之《象》,根據《易經》每一卦卦符之“象”、每一卦卦名漢字之“象”,解釋每一卦的意思。這一套,已經不靈驗了。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卦符不一樣,為“一”與“八”形。六十四卦卦名漢字多有不同。根據卦符之“象”、根據漢字之“象”,解釋某一卦意思,意思就不一樣了。何況帛書《易傳》無《象》篇,凡“象”字皆為“馬”。

附帛書八卦之名稱:

鍵(乾),川(坤),辰(震),筭(巽),贛(坎),羅(離),根(艮),奪(兌)。


有話少說


學習易經也好,玄學也罷,是真的需要靈性的,不能靠死解死背之類,得解其意。有個形象化的認識才能觸類旁通,解其真意。大過卦,我來談一下,上兌下巽,你先看整體的一個狀態,上面的兌,表達出了是陰已將盡僅存一氣,在外。這是盡的一面。巽卦卻是相反,陰新生於下。這兩卦正是意思相反的,一個陰滅,一個陰生。為何叫大過?首先是這內外的意圖和方向是相反的。那如何能夠行動統一,那不犯過錯就奇了怪了。再從整體看,澤風大過表達的時序輪轉上,是巽所代表的事物現象剛剛嶄露頭角力量尚微弱的時候,也就是萌芽階段。力量弱小動則容易過錯。再從卦的爻上來看,只有初與上兩爻為陰,皆是處在不用之地,中四爻俱為陽。過剛,且相互排斥之意甚重,各個層級都有自己的想法,意見相左,不能同心協力的去做事。那便出問題了。每個人都各自為戰,很是剛硬,但無人跟隨,這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對於每個卦,都要有個整體的認識有個定位的相似的現象處境在腦海中,一碰到。你不用去背那麼多的東西也不用去記住那麼多的類象。解其意,而遂通變。


凡人命途遠塵


個人見解,大過卦承接頤卦和坎卦,字面解釋吃得太飽之後,但還沒有遇到坎坷之前的期間!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的卦!

從卦象看,九五主爻,剛正得中,又有九三九四輔佐,整體局勢一片向好,雖然初六柔弱,上六無力,卻無礙大局!

好比支撐房子的大木棟樑,雖然表皮鏽蝕但內裡仍然優良,但這時候房子的棟樑上長出了蘑菇,他並不是靈芝一樣的祥瑞,而是房子快要腐敗的預兆!!


馬雲孜


大過卦中的獨立不懼,遁世不悶雖為孔子讀《易》所言,意亦當出其象。大過,上兌下巽,有澤過其木之象。孔子以為木雖需水澤而生長,然水澤過之則反而於木不利,是為“害",故曰大過。以方法論認識既外部條件過於優越,人的內在因素反而受到能動發揮影響。雖有優越外部條件,卻不能充分利用,又不能充分發揮自身內在有利因素,這就形成了看似有利,實則不利的局面。之所以謂其∥大過∥也正是此原因而成。孔子所言獨立不懼,遁世不悶,正是講應不受外部條件影響,充分發揮自身內在因素,無淪外部條件有利無利,堅守自我,獨立不懼,遁世不悶,則不利皆可轉利。(書法自寫)。



乾得堂


《大過》卦在64卦中是比較複雜的一卦。總體看下巽上兌,順而悅,是有利的一靣;初陰上陰,四陽居中,陽大陰小,不堪其重,共象為房屋將塌之勢,是其不利一面。“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悶,寂寞)這句話不屬原經文,不是卦辭也不是爻辭,而是孔子讀《大過》卦辭總結出來的心得體會,同時指出當此之際的應對辦法:一是勇敢前進,(順而悅)戰勝險難;(獨立不懼)二是逃離險區,甘受寂寞。(遁世無悶)此兩種選擇仍不失為君子。(參看上六爻辭”過涉滅頂,兇,無咎”,亦不失為君子。)辯證法在此卦中用得活靈活現,趣味彌足,(老夫得女,老婦得士,)實屬難得。


朱友振


求甚解就失《易經》主旨了。經中任何一爻每時每刻都有不同的解。甚解即是執相,是小用呵,聖人恐後人入此途難返,故作"十翼"已導智,兩千餘年讀者芸芸,而識者寥寥!


魯中居士


不求甚解,方稱善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