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最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好像都非常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甚至見到一些做微商的朋友經常在朋友圈裡發什麼逆向思維的話題。說實話這個的確是很多中國學生所欠缺的,如果你仔細觀察我們職場中的一些職場新人,我們就很容易發現,他們總是在走極端。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第一個極端是完全的服從,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安排做什麼就完全去做什麼,工作之外的事情基本不會主動去做。而另一種呢就是完全的不按套路出牌,自己想個什麼就是什麼。我之前在帶團隊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同事,在跟其他團隊長交流的時候,大家居然普遍喜歡第一種服從性的員工,問其原因,好幾個都說,我希望團隊不出亂子就行了,年終考評的時候只要不是最差的那個團隊就OK了。

在這樣的氛圍下,對於新人來講非常的不利。當我們在職場工作多年之後,仍然還是“小綿羊”式工作作風,在職場中是很難有突破和發展的。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篇文章就是麥肯錫的“邏輯思考”,幫助我們用零基思考和假設思考,在當下場合創造性的打造正中靶心的“新答案”。

思考過程中每個人的“感覺”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但是今天這篇章讓我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最厲害的諮詢公司之一的麥肯錫是如何教授職場新人受用一生的邏輯思考課的。本文主要從什麼是邏輯思考、深入思考的核心是什麼、如何讓自己的表達更有說服力以及邏輯思考有哪些不足等方面,希望對本文能夠真真切切的幫助我們,也期待大家的反饋。

01

何為邏輯思考

說到邏輯思考我們就不得不提最近比較火的節目《奇葩說》,通過一個辯題,由正反雙方進行開槓。通過彈幕我就很容易看得出觀眾還會很“理性”的,不論辯手在辯論的時候是不是聲淚俱下,好像大家的關注點都在他有沒有跑題上。但是這個不夠具體,大家都是在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判斷,那有沒有一種標準的方式來給我們說明怎麼樣的邏輯思考才是好的邏輯思考呢?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美國幽默家哈伯德說:思想家幫助人們進行思維,因為他們給別人定下了思維的方式。沒有哪一個人能閉門獨自寫作或思維。思維是無形的,但是為了創造出有形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東西,就有必要將思想表達出來。

著名日本作家大島祥譽在他的著作《麥肯錫入職培訓的第一課》中這樣講到:“麥肯錫真正的'邏輯思考'是'批判性思考(通過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邏輯性展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至於具體的思考過程,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三個步驟進行訓練,相信人人都可以掌握。

  1. 親自確認前提條件(查看條件是真的嗎?)
  2. 深入查證(為什麼會是這樣?)
  3. 持有屬於自己的意見

比如說,在具體的任務我們就可以按照這樣的操作步驟進行思考:

首先,我們就要積極的去確認這項任務,到底要做什麼。

其次,理解做這件事兒想要達到什麼目標,明確問題的初衷。

最後,執行,得出結果。

但我們平時說起“邏輯思考”,總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而且感覺很是麻煩,甚至有些人聽到那些繁瑣的步驟之後,連想要學習的慾望都沒有了。這麼說,真正擅長“邏輯思考”的人,是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簡潔的傳達給他人,讓對方開心而不是感到有壓力。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小結:

這裡給大家提個醒,邏輯思考能力的學習不是記住什麼步驟和策略,而是能夠靈活的去運用,那些方法和步驟僅僅是為了幫助我們去理解的,並非去原版照抄的。只有在平時的運用中我們才能夠對邏輯思考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問題也會越來深入。

從思考的角度來看,世間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就是“思考的淺的人”和“思考的深的人”。思考的淺的人多數是屬於平時不怎麼思考,而且也意識不到自己不思考的人,就慢慢變成了“思考的淺的人”。那到底怎麼才算思考的深入的人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深入深入思考的核心到底是什麼,以便我們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

02

深度思考的核心

說實話對於思考這件事兒最開始我也沒什麼自信,甚至跟人辯論時總是以自己無話可說而告終。但在畢業答辯的時候被老師的一次表揚點醒了我。在答辯的前一天拿著論文讓導師幫忙最後的審核,導師說你的內容不錯,但是邏輯不通,標準的一手好牌被你打的稀爛。然後給我批註,以及更改的方式。經過一晚上的修改。在第二天的論文答辯中,我是唯一一位被答辯導師表揚的學生,老師說:“這位同學回答問題時腦子很清楚”。

莫琳·希凱在《深入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一書中提到: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果我要想在事業和生活上取得成功,我必須練習傾聽的技能;不只是偶爾傾聽,而是時時刻刻地傾聽;不僅僅傾聽他,而且傾聽團隊、客戶和所有利益相關者。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我只想通過這個故事給大家講,邏輯思考跟其他的技能不一樣,只要你在大腦裡有這個意識。自然而然的就會想的越來越深入,所以現在“想的淺”沒有太大的關係。

想的少的人面對問題時總是會覺得“這種事情見怪不怪了”“以前就是這個樣的”甚至還會習慣性的脫口而出“大家都這麼覺得”,這種對事情沒有懷疑精神的人基本上不會成為想的深的人。就比如我們看新聞,很多人就是會擺出一副'早就預料'到的姿態,但事實上他們是過早的給自己的認知形成了閉環。

深入思考的核心就是從“懷疑”開始的,也可以用另一個詞兒'批判'來說明。或許這些詞語聽起來似乎讓人反感,但實際上並不會。這種思考方式甚至反駁,反而會讓周圍的人都對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這個就是深入思考的核心,批判性思考。

所謂的批判性思考是在想當然的答案和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往深挖掘的意思。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批判性思考的三個基本方法和鍛鍊批判性思考的五個習慣。(請記住:方法是用來幫助我們理解的,而不是用來背的。)

1、批判性思考的三個基本方法

  1. 明確目的是什麼:比如網上購物跟賣家發生了矛盾,比如發錯貨了,物品有質量問題。那我們要明確的是跟賣家爭吵不是目的,解決我們的問題才是。所以把重點轉移到解決我們的具體問題上才是正事,而不是各種投訴,打電話。
  2. 明確思維模式框架:思維模式框架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我們長期養成的“思維定式”,遇到問題了就是投訴,你給我造成麻煩了,我也不會讓你好過。就比如我昨天買了一個單反的內存卡,但是給我發錯貨了。換成之前我估計不僅投訴賣家還會投訴平臺,但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時,直奔主題。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幫我更換內存卡,思考的問題壓根兒就不在什麼賠償,郵費上面。
  3. 不斷的進行發問(so what ?):這個其實就是通過讓我們不斷的進行發問,比如然後呢?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不這樣進行會出現什麼結果呢?等等,將現有的結果作為問題繼續發問,以求找到現象背後真正的問題。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2、鍛鍊批判性思考的五個習慣

在上面進行的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方法中,提到的不斷髮問,這個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是最多的,也是最能鍛鍊我們批判思維的一種方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五個習慣。

美國作家摩爾和帕克出版的《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中特別強調:批判性思維的主旨是關於思維的思維——當我們考量某個主意好不好的時候,我們就在進行批判性思維。由於思想決定行動,我們如何考量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往往就決定了我們的行動是否明智。

  1. 說話更加“具體些”:比如說,中午吃飯時,你不想去了,給同事說幫我帶一份飯。你就不能說,隨便幫我帶份飯吧。而應該說,幫我 帶份某某家的蛋炒飯,或者某某家的雞米飯,少放辣等等。具體的事情讓我們在思考的時候考慮的會比較全面,而不會出現頻繁的來回詢問。
  2. 不要隨波逐流
    :這個是最常見的一種“淺細考”的現象,大家覺得好,我就覺得好。好與不好,嘗試著讓自己給出理由而不是總是聽從他人的建議。
  3. 事物之間的聯想:比如很多商家在國家開放二胎的政策一出臺,馬上就預測到關於母嬰產品的市場,然後開始進行佈局,很多事物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聯想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4. 區分是事實和個人感受:現實中很多人將事實和主觀感受搞混了,比如今天天氣真暖和。這個就不是事實而是個人感受。水溫50度,對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樣的。水溫50度是事實,天氣暖和就是個人感受。儘管這些都是我們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日常的聊天說話嘛,但是主動把事實和個人感受分開,就可以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5. 別讓對話模糊不清晰:比如同事之間的對話:

領導:上次交代給你的事情,做得怎麼樣了?

職員:在做呢,還在進行中。

領導:那儘快哈,這邊還挺急的。

職員:好的,我儘快向您彙報。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這種描述就非常模糊,如果我們進行批判性的思考,發現這樣的對話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只是讓員工知道,領導在問這件事兒。到底有多急,不知道。彙報什麼內容也不清楚。

小結:

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和提高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技能會讓人變得更聰慧,這兩者同樣重要。就像有人說,與放棄批判性思考的人辯論就如同給死人服藥。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和技能不是讓你在一時一事上精明起來,而是讓你總體上更加明智。


無論舉足輕重還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你越多地運用批判性思維,你的思維就越經得住考驗。

03

培養“邏輯性+批判性”的全新思維

上面我們講了關於邏輯思考以及深入思考的核心,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邏輯思考和批判思考兩者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關係。僅僅有邏輯性,你會發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其實是符合邏輯,但是不符合現實;還有一些是不符合邏輯,但是它就是存在。如果僅僅擁有了批判性,沒有邏輯性就很容易形成為了槓而槓的情況。

想要在職場中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就需要我們在邏輯上說得通的情況下進行批判性設定,這樣的話就便於理解,也更容易實施計劃。來一起看個職場中最常見的例子。

比如我之前在一家公司平時加班很多,年假也是一天沒用。但是公司確實還是很忙。這時候我是怎麼實施自己的休假計劃的呢?

第一步:公司的規定是休假必須提前一週進行申請,所以我提前計劃請加的時間(這是前提)。

第二步:領導最近忙的項目雖然自己不是主要負責人,但也參與解決一些功能性問題(深入觀察問題)。

第三步:開始行動,現在項目很緊張,直接提出下週申請的話,可能會被拒絕。所以主動跟領導說,預計的是下週要休假的,但是感覺項目很緊張。我目前是這樣決定的,先申請休假,如果項目的問題在這周沒有得到解決,我就取消休假。

通過這樣的策略,領導不僅給我批了假,還告訴我說:“小楊,你這個精神很好,沒關係。該休假休假,有了好身體、好心情才能好好工作嘛。”

麥肯錫的員工都特別優秀?掌握這幾點你也可以跟他們一樣優秀

這裡主要用到的就是邏輯性+批判性的思維,公司項目很緊張,需要大家加班勁兒解決項目問題,在這個時候你選擇休假,明顯不太符合常理,所以我對自己的這種行為進行稍加修改,把休假的事情提到項目之前(原本就打算下週休假的),看上去就很合理。但是呢,明知道項目很忙你還請假又顯得沒有責任心,所以我就主動提出支援項目,如果下週解決不了,我就不休假啦。

讓領導看出我對工作的態度,但是本週申請的休假申請,領導還是會批的,因為已經說了,如果解決不了就取消休假,但如果解決了就會去休假嘛,公司休假的前提是提前一週進行申請。

最後儘管項目上有些問題沒能解決,領導還是准許我休假。

小結: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事例,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以小見大。類比推理生活中其他的一些事情。也希望我們能夠很好的掌握這種“邏輯性+批判性”的全新思維。

04

總結

大家都開始意識到思維邏輯的重要性,這是好事兒,但是還是有必要提醒一點兒,不論學習什麼一定是為了用而學的。很多朋友買了很多書,很多課,雖然也跟著去學習了,但總是覺得學完之後並沒有多大收穫,有的甚至陷入這種為了學而學的惡性循環。

批判性思維不是教我們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為了能夠讓我們更加看清楚事情的本質。我們擁有“邏輯+批判”的全新思維模式之後,完全可以做到讓自己進行自我迭代。時刻進行自我反省,不論一件事兒是好還是不好,都值得批判,並從中提取對我們有價值的內容。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給各位條友帶去不一樣的收穫和啟發。

我是@楊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級工程師,歡迎關注我,專注于思維模型的研究和學習,每天都會有職場乾貨輸出,歡迎評論和轉發,職場中一起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