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4過4,新三板再為A股貢獻三家企業,新年第二審依舊100%

4過4,新三板再為A股貢獻三家企業,新年第二審依舊100%

繼1月2日新年首發第一審後,發審委1月3日又召開了新年首發第二審,審核了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芯瑞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崑山佰奧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諾流體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

最終,結果與第一審結果一致,依舊100%的過會率,四家企業全過,收到了一份最好的新年禮物,這四家中有三家企業具有新三板背景。

4过4,新三板再为A股贡献三家企业,新年第二审依旧100%
4过4,新三板再为A股贡献三家企业,新年第二审依旧100%4过4,新三板再为A股贡献三家企业,新年第二审依旧100%

金田銅業

公開資料顯示,金田銅業始建於1986年,2015年掛牌新三板,是中國知名銅加工企業,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加工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銅產品和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兩大類。其中,公司利用廢雜銅進行銅冶煉,同時從事銅加工生產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從冶煉到加工完整的產業鏈。

2016年-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33.7億元、359.93億元、406.46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2.87億元、4.36億元、4.22億元。

這是金田銅業第三次衝刺IPO了。2007年,金田銅業先進行了上市環保核查。2008年3月,金田銅業順利遞交了上市申請。由於金融危機及銅價大跌影響,金田銅業業績大受影響。2008年該公司淨利潤只有900萬元。金田銅業也因為被迫停止上市準備。

不過也是在這次IPO之前,雅戈爾投資、紅石創投等機構投資者“火線入股”,至今還在金田銅業的十大股東里。

後來2011年下半年,金田銅業再次開啟IPO征程,開始上市前的環保核查公示,不過不幸趕上2012年11月-2014年1月,A股“史上最長”的IPO暫停。直到

2013年,金田銅業IPO無奈申請終止審查。

再到後來2015年12月,金田銅業掛牌新三板。而掛牌後的三年(2016年-2018年),金田銅業一直為新三板名副其實的“營收大王”,藉著超400億元的營收常年穩居新三板營收第二名的“寶座”。

據悉,此次申請上市,金田銅業擬募集資金23.59億元,用於“年產4萬噸高精度銅合金帶材項目”、“年產3萬噸特種線纜用高純低氧銅絞線項目”等六大項目的建設。

4过4,新三板再为A股贡献三家企业,新年第二审依旧100%

芯瑞達

公開資料顯示,芯瑞達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顯示光電系統和健康智能光源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企業。其主要產品為高世代液晶面板相配套的中大尺寸LED背光模組光電系統和主打健康、智能、節能、環保的全光譜LED燈具與光源。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月-6月,芯瑞達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5832.09萬元、44783.59萬元、50702.2萬元、23267.06萬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408.22萬元、5728.17萬元、7349.76萬元、3716.39萬元。

看起來,芯瑞達除了2017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同比小幅下降之外,其歸母淨利報告期內持續上升,公司歸母淨利潤在2018年達到最高峰。

但令人訝異的是,實際上芯瑞達在2016年通過經營賺得的利潤最多,此後,這一數據始終比2016年低。報告期內,芯瑞達非經常性損益淨額分別為-3695.1萬元、-554.83萬元、-904.35萬元、705.69萬元。換言之,芯瑞達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103.33萬元、6282.99萬元、6445.41萬元、3010.7萬元。

仔細來看,芯瑞達之所以能實現上述的利潤也離不開政府

助力。報告期內,芯瑞達所得稅稅收優惠影響的淨利潤分別為986.86萬元、762.72萬元、757.78萬元、440.79萬元,政府補助分別為460.36萬元、295.12萬元、756.45萬元、525.49萬元,兩者合計佔同期淨利潤的32.83%、18.47%、20.6%、26%。

此外,芯瑞達客戶較為集中。報告期內,芯瑞達由前五大客戶帶來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3148.5萬元、31519.33萬元、31245.7萬元、14056.16萬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72.33%、70.38%、61.63%、60.41%。

對此,芯瑞達表示,如果上述客戶因自身經營狀況、戰略調整、業務收縮,或公司因技術不具有競爭力、產品不能滿足客戶定製化需求等原因,導致公司被主要客戶從合格供應商名單中淘汰或轉向其他供應商,則公司對上述客戶的銷售收入下降,並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4过4,新三板再为A股贡献三家企业,新年第二审依旧100%

崑山佰奧

公開資料顯示,崑山佰奧是一家新三板企業,致力於智能裝備及其零組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為客戶實現智能製造提供成套裝備及相關零組件,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子產品及汽車等工業領域精密組件等的智能製造,適用於各類電機、控制器、傳感器、麥克風及受話器、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汽車遙控器、汽車天窗、電子雷管、智能存儲設備等各類精密組件的生產組裝。

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月-6月,崑山佰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947.48萬元、24869.65萬元、34372萬元、18351.75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98.36萬元、3645.67萬元、5071.68萬元、2089.04萬元。可以看出,崑山佰奧的營收及利潤連年增長。

不過深入來看,崑山佰奧存在“大客戶依賴症”。上述時期內,崑山佰奧由前五大客戶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1081.8萬元、13072.84萬元、26192.62萬元、14110.84萬元,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65.39%、52.57%、76.2%、76.89%。

此外,崑山佰奧應收賬款餘額存在呈整體增長趨勢。報告期各期末分別為6396.79萬元、14766.84萬元、13155.49萬元、21109.70萬元,佔當期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5.99%、45.81%、35.83%和54.45%。

對此,崑山佰奧表示,公司主要客戶均為消費電子、汽車精密組件等行業的知名企業,客戶信譽度較好,應收賬款回款較為及時。隨著崑山佰奧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應收賬款餘額可能隨之增長。若客戶資信狀況惡化不能及時支付貨款,將會出現應收賬款不能及時回款而發生壞賬的風險,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及運營效率。

2016年,崑山佰奧在新三板掛牌。Wind數據顯示,公司曾2017年進行過一次定向增發,共計募資4991.3萬元。然而到了2018年2月,因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崑山佰奧正式退出新三板,專心衝刺IPO,如今收到想要的結果,崑山佰奧退出新三板的決定看來並不虧。

4过4,新三板再为A股贡献三家企业,新年第二审依旧100%

浙江力諾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力諾是控制閥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是從事工業控制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能夠設計和生產出適用於不同行業、不同市場需求的控制閥產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控制閥解決方案。

2016年至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浙江力諾營業收入分別為2.24億元、3.01億元、4.56億元和2.1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17.15萬元、3154.27萬元、7202.40萬元、3312.85萬元。業績連年增長。

而在業績快速增長的背後,是不斷增長的毛利率。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浙江力諾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3.00%、35.46%和36.64%,變動趨勢與同行相比存在一定差異。據瞭解,浙江力諾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同期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39.90%、38.07%和36.58%,其中江蘇神通分別為41.39%、42.18%和37.14%,智能自控分別為42.79%、40.73%和38.13%。對此,浙江力諾在招股書中給出的解釋是,造成差異的原因包括產品類型、應用領域、銷售規模、經營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另外,浙江力諾4年累計壞賬損失3343.80萬元。四年裡,浙江力諾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為壞賬損失,其壞賬損失分別為612.94萬元、484.58萬元、817.66萬元、1428.62萬元。據中國網報道,浙江力諾多名客戶處於破產程序或經營困難狀態甚至是失信,應收賬款計提比例高於行業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力諾此前曾因為“三類股東”被證監會問詢。當時證監會針對公司招股書提出:公司為新三板掛牌公司。發行人現有股東219名,其中屬於三類股東(即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有7名,合計持股3.6155%。要求浙江力諾說明發行人股東超過200人是否履行相關程序,是否合法合規以及“三類股東”是否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形成,是否按照首發信息披露準則的要求對“三類股東”進行信息披露。

此前,浙江力諾曾受中企華立案調查牽連,IPO一度被中止審核,後來重新回到排隊A股上市的隊伍,如今順利過會,有驚無險。

部分內容整合自IPO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