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海灣戰爭時,薩達姆敗局已定,為何還要傾倒五百萬噸石油?


這一切的根源都源自於薩達姆在海灣戰爭前制定的作戰方針,地面消耗戰。

薩達姆在戰前認為憑藉他擁有的120萬人的軍隊、5800多輛坦克、5100餘輛裝甲車、3.8萬門火炮、770餘架作戰飛機、800餘枚地地導彈以及牢固的地面防禦工事、齊備的防空網絡和指揮系統,完全能夠承受住多國部隊的大規模空襲和導彈襲擊,然後多國部隊就不得不與伊軍在地面進行決戰,這樣地面數量佔優的伊軍就可以像越南戰爭一樣,通過擴大的持久的地面消耗戰拖垮多國部隊。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還沒走出越南戰爭陰影的美國人,在制定作戰思路時就極力避免走越南戰爭是的添油戰術(即逐步增加兵力投入),決定採用“牛刀殺雞”戰術,戰鬥一開始就投入決定性力量,並在決定性時刻一舉使用,力求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快最大的勝利,千方百計避免陷入戰爭泥潭。

因此美國在發動“沙漠風暴”行動計劃前就進行了大量的戰爭準備,包括集結2430架先進戰機,EF-111電子戰飛機、最新的F-117隱形戰機、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高空偵察機等全部參戰,大量先進戰機首先摧毀了伊拉克軍隊的雷達、指揮、防空系統,隨後在大量制空優勢戰鬥機掩護下,美軍又轟炸了伊拉克軍隊的機場、電力設施、軍事設施,可以說多國部隊打的完全是一場高科技戰爭,伊拉克軍隊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被動挨打。

由於防空系統癱瘓加上喪失制空權,伊拉克的戰鬥機根本不敢升空作戰,只能將剩下的戰鬥機藏在掩體中、甚至沙漠中,薩達姆引以為傲的強大陸軍也在多國部隊空襲下損傷慘重,而美國人也沒有要結束空中打擊,投入地面作戰的意思,薩達姆的殺手鐧地面消耗戰術也得不到實施。

薩達姆一看這麼打下去不是辦法,為了早日逼迫美軍投入地面戰爭,薩達姆就利用自己豐富的石油做文章,他決定傾倒500萬噸的石油進入波斯灣,由於波斯灣是世界石油運輸的要道,這500萬噸石油會造成嚴重的生態汙染,干擾石油運輸,這也無形中使得海灣國家和世界各國對美國造成壓力,使得美國加速戰爭節奏,早日結束戰爭。這樣美國就會提前進行地面作戰,那麼薩達姆自以為強大的陸軍就有了用武之地,不僅會對美軍進行殺傷,而且美軍一旦傷亡多了,國內反戰情緒再爆發,說不好美軍又像越南戰爭一樣就撤軍回國了。

的確,美國人的確上鉤了,提早發動了地面作戰,但是薩達姆的如意算盤卻落空了,因為在經過美軍猛烈空襲後,伊拉克的地面作戰力量已經被極大地削弱,最重要的是伊拉克的通信系統完全癱瘓,將找不到兵,兵聯繫不到將進一步削弱了伊拉克軍隊的抵抗意志,而多國部隊在空中支援下,伊拉克駐科威特地面部隊被輕鬆擊潰。

所以即使薩達姆再傾倒500萬噸石油也拯救不了他的落後軍隊。


小油瓶侃歷史


引言

這個問題,從某些角度來看的話,還是十分有趣的。我們知道,海灣戰爭之所以會爆發,主要是美帝國家想要佔領中東國家的一些戰爭資源所採取的軍事行動。當然,這是美國更深一層的意思。如果單單是從表面看的話,顯然少不了薩達姆“作死”的嫌疑。那麼,筆者為何會這麼說呢?其實,回想整個事件的源頭來看,主要導火索還是在科威特這一問題上。

背景

我們知道,伊拉克在早期一直和科威特有瓜葛,並且科威特曾經還是伊拉克的債主國。對於科威特來說,伊拉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一直都會和科威特有一種特殊的關係,而這層關係主要會圍繞石油展開的。同時,在伊拉克的角度來看的話,在某種程度上伊拉克也並不想欠科威特錢,所以一心想要通過石油獲利,然後將這筆欠款還清。然而讓人比較意外的是,在後期油價不但沒有上漲,而且還跌了不少,這就讓伊拉克十分被動。

同時,伊拉克對於科威特來說,位於中東地區一個比較重要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能夠緩解其邊境局勢。但也正是因為這種比較敏感的關係,讓伊拉克覺得,在某些程度上自己是不安全的。所以,那個時候伊拉克當局並沒有選擇通過為科威特的局勢進行調解,反而逆其道而行之,去入侵科威特。也正是隨著這種情況的出現,讓許多國家的利益受到了損失,其中美國更是在當時,直接將伊拉克列入恐怖國家名單。

進程

後來,美國結合種種原因,對伊拉克進行討伐,畢竟不論是處於什麼情況,美國好歹也是當時的“世界警察”,世界好不容易恢復和平,你伊拉克就入侵科威特,這豈不是啪啪打美國的臉麼?更何況已經牽扯到了美國的利益點。所以,於情於理,美國都應該對伊拉克進行制裁。

結果

當然,最終的結果毋庸置疑,儘管美國“慘勝”,但起碼也是勝了。並且,解放了科威特。不過話說回來,說美國對伊拉克進行制裁,倒不如說是一種變相的侵略,打的伊拉克毫無招架之力,坦克還沒上戰場就已經被美國通過空中力量打擊的面目全非。這種大象和螞蟻的比拼,相信不用筆者過多贅述大家都應該明白。

其次,我們在來透過現象看本質,說說當時伊拉克為何要傾倒百萬噸石油。我們知道,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美國其實還在發展階段,所以這個時候美國對於戰爭資源可以說是你有多少,我就要多少。但作為敵對國家的伊拉克來說,怎麼會想讓這種強盜更加壯大呢?因此,當然是寧可倒掉也絕不會給美國一丁點。其實,通過伊拉克在當時的另外一種行為,我們也可以看得出當時伊拉克有多麼的“無奈”。那就是,在沙漠中掩埋戰機的故事。

對此,不知大家怎麼看這件事呢?歡迎給軍武視界留言哦! (求關注)。


軍武視界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在位期間對伊垃克的軍事和經濟貢獻很大,在他精明帶領下伊拉克成為當時中東地區數一數二的發達國家,薩達姆的上任離不開美國的扶持,但是他上任後不想完全依附於美國,聽美國的話了,於是他做出一件當時影響非常大的事情,就是直接將伊拉克石油歸為國有,這讓美國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為美國這個國家是一切以利益為上的,所以後來美國就以種種藉口發動了海灣戰爭。在短短的40天時間伊拉克就被強大的美聯合部隊給打敗了。但是薩達姆在戰爭中期做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那就是下令向海洋中倒入500萬桶石油,其實薩達姆如此做法是有非常深層的意思的,大致有兩個意思第一因為他知道美國入侵伊拉克就是為了石油,與其把石油留給美國還不如倒入海中,第二個也是主要的原因他想阻止敵人的進攻,當時美軍出動了大量的空軍和海軍,空軍在空中對地面目標進行轟炸,海軍在海上發射導彈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而薩達姆這個做法就是針對美國海軍的,是為了不讓美海軍靠近沿海,想利用海中的石油點燃美國戰艦。可是他的軍隊還是很快以失敗而結束這場戰爭。但是不得不承認此舉的確很高明,也用心良苦,只是兩者實力相差太大了。


黃1726336


影視有一個很常用的橋段,就是女主拿著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面對歹徒大喊:“你別過來,再過來我就死給你看”。如果語言無效,歹徒繼續靠近,很可能就會就在自己腿上扎一刀,以示決心。

還是回來說薩達姆,他不但倒了500萬噸的石油,還點燃了自己的油井。他汙染了海洋和天空,斷絕了伊拉克人民的經濟命脈。

倒石油汙染海洋,說是要破壞美軍的海水淡化設施,讓美軍無水可用最終退兵,那是一個航母艦隊,補給一次上面的淡水夠用半年。

燒油井說是讓美軍的飛機無法看清地面目標,逼迫美軍進行地面作戰。簡直就是笑話,薩達姆以為還是在二戰中嗎?

我覺得他真正的目的是,將所有這些責任推給美軍,讓國際輿論譴責美軍使其退兵。和最開始我說的那個女主的橋段一樣一樣的。可他忘記了太空中的衛星,高空中的偵察機,所有的證據都告訴世界他這是自作孽。


鋼牙嚼鐵錨


很多超級富裕的國家,都是石油富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創造大量的財富,所以石油基本上很少用來浪費。但是這個也有例外,那就是海灣戰爭時期,當時的伊拉克薩達姆,卻將自己的500多萬桶石油,直接倒入波斯灣,人們到現在都不知道,薩達姆當年為何這樣做呢?

海灣戰爭打得是毫無懸念,總共才打了40多天,基本上伊拉克那是一邊倒的被揍,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在美軍先進的戰機,導彈打擊下,伊拉克成為一片廢墟,關鍵的軍事設施毀於一旦,軍事裝備基本被炸燬,軍隊傷亡慘重,是一邊倒的失敗。

所以,薩達姆腦洞大開,為在戰場有所起色,將目光轉移到石油上面。其一,大批石油倒入海水使附近美軍淡化海水的水源汙染,致使周邊的美軍沒水喝。當時美國軍隊主要在沙特,而沙特嚴重缺水,所以水資源都是波斯灣的海水進行淡化。而向波斯灣倒入石油,使得形成幾十公里的汙染帶,沙特海水淡化就廢了。而這直接影響百萬大軍的喝水問題,這樣美軍沒辦法只能進行陸戰,速戰速決。

  

  其二,戰機不能飛。點燃科威特的油井,使得形成超大面積的巨大濃煙,整個科威特波斯灣都籠罩在濃煙之下。這樣的情況,美國的戰機就很難起飛,起飛了也很難鎖定目標進行轟炸,不得不說也是狠毒。一旦空軍不能戰了,那麼必然陸戰開始。

  

  其三,國際壓力。波斯灣那是石油通道,關係全世界的石油能源,而500萬桶石油倒入,造成巨大的汙染。使得海灣國家,還有世界各國,對美軍形成壓力,要求其速戰速決,早日結束戰爭,所以在國際壓力下,美軍也會進行陸戰。而這兩招確實奏效,美軍很快轉入陸戰,從沙特進入科威特,進行陸軍包抄。

  

  雖然薩達姆實現了陸戰要求,但是美軍的迂迴作戰,而且在先進武器裝備的打擊下,自己傷亡不大,卻對伊拉克陸軍造成致命的打擊。薩達姆徹底絕望了,最終敗慘了。而戰後薩達姆為了推卸責任,不承認自己倒石油,說是美國轟炸,造成石油洩露。但是明眼人看得出來,如果是洩露,不可能那麼多。

  


西夏迷彩


破釜沉舟,以成定局!


大保168


首先提問者就沒有弄清楚事實,什麼幾百萬桶石油。首先沒有人具體統計有多少原油被傾倒。其次薩達姆主要是破罐子破摔,給美國留下麻煩,包括汙染等問題。再次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主動創造輿論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