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比特幣舉牌哥回來啦!要給“計算機”Urbit配上“穩健”的比特幣


如果說比特幣是數字現金(digital cash),以太坊是數字法律(digital law),那 Urbit 就是數字土地(digital land)。


野心勃勃的雲計算項目 Urbit 不僅試圖顛覆互聯網的現有模式,而且還將允許用戶從大企業手中奪回屬於自己的在線身份信息和數據。與目前高度依賴亞馬遜等雲計算服務的區塊鏈項目不同,Urbit 將利用第一性原理去尋找新的解決方案。
2020 年或許會成為 Urbit 爆發的一年。歷時數年開發,遭受無數質疑,Urbit 終於要發佈了。
Urbit 悄悄地接入了比特幣,並且將其中一位標誌性人物收入麾下的開發者陣營:比特幣舉牌哥(Bitcoin Sign Guy. B.S.G.),真名為克里斯汀·朗利。時年 22 歲的他因為在美聯儲主席耶倫的演講背景中舉起了“買比特幣”的牌子而登上多家媒體的頭條,那張由美國有線電視臺 C-SPAN 轉播的電視畫面更是在加密貨幣業界廣為流傳,比特幣舉牌哥無意間成了一個英雄。

比特幣舉牌哥回來啦!要給“計算機”Urbit配上“穩健”的比特幣


朗利打破多年沉寂,他表示希望看到比特幣走向主流,並且他認為 Urbit 是實現這一願景的途徑。“穩健的貨幣要搭配穩健的計算機(Sound money deserves a sound computer),”朗利時常提起這句話。
Urbit 向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能在其之上運行自己的專屬服務器,同時用戶使用門檻比目前的同類產品低許多。在 Urbit 上用戶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數字身份,而不需要將寶貴的數據拱手讓給臉書或谷歌這類互聯網巨頭,以換取平臺的使用權。在被巨頭壟斷的中心化互聯網之外,Urbit 提供了另外一種備選項。

雲端原生計算機


Urbit 的業務核心在於:通過收集用戶所有的線上信息(例如社交、聊天和圖像信息),而生成完整的用戶線上身份。
“我們把 Urbit 打造成貫穿用戶數字生活的雲端原生計算機(cloud-native computer),” 此前負責開發 Urbit 的初創企業 Tlon 的 CEO 加倫·沃福-鮑利(Galen Wolfe-Pauly)在一封郵件中描述道:“想要達成這一目的,Urbit 的用戶首先要實現互聯互通。”

穩健的貨幣要搭配穩健的計算機


Tlon 是開發 Urbit 的公司主體。朗利在其中擔任項目負責人,他的主要職責是把比特幣接入到 Urbit 生態系統中。Urbit 需要一種加密貨幣才能完成生成數字公民身份的願景,朗利認為這和比特幣需要一個去中心化平臺以確保“高效而安全使用”的需求彼此成全。
他認為比特幣和 Urbit 形成了一種互利共生關係(也組成了一個有趣的合成詞 BitcoinUr),是實現完全去中心化實體的落地嘗試。比特幣和 Urbit 都是數字主權的呈現形式,即用戶不再受某個高高在上的權威支配。
和比特幣想要回歸貨幣系統本該呈現的形式一樣,Urbit 想要找回計算基礎設施的本真形態,”朗利在電話中說道。
Tlon 在 12 月 9 號公佈了一項賞金計劃,鼓勵人們將比特幣添加到 Urbit 錢包裡來。他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比特幣與 Urbit 的結合,最終比特幣會成為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優先貨幣(money primitive)”,與 Urbit 一道向傳統互聯網開戰。接入比特幣到錢包中只是開始,下一步他們將實現 Urbit 上運行比特幣節點、閃電網絡以及比特幣生態中用戶設計的應用程序。未來也有推出 Urbit 在線商城的計劃。


“我們上面講的一大堆跟比特幣有關的工作正在逐步推進。它最開始只是一個比特幣節點,但最終會長成像 MacOS 一樣可以保管密鑰的操作系統,能實現比特幣到 Urbit 地址的原子交換。在計劃於第二季度推出一項的功能中,用戶只需要有比特幣就可以購買 Urbit 地址。”

比特幣舉牌哥回來啦!要給“計算機”Urbit配上“穩健”的比特幣

圖 | 比特幣舉牌哥被 CoinDesk 評為 2017 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來源:CoinDesk)

比特幣能帶來轉機?


去年夏天,朗利主動聯繫 Tlon 公司,他向 Urbit 開發者提出了在生態中接入比特幣的建議。在此之前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裡,朗利多次出現在 Urbit 在舊金山的線下見面會上。他對操作系統的濃厚興趣來源於他對比特幣的痴迷。他自稱是“比特幣死忠派(bitcoin maximalist)”。
朗利想要掌控自己的數據,同時確保數據永遠不會洩露。
“人們應該會非常喜歡Urbit,如果他們重視數據隱私,希望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並且這個系統應該儘可能簡單。”朗利描述道。
某種意義上,朗利認為比特幣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自身網絡的安全性。他說:“從貨幣的角度來說,比特幣是加密資產中唯一可信的選擇。”

比特幣是安全的穩健貨幣


互聯網上的貨幣,僅僅是另一種形式的數據。比特幣的主要突破之一就在於解決了雙花難題,使得其在無需一個可信第三方的條件下也能驗證一串數據的合法性。比特幣的代碼完成了這一使命。


然而在協議發佈後 10 年的今天,比特幣並沒有像所設想的那樣廣泛應用於點對點的支付系統。人們大都把比特幣存在由第三方服務器運營的交易所、託管錢包以及其他平臺上。這種附加到系統中的安全性威脅正是中本聰原本要解決的。
“比特幣本身很靠譜,問題出在我們與之交互的工具上,” 基金 Castle Island 的聯合創始人尼克·卡特(Nic Carter)在 Telegram 群組中表示。他之前宣稱有不少交易所都運行在中心化的雲服務器上,但沒有點出具體交易所的名字。

全新的技術


域名服務系統(DNS)由 13 個高高在上的服務器運行著,構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互聯網的支柱。和互聯網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DNS 系統的運行機制是在過去半個世紀互聯網混亂無序的發展中偶然產生的。
“我們正在被大主機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網絡拖累著,” Tlon 的顧問肯尼·羅威表示,他目前致力於把以太坊接入 Urbit ,之前他也是 MakerDAO 的早期貢獻者。互聯網的發展是一個被不斷膨脹的需求推拉前進的過程。像 Unix 和 HTTP 是互聯網的基石,卻也越來越無法應對現代計算的壓力。羅威認為這些系統在不斷的打包和開發中變得低效、脆弱,並且隨著數字生活的線上化,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Urbit 的設計者決定拋開一切,構建一組全新的技術棧。羅威說:“我們除了重啟別無選擇,因為中心化的互聯網沒法再變革了。現在的應用只能選擇在其之上壘房子。”這個新的技術棧使用定製化的編程語言 Hoon 。他們還搭建了一套虛擬機、一個操作系統以及一個點對點網絡。羅威表示:“這個工作就像同時是重新發明個人電腦、互聯網、郵件以及文件傳輸系統(FTP)。我們的願景比同時顛覆個人電腦和互聯網只大不小。”
雖然 Urbit 是對個人計算機的重塑,但它也包含一些傳統網絡中對應的鏡像。Urbit 的路由系統由 255 個銀河、65,000 個星系以及 4.3 萬億個月亮組成,這其實對應了傳統網絡中的域名服務器、網絡服務提供商、個人電腦以及與之連接的設備。根據公司的博客,它們的區別在於“Urbit 中的 ID 由許多不同的人以加密形式持有著。”
換句話來說,除了分佈式網絡中的參與者,不會有別的中心化單位出現。銀河 Urbit 中分佈著星系 Urbit,星系 Urbit 分佈著星球 Urbit ,由個人運行的服務器組成了網絡中的通信和身份層。不過這不是一個寫死的設定,任何 Urbit 都能自由遷徙到別的宇宙中。雖然設計了層次化的宇宙地址,網絡參與者之間的通信依然是點對點溝通的。每一個獨立的 Urbit 都由一串可讀標識 ID 表示,配合密鑰一起用於登錄操作系統。Urbit ID 被存儲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和其他數字資產一樣,Urbit ID 具有價值。用戶需要象徵性地支付一些費用以獲取使用權限,這種設計是為了不讓惡意攻擊者搶佔資源、影響網絡。Urbit 的開發者十分重視信譽機制的設計。在中心化操作系統中,比如推特會封掉有威脅的賬戶。而在 Urbit 中,銀河和星系可以選擇拒絕驗證有威脅的用戶,使得他們被孤立但不是從平臺上刪除,這些用戶依然保有自身身份和數據的所有權。還有一點和傳統互聯網不一樣的是,以往的 URL 以及網頁都可以被篡改,而 Urbit 則會不可逆地保存用戶通信的所有記錄,就像我們在真實世界所維持的信譽一樣。

理想家雅文


Urbit 的構想萌芽於 2002 年,由在科技界備受爭議的柯提思·蓋伊·雅文(Curtis Guy Yarvin)提出。
接下來的 11 年間,雅文不斷豐富著 Urbit 的內涵。在 2013 年,他從風投公司 a16z 以及彼得·蒂爾(Peter Thiel)的基金裡籌集了 110 萬美金,然後成立了公司 Tlon(以博爾赫斯筆下的一個平行宇宙命名)。那支由五個人組成的團隊努力將雅文朦朧的構想落地成一個雲計算系統。
接著在 2019 初 Urbit ID 部署到了以太坊區塊鏈上後,雅文宣佈退出公司以及這個項目,他在那時寫道:“我是一個思想家,而不是實幹家;是一個理想家,但不是一個領袖;是一個作家,做不到有始有終。”中本聰從項目中出走了,但那是比特幣已經運行良好,而雅文的出走給社區帶去了一定程度的分裂。“柯提思十分激進,他想要推翻一切,重建整個棧來解決問題,” 2013 年加入這個項目的沃福-鮑利說,“包括我在內許多投身到這個項目中的人都是被這個願景吸引的。柯提思原始的設想足以驅動其他人來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只不過他不會跟著這個一步步看到整個實現過程了。”而用雅文自己的話來說:“於我而言一直有兩個 Urbit ,一個是現存的這個,一個是本應存在的那個。”除此之外,雅文並沒有就此作出更多的回應。


沃福-鮑利說:“和最初的草稿相比, Urbit 已經完善了許多。2013 年的 Urbit 更像是一篇博士論文,目前我們將它從理論落到了實際。”他表示為了給更廣泛的大眾發佈作準備,整個系統幾乎全部由目前這支 Tlon 團隊重寫了一遍。之前由雅文領導的那個版本僅僅是一個基本的版本,鼓勵懂技術的人參與到系統中來。

比特幣舉牌哥回來啦!要給“計算機”Urbit配上“穩健”的比特幣

圖 | Urbit 的 CEO 加倫·沃福-鮑利 (來源:Tlon)

重新開始


在 2020 年的第一季度,Tlon 計劃發佈 Urbit 的第一個完整版。它的設計者們將其稱作“雲計算機的諾基亞 3310”,也許是在致敬雅文職業生涯早期開發了手機上的微型瀏覽器。Urbit 發佈後,整個系統會基本會像 Slack 一樣運行,人們在平臺上聊天並分享各種好玩的鏈接。Tlon 內部已經在日常工作中用起了這套系統,他們下一步做的是在 Urbit 平臺上做一套谷歌全家桶那樣的工具鏈。
在第二季度按照 OS 2 推出 app 之前,操作系統都建立在瀏覽器之上。第二次升級將支持比特幣和以太坊點對點數字貨幣支付。“想一想 Urbit 上的 CashApp ,”朗利說。
考慮到 Urbit 目前緩慢的開發進展且尚待審計,並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樂觀。“ Urbit 現在絕不是一個穩健的計算機,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是。在確認其安全性之前,我不會放心把自己的比特幣放進去。他當錢包的前提是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早期關注 Urbit 的愛好者布雷頓·邁裡(Brenton Milne)說。

顛覆現有互聯網巨頭


Urbit 常被認為是一場宏大的數字實驗,它把計算從雲端的服務器隔間中解放,迴歸計算的初心。

今天少數的大型企業控制著絕大多數的線上活動。按照 Urbit 的說法,巨頭們(MEGACORP)把持著言論的導向,絲毫不顧及用戶的使用體驗。像 Facebook,Google 以及 Medium 這樣的巨頭們跟用戶做著不平等的交易:用戶用寶貴的數據換取他們服務器的使用權,無權干涉這些巨頭對數據的濫用。
“我認為當社交平臺的推薦算法選擇了金錢利益而非用戶利益時,它們會選擇用衝突和暴亂去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這已經造成大眾心理的創傷,這對整個社會是十分有害的。”去中心化網站支持者、機器學習初創公司 CEO 大衛·卡梅耶(Dave Kammeyer)這樣認為。
“將比特幣比作現鈔,那 Urbit 就是土地,”作家、研究互聯網亞文化的政治科學家賈斯汀·莫菲(Justin Murphy)說。“隨著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越來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我認為會有越來多的人希望維持一致計算體驗(computing experience)。”
談到這麼多年比特幣舉牌哥的身份,朗利說他不想讓這種虛名掩蓋他對比特幣做的踏實工作,“雖然我曾經很喜歡比特幣舉牌哥的身份,但我不想讓它成為我的固定標籤。”兩年過去了,他在比特幣佈道的工作上兢兢業業,“我為 Urbit 做了很多實事。”


翻譯:常慶安


本文版權屬於 CoinDesk 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