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騰訊會全資收購京東集團和拼多多嗎?

樊哥說天下


這個問題不用回答

現實已經證明一切

凡是騰訊投資的公司都是作為財務投資的,提供社交入口流量可以,收購是萬萬沒有可能的。

第一:目前京東,拼多多市值都很高,財力不允許。

第二:騰訊都獲得了財務投資回報,未來還會繼續,給他們獨立發展有助於打仗,進步,你說一個人是天天坐在那裡收錢好還是自己下場去廝殺的好,毫無疑問坐在那裡售票很好,尤其是流量門戶是自己的,不需要他們的流量消費入口。

第三:騰訊鼓勵內部創新,不需要拿錢去摘取他人的果實,他人也不會願意,尤其是劉強東和黃睜這種思想很獨立的創始人。

躺著賺錢總比自己動手的強,何況自己的手還沒閒著。


天機老人徒弟


騰訊集團全資收購京東集團,這百分百不可能

簡單三點告訴你:

1.全資收購京東集團旗下所有業務股權等等,收購後試問騰訊集團的現金流還能正常週轉麼?(騰訊集團資金鍊)

2.京東集團光旗下‘物流公司’2008年開始興建(總投資和融資)近兩百億美金現金形成全球模式,快拖垮京東集團也是最費錢的物流業務的時候近年開始盈利收成了,單單這重點劉總會賣麼?

3 一個做社交和遊戲形成壟斷中國的騰訊互聯網集團,一個做電子商務並開始轉型發展成‘多元化經營’的京東集團,兩者王國沒有交集,談可收購 !騰訊和京東兩者只能互利共同賺錢才是經商之道!

騰訊集團重然最大的缺點業務是電商和物流之路,但投資幾百億人民幣給京東做股東不參與高層管理發展,騰訊未來不就分‘電商王國’一杯羹了?

還有騰訊市值價值五千億美金大關有什麼用,幾年後集團發展一旦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三個月跌三千億美金也有可能!

你看看近期蘋果集團最高市值近1萬億美金市值,這才三個月4000億美金市值沒了!有用嗎?

(總的來說集團現金流才是王道)


Lostli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樓主在思考!但我想說的是,顯然騰訊不會全資收購京東和拼多多,且不說騰訊沒有這個實力,就算是有,那拼多多和京東也不會同意!

騰訊有實力收購拼多多和京東嗎?

眾所周知,當年騰訊電商戰敗,於是轉投了京東。隨後又投資了唯品會和拼多多,按照騰訊的投資風格來看,只要自己不行的,那投資就好!

就目前公司體量來看,京東和拼多多的市值都超過了300億美金,騰訊顯然沒有這個實力去收購,就像馬雲現在也無法收購軟銀剩下在阿里的股份一樣!

京東拼多多不會賣

大家還記得嗎?當年劉強東曾說過,如果失去公司的控制權,那就寧願套現走人!再說拼多多,拼多多雖然名義上是黃錚,但背後其實是投資大佬段永平,段永平的財富到現在就是一個迷,人家就是玩資本的,壓根就不缺錢!

現在拼多多已開始轉型,而且要逐漸脫離微信的體系,這一點就說明了拼多多也是有實力有野心的玩家,豈能輕易送人?

騰訊京東戰略同盟關係

無論是京東還是拼多多,他們之所以接受了騰訊的投資。一方面是因為騰訊擁有中國最大的流量,再一個就是說他們有共同的對手阿里巴巴。不然騰訊壓根就沒有機會投資拼多多和京東。如果說未來中國的電商格局出現變數,那麼以後我們可以再探討這個問題!


春公子


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持續投入虧損10年的京東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磨難開始持續盈利,其市值達到336億美元,2018年前3季度業績都保持著20%以上的增長,最新的Q4雖然沒有發出,但本人預估不會低於30%的增長。當然這只是京東主營業務這一塊,還有王牌京東物流、京東金融等,若健康長遠發展其市值不會遜色於亞馬遜。且京東的終端銷售市場的網點、京東科技、京東健康、京造等等,那一個板塊做起來都會做大做強京東的基石。現在的京東也是處於轉型期了,不僅僅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金融公司。

拼多多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成交總額)達344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386%;年度活躍買家數為3.85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44%;平臺移動客戶端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2.31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26%;活躍買家年度平均消費894.4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9%。2018年第三季度,平臺實現營業收入33.724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增長679%。

作為2018年3月剛上市的拼多多,其市值已達到240億美元;近4億平臺購物活躍用戶是其最大的本錢,且市場主要是被其它平臺遺落的農村34線市場,龐大的農村市場電商仍處於開發階段!雖然拼多多貨物質量問題飽受詬病,但其最新的戰略已經佈局中高端品牌了,這種轉變很可能再次煥發拼多多新的生命力!

反觀騰訊早年以QQ起家後,在那個年代網絡了中國最多的用戶,但就是含著金鑰匙卻始終邁不出電商這道門檻。起家後的騰訊在門戶網站、SNS、遊戲等領域都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在電商領域卻一直默默無聞。時至今日,騰訊的電商業務已經耕耘 13年之久,從 05 年的種子項目 C2C 拍拍網到 08 年 B2B2C 平臺 QQ 商城,一直到後來的入股阿里、京東、蘇寧、蘑菇街、唯品會等,甚至現在困境中微信商城,我們不難看出騰訊的電商焦慮:拿不起來,又放不下。佔盡了天時、地利,電商始終是騰訊的一道魔咒。

縱上,無論處於京東還是拼多多那一家公司,至少短時間內沒有收購的可能,頂多就是業務或投資上的交集!



圖南點評


騰訊不會全資收購京東和拼多多,簡單地說這不符合商業遊戲規則,全資收購與自已業務不搭界的公司,顯然不智行為。

騰訊是社交網絡基因公司,主要業務與電商重疊度並不高,收購京東和拼多多不符合騰訊公司戰略規劃。社交以即時通微信,QQ為代表,微信裡面流量無限,成為國民標配的網絡聯繫交流工具,人手一個有的甚至有幾個微信號。滲透率幾乎百分百。微信旗下小程序,公眾號,成為商家必爭的流量入口。其次騰訊最大業務,遊戲是其主要業務收入,佔據中國遊戲市場52%份額,年收入有1200億遊戲收入。金融科技的微信支付和雲計算服務企業的業務,最後一項收入網絡廣告,音樂和視頻生態收入。

所以從整合資源,騰訊無理由雲全資收購兩家公司。如果收購也會考慮與業務相近的,比如網易,完美世界,三七互娛,世紀華通的遊戲業務。或者收購與微信支付相關軟件公司,雲計算相關的公司,如東華軟件,互聯金融宇信科技之類有可能的。

全資收購不符合商業併購規則,控制一家公懷並不需要全資控股。就算收購一家公司也不可能採取全資收購,只要獲得控股51%股份,甚至只要成為第一大股東,可能有時只需20%股份,就可控制一家公司的運行和重要決策管理。

騰訊投資眾多電商公司,只是財務投資並不參與具體管理,騰訊作為最初電商公司的創業者,經過幾年營運,發現經營管理不理想,將自已電商業務交於京東,並支付一定金額,現在持有京東公司的21.25%股份,超過劉強東15%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但只是財務投資,入股時已明確不參與公司管理。

騰訊現在擁有拼多多,30.9%的股份,黃錚持有50.7%,所以騰訊入股第二,第三大電商的股份,扶持其抗衡阿里系。另外騰訊還入股蘑菇街,唯品會並電商公司。另外美團,滴滴,甚至特斯拉等公司,都可見到騰訊的身影。

騰訊公司不會全資收購京東和拼多多,商業邏輯不合理,與業主業經營不合拍,作為財務投資或者說風投,騰訊天才般的投資是成功的,有望成為中國的巴菲特。


看透大市


完全沒有可能。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騰訊的投資理念

騰訊投資的企業,都會給到流量支持。這是因為騰訊系產品能產生流量,比如好友間聊天,一來一回,產生了流量。而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是消耗流量的。所以兩者會在投資上有完全相反的理念。

騰訊投資的企業,會給到流量支持。如果企業成了,那騰訊賺收益,要是黃了,那也沒辦法。阿里投資的企業,首先會看重對方的流量,來為自己的電商業務輸送流量。等到流量割到差不多的時候,再收歸自有或轉賣等,比如阿里投資微博。再有一種就是彌補自己的業務短板,建立更深的護城河,比如阿里收購考拉。

基於這個理念下,騰訊不會收購京東或者拼多多。


二、公司的企業文化

每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像騰訊、京東這樣的巨無霸,更是有非常深重的企業文化。

我們設想假如騰訊收購了京東,那騰訊面臨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企業文化不同,勢必會帶來一大波的離職潮,特別是核心人員。那新補員工是否能將京東業務很好的發展下去,這是個很大的未知數。再假設,如果新補員工能有做好京東業務,為什麼不讓這些人單獨去做電商業務,反而去收購京東呢。

實際上,一個業務的成功與否,與創始人和創始團隊關係很大。很多時候,同樣的業務在創始人手上能開花結果,換了個人,就很快會葉落枝散的。


三、騰訊沒那麼多錢

截止到目前(2020年1月13日),京東市值571億美元,拼多多446億美元,加一起約1000億美元。這還沒有算入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的市值,這兩者加在一起也將近500億美元市值。

而騰訊目前市值約5000億美元。但要注意,這是騰訊的價值,不是手上有的錢。騰訊很難拿出1500億美元的現金來收購這兩家企業。

如果用換股的方式,騰訊就有這麼多錢,拿出三分之一股換下這兩家公司的百分百控股。但相信騰訊的股東們不會答應這個方式,畢竟目前騰訊的價值要遠比其他兩家要高的多。


小書人


不會。因為既沒有必要。也沒有那個能力。

1、從實物產品銷售方面來說。騰訊好像天生沒有這個能力。

從如果從流量天然的豐富和入口來說,當初騰訊的拍拍沒有理由失敗。因為當時沒有人會沒事就打開淘寶。但是上班第一件事,就會打開QQ。但是無論拍拍本身的招商,還是平臺的服務功能,都比淘寶差了好大一截。筆者在08年做淘寶的時候,最初拍拍上的生意比淘寶還好。但是拍拍的裝修功能實在是讓人忍無可忍。尤其是和淘寶相比。其他的助銷功能就更不用說了,以後和萬達合作的電商,也是無疾而終。即便是拍拍現在淪落到京東的二手拍賣市場,也是無法和鹹魚相比。所以騰訊深刻的意識到,專業的事情,還是由專業的人來做。自己全部獨吞。沒有阿里系的那個胃口。

2、騰訊持之以恆的是親兒子放養,是賽馬機制。

作為和阿里系並稱的騰訊系,其實在很多有初心,有願景的創業者眼裡,比阿里系顯得更加親切可愛。因為雖然阿里系看中了,最初會被併吞,拿錢上岸。但是對很多創業者來說,賺錢並不是唯一的目的,這個時候,投資後對團隊進行放養的騰訊系,似乎更加的通情達理。你做好了,恭喜你,繼續努力吧。很少會有被吃掉的。這個也是騰訊持之以恆的兒子放養政策。讓孩子們遵循賽馬機制脫穎而出。這個政策幾乎不可能被動搖。


3、以京東和拼多多的市值,不可能賣身給騰訊。

京東現在的市值是408億。拼多多的市值是265億美金。雖然騰訊市值是4000多億美金。但是一下子讓騰訊拿出這麼多現金收購,是不可能的事情,誰家也不能說有這麼多的現金儲備。就是有,日子不過了麼。如果採用股票置換話,反而會危及到本身的控制權。

即便是微軟,在2018年的現金儲備額上,微軟也就是1329.01億美元而已。蘋果才741.81億美元。再說京東和拼多多,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家也不會賣身求財。

綜上所述,樓主描繪的事情不會發生,如果發生了,那就賤賣了,比方家樂福賣身給蘇寧。200家中國門店,也就賣了48億,還是人民幣。換成美金,不到6億啊。


下鄉知中


.華爾街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對京東下手?

縱觀百度、人人網、新東方、騰訊都沒有避過做空。當他們正在經歷股票價格的急劇下跌,並被做空機構的一些負面調查搞的心力交瘁的時候,京東交易量和市場規模和現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全球都看好的一匹潛力巨大的快速成長的黑馬。

人們可以看到,電子商務平臺正在成為京東的殼,現在的京東已經成為一個超級物流企業,快遞可以實現第二天抵達全國數百個城市。更重要的是,物流已經分離和獨立,併成為京東集團的子公司,但沒有上市資產。當初上市的只是電商資產部分,這不僅意味著股票市場的資金為物流提供了所有的成本,而且意味著京東正在擺脫資本控制,實現企業轉型。

更大膽地說,電子商務平臺的未來與京東的未來已經無關係,劉強東

的集中點是物流,這才是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對於野心勃勃的劉強東來說,牢牢掌握著京東的絕對控制權,正常的做空不能再快速奏效,只能採取這種低質的手段了。

2。為什麼只針對劉強東的京東用這種方式?

醜聞是生活中最容易被玷汙的事情。無論你是政治家還是商業大亨,在這個層面上,你只是一個男人。美國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一個人迅速發臭,一種是現在這種,另一種是賄賂。掌握著京東絕對控制權的劉強東來說,京東多年來一直是他一個人的,但顯然,做空這不想再看到這樣的局面。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在短時間內陷入名譽危機,以此剝奪他對京東的控制權。馬雲英語好又是個高級社交家;馬化騰太過精明又很少去美國;只有這個凡事喜歡冒頭的劉強東最好搞定了。

美國的主流媒體都對劉強東的醜聞事件爭相大幅報道,唯恐無人知曉,再加上流言蜚語不斷爆發,這些都有專業運營團隊的影子。

在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期,這已不再是企業家的個人問題,而是外資勢力企圖做空中國境外上市企業,搶奪控制權的卑鄙手段。我們所能做的不是相信謠言,而是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能夠在這場貿易戰中取得最終勝利。


上海情感語錄


1.全資收購京東集團旗下所有業務股權等等,收購後試問騰訊集團的現金流還能正常週轉麼?(騰訊集團資金鍊)

2.京東集團光旗下‘物流公司’2008年開始興建(總投資和融資)近兩百億美金現金形成全球模式,快拖垮京東集團也是最費錢的物流業務的時候近年開始盈利收成了,單單這重點劉總會賣麼?

3 一個做社交和遊戲形成壟斷中國的騰訊互聯網集團,一個做電子商務並開始轉型發展成‘多元化經營’的京東集團,兩者王國沒有交集,談可收購 !騰訊和京東兩者只能互利共同賺錢才是經商之道!


局思想


先說我的答案,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騰訊都不可能收購京東和拼多多,我正好寫了一篇文章講騰訊和阿里的投資理念問題,有興趣也可以看下。

為什麼騰訊不會全資收購,這得從騰訊的產品特點還有公司基因說起。

騰訊早期是抄抄抄

我們都知道騰訊在剛開始的幾年裡面,基本上什麼產品熱門抄什麼,盛大做一個遊戲,騰訊就對標出一個遊戲。淘寶出來了,騰訊就出個拍怕網。

不過在抄到殺毒軟件的時候,終於遇到了一個硬茬,也是我感到非常驕傲的老鄉,湖北人周鴻禕。按道理來說,做產品也是騰訊的強項,殺毒這一塊對於騰訊來說,當時技術上不一定輸給360。

當騰訊搞出2選1的時候,周鴻禕完全沒有認慫,以小的多的用戶體量跟騰訊抗衡。然後當時天下是“苦騰訊久亦”,紛紛佔到了360這邊,甚至很多人真的卸載QQ了。其他公司看見這個機會,紛紛推出替代產品。這一次把馬化騰嚇的不輕。

最終因為各種因素,兩家握手言和,馬化騰每次回憶到這件事,都是表情凝重,差點成了騰訊的一個轉折點。事後馬化騰召集所有管理層,反思公司的理念,足足反思了幾個月。

從抄襲到投資

經過這次事件後,加上拍拍網也一直成績不佳,發現自己也不是什麼都能做的了。所以開始更關注自己的核心產品,放棄對其他產品的抄襲,改為入股投資。

後來騰訊陸續投出了很多獨角獸,最被大家熟知,並且得意的就是京東和拼多多。兩家電商公司通過幾年的發展,成為了行業第二和第三。搶佔了阿里的中高端的天貓和低端淘寶的市場份額,搞得阿里一直都很難受,但是無奈投不出一個可以跟騰訊抗衡的社交產品。之後只有一直靠收購其他產品,來保持自己的流量增長。

騰訊的能力在於賦能

為什麼騰訊不再抄襲,也鮮見全資收購的案例。除了騰訊的基因在於做社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佔據流量入口。

騰訊的社交軟件是粘性很足,使用替代性很低的產品,所以完全不用宣傳,基本上所有生態都是靠著社交軟件導流。微信靠QQ導流,直接幹爬了米聊。騰訊的遊戲靠著微信導流,現在成了最大的網遊運營商。

京東和拼多多的發展,也離不開騰訊的扶持和導流。沒有騰訊的導流,這兩家電商公司也不可能發展的這麼快,這麼順利。這些決定了騰訊的強項就是賦能,扶持被投公司。

如果這些產品都由騰訊自己來做,自己來運營,結果可能就像阿里收購的企業一樣,慢慢的都消失掉。

而騰訊也不擔心這些被投企業會反過來脫離自己,因為失去了騰訊這個超級免費流量入口的話,誰的日子都不好過。流量就像一根風箏線,你飛的再高,失去了我的線,都會掉下來。但是如果不把風箏放手的話,也不會越飛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