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蕓薹素與胺鮮酯的區別,以及復配方法

雲臺素被稱為世界第六大植物激素,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那麼胺鮮酯和蕓薹素的區別有哪些呢?

蕓薹素與胺鮮酯的區別,以及復配方法

(1)作用方式不同

蕓薹素內酯是一種植物內源激素,被稱為第六大類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說植物體內就存在,人工合成的蕓薹素內酯結構和功能與天然蕓薹素內酯相似,噴施後是被植物吸收,能直接提高植物體內的蕓薹素內酯的濃度,調節植物的生長和發育。

胺鮮酯是一種具有調節植物生長髮育激素,植物體內並沒有這種物質,噴施後,被植物吸收後,在植物體內能調節赤黴素、S-誘導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活性,達到調節植物生長髮育的目的。

蕓薹素與胺鮮酯的區別,以及復配方法

(2)持效期不同

蕓薹素內酯是直接發揮調節作用,噴施後很快就被作物的葉片吸收,進入植物體內後快速發揮調節功能,隨著濃度降低,調節作用也很快消失。因此,蕓薹素內酯具有見效快,持效期短等特點。

胺鮮酯被植物吸收後不能直接發揮調節作用,而是先通過調節赤黴素、細胞分裂素、S-誘抗素的濃度,然後才能表現出促進細胞分裂、細胞伸長和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高產量和品質等功能,是一種間接的調節作用,一般2~3天才能見效,胺鮮酯在植物體內存留時間比較長,能長時間的發揮調節作用,一般持效期可達20~30天。因此,胺鮮酯具有見效慢,持效期較長的特點。

(3)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同

蕓薹素內酯是內源激素,受溫度的影響較大,溫度越高,活性越高。在低溫下,活性較低,甚至沒有活性,調節效果也不明顯。因此,蕓薹素內酯在高溫下使用效果明顯。

胺鮮酯是一種具有調節植物生長髮育的物質,對溫度不敏感,只與濃度有關,噴施後,只要植物能正常生長,植物能合成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等內源激素,胺鮮酯就會發生調節作用,因此,胺鮮酯能否發揮調節作用與溫度沒有直接關係,受溫度的影響較小。

蕓薹素與胺鮮酯的區別,以及復配方法

(4)活性不同

蕓薹素內酯是24-表蕓薹素內酯、28-表蕓薹素內酯、14-羥基蕓薹素甾醇、丙酰蕓薹素內酯等多種內酯類物質的混合物,活性雖然有所不同,但活性都特別高,在0.01的濃度下,再稀釋幾千倍,仍然有很高的活性。

胺鮮酯是一種單質,只有一種物質組成,在10%的濃度下,再稀釋3000~6000倍,也能發揮較好的調節作用。與蕓薹素內酯相比活性相對較低。

使用方法

(1)因為蕓薹素內酯的活性比胺鮮酯高,用量也少,成本相對較低,在溫度較高的夏秋季節和作物生長髮育的中後期建議使用蕓薹素內酯,既降低了成本,也不會造成植株徒長,還能提高產量和提高品質。

(2)在溫度較低的早春和秋末,或棚室栽培時,建議使用胺鮮酯,可提高植株的抗病、抗寒能力,並能顯著提高作物的產量。

(3)蕓薹素內酯與胺鮮酯也可混合使用,能提高植株內葉綠素、蛋白質、核酸的含量;提高光合速率,提高過氧化物酶及硝酸還原酶的活力;提高植株碳、氮的代謝,增強植株對水、肥的吸收,調節植株體內水分的平衡,使植株生長更健壯,不早衰,增產更顯著,品質更優。

蕓薹素與胺鮮酯的區別,以及復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