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野外山鬆,枝幹蒼勁,針葉秀美,如何才能將它做成盆景?

李立軍V5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野外的野生樹木樁製作盆景來觀賞,其中山上很常見的松樹也是製作盆景的優良材料。野外的松樹品種較多,在北方地區分佈較廣。用來製作盆景的松樹樁多以枝幹滄桑且粗短、彎曲、露根的為好。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松樹盆景的製作和日常養護。



1、選擇材料

野外的松樹有很多樹形清瘦古樸,蒼勁雄健的山松樹樁。製作盆景要選擇枝幹拔節不要太長、沒有病蟲害且生命力旺盛的松樹樁。

松樹栽植養樁時間宜在清明以前進行,這時樹液開始流動,移栽後成活率較高。在山松挖掘時要儘量保持根部完整,減少根系的創傷。根部能帶泥團的要儘量多帶,根部多帶泥團栽植後更易於成活。


2、松樹造型

野生山松大多枝幹蒼老,針葉翠綠,樹姿挺拔,本身帶有自然之韻。松樹盆景常見的造型有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等多種造型。如果松樹樹樁主幹挺直,可考慮製成挺拔雄健的直乾式,若是主幹自然彎曲,可製成流暢婉轉的曲乾式;也可以通過後期蟠扎做成臨空取勢的懸崖式,盆景造型儘量做到取勢自然,儘量使造型表現出端莊、蒼勁之感。

由於很多山松的松針過長,在造型時也影響觀賞效果,這種情況也可以適當地為盆景作控針處理。


3、山松盆景養護

澆水

山松在野外常在土壤貧瘠的山頂,耐乾旱性強,山松盆景平時也不要過多的澆水,每次澆水要待盆土乾燥後再澆,可根據“見幹見溼,澆則澆透”的原則來澆。在夏季高溫季節,最好經常向其葉面噴水降溫。生長期間要適當的控水,合理的控水可使枝幹粗矮,針葉短小秀美的效果。

施肥

松樹在缺少養分的環境下也能正常生長,平時施肥可在盆底施加適量的底肥,生長期間每半個月施加一次腐熟的豆餅、豆渣。松樹盆景為造型需要,在生長期間也要適當的控水控肥,以使枝幹粗矮、針短,以增加觀賞效果。

光照

山松是喜光耐寒的植物,平時可以常年將它放置在庭院向陽處養護,只要保持養護環境通風良好,保持水分充足都能生長良好。對樹形較小的松樹盆景,進入夏季後要適當為其遮陰降溫,以免引起脫水乾枯,冬季也要適當做好保溫措施。



野外的松樹大多是樹形蒼勁嶙峋,造型各異,自然優美。而且每一種造型都有它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若想要培養出美觀的松樹盆景,還要在後期的養護和修剪造型上多下功夫,這也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耐心。

想了解更多養花知識,請關注養花小院,每天與大家分享養花經驗!(圖片來源於網絡)


養花小院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野外山松製作盆景的話題。松樹的品種是比較多,分佈也是非常廣泛,它也是製作盆景的優質材料。

製作盆景的松樹樁以枝幹粗短、彎曲而且有露根為佳,最近好多朋友詢問山松如何才能將它做為盆景?今天我們從選擇材料、盆景造型以及盆景養護才可保證山松作為盆景觀賞性較高。

第一、山松材料的選擇,松樹的苗木不僅可以到當地苗木基地進行購買,還可到野外進行選擇,畢竟在自然環境也有很多蒼勁雄健的山松,製作盆景的時候最好選擇枝幹節間較短、生長健壯、沒有任何病蟲害的山松樹樁。

栽培的時間最好選擇春季,挖掘的時候儘量保證根系完整,減少傷口,而且能多帶泥團最好,這樣可提高成活率。

第二、盆景造型要做好,山松盆景枝葉是比較蒼老,針葉翠綠,生長勢也是比較挺拔,主要有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等多種造型,如果樹樁比較直的話可以製作成為挺拔的直乾式,如果是主幹自然彎曲可製作成為婉轉的曲乾式,也可通過後期的管理製作成為懸崖式,總之根據自己的喜歡進行培養即可。

山松盆景造型還可通過修剪以及水肥管理來抑制其生長,儘量不讓其旺長,比較盆景植株都是比較小,儘量讓其表現出蒼勁之感。如果山松的松針過長在製作盆景的時候也會影響觀賞性,遇到這種情況可適當的修剪為盆景作控松針處理。

第三、山松盆景的養護方式,山松的耐旱性是非常強,在平常澆水的時候千萬不可過量,主要原則是見幹見溼,澆則澆透,在高溫夏季可適當的加大澆水頻率,主要採用噴施方式即可,但是在其生長期間要適當的控制水分,這樣才可使枝幹比較粗矮,針葉數量適當,從而提高觀賞價值。

施肥的話適當加入一些腐熟的豆餅肥水即可,比較好多山松在貧瘠的土壤之中也是可以正常生長,總之控水控肥工作要做好,避免其生長較旺盛而影響盆景觀賞性。


總之山松製作盆景之中可常年放置到庭院向陽之處進行管理,保持通風透光條件較好即可。山松盆景造型各異,每一種造型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定,想要製作出美觀的盆景,我們以上所說的管理措施一定要做好。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野生山松製作盆景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和花友可以交流反饋。


農村老俗話


山松枝幹蒼勁,針葉秀美,當然是要做成盆景放家中擺院裡來欣賞,不止是被自己擁有,還能在閒暇之餘擺弄打扮一番讓其更漂亮。

然而,能長成這樣的基本就是老樁了,自己看著特別漂亮的樁材,很多都是生長在野外,讓它進家來,還真不能指望它自己走,免不了是要咱自己先付出一番,好在有付出就有回報,不會白乾,可是,付出也等講究個方法,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用青草喂老虎也容易讓人鄙視,深奧的生長機理和複雜的乾坤大挪移可以先不用瞭解,基礎的三拳兩腳還是知道的好,起碼,也別讓自己心愛的盆景樹木到家後就成了燒火棍,這就免不了要知道一些野樹向貴族進發的過程成,咱一起來看一下。

1、採挖,這是第一步,在確定了自己心儀的樹樁以後,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它了,要注意好山松的採挖時間,夏季時溫度高水分蒸發快,並且樹液流動活躍,受傷的部位容易出現流膠,都影響著成活,因此,建議在冬季結束後春季萌發前這段時間,樹液流動相對較慢,溫度適宜,且樹木萌發力強,是最為適合的時間,尤其是對於沒有經驗的盆友,不建議在別的時間採挖,還有個關鍵的重點,對於經驗欠缺的朋友來說,一定要帶原土,因為,山松的下山樁,如果不帶原土的話,成活率很低。

2、培育,剛下山的山松樁材,建議先使用河沙培育一年左右,河沙的透水性能好、通風效果佳,不容易積水,還能利於生根,待其緩苗成功健康生長以後再進行翻盆換土,在這個緩苗的過程中,需要先把它放置在陰涼的地方,減少水分的蒸發消耗,這個時候的根系還不能有效的吸收養分和水,因此,要做好保溼,除了盆土保持溼潤以外,可經常向枝幹噴水幫助降溫,等看到有新芽發出後,在逐漸的將它挪移到能嗮著陽光的室外,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3、造型,想要山松成為盆景,可不是簡單的養活後它自己就能長成,讓它那樣自由生長的話,雖說不一定就是歪瓜裂棗,但是肯定不能盡如人意,因此,需要通過造型的工作將其打磨的更美觀,我們在採挖的時候,就會根據需要截短一些不需要的枝條,這個時候的選擇,就要拿捏的恰當,對於那些不確定是否有用的枝條可以適當截短一些,方便再後期的造型中還有可能能用的上,對於山松下山樁來說,第一年主要緩苗,不要造型,到來年再考慮蟠扎、拿彎等等造型的工作,這裡就暫且先不說了。

將山松做成漂亮的盆景,以上三個工作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每個環節都影響著它的成活和美觀,這裡說說的是個大體的流程,沒有很詳細,如需瞭解更多,可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