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陸大昕:聯想凌拓的“創業老闆”


陸大昕:聯想凌拓的“創業老闆”

“我對說中國市場經濟下行的觀點持保留意見: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中國GDP同比實際增長了6.2%,達到10.18萬億美元。這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下,已是十分驚人的數字。”2019年2月25日,在整個市場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各種揣測之際,聯想和NetApp的合資公司聯想凌拓在中國正式成立。陸大昕成為聯想凌拓首席執行官。

雖然在陸大昕看來,中國整體的經濟環境依然非常值得期待,但是在這之前的幾個月,時任埃森哲董事總經理的陸大昕第一次受邀出任這一職位時,他並沒有馬上答應。

不一樣的合資公司

陸大昕沒有第一時間接受聯想凌拓的邀約,只是因為他對“合資公司”這種形式存在一定的顧慮。

陸大昕的職業生涯開始於1996年。用他自己的話說:前十年在通信行業,後面的十幾年在IT行業。“這讓我有幸真正見證和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個歷史時期。”事實上,這個中國經濟大發展的階段,為整整一代人推開了一扇實踐創新和開拓眼界的窗。

具體到陸大昕,早期在通信行業的工作經歷,讓他見證了技術對於行業發展的價值;而在IT行業的工作,則讓其有機會能夠從高層管理者的角度,去近距離觀察、體驗和實踐一家企業該如何在蓬勃發展的全新的市場開展業務。

正是這些經歷,一方面讓陸大昕對技術市場保持了足夠的信心,但同時另一方面,對於如何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將兩者真正在中國市場融合起來,存有一定顧慮。

以往,國外公司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往往意味著這是一種面向市場和業務的臨時性舉措,其中涉及到雙方的短期目標和長期利益,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與公司文化、管理體制、人事架構等各種盤根錯節的複雜因素。因此管理者需要用極大的精力去應付和解決這些“內耗”,這是陸大昕沒有立刻接受的主要原因。

“以往我也曾經準備做合資公司,但是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成,這裡面的難度非常大。” 陸大昕說。最終真正說服陸大昕加入聯想凌拓的,是聯想和NetApp告訴陸大昕:這次要做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合資公司”。

“以往國外IT企業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往往是為了解決在中國的業務需求,這樣就變成一個區域性的解決辦法,並不是真正的戰略上的佈局。此次聯想和NetApp是真的希望能夠通過合作完成一次從上而下的戰略佈局:NetApp並不是要把聯想當成銷售渠道去開拓市場,而是雙方通過合資公司的形式,在中國本地建立完整的服務體系和研發團隊,一方面將聯想的硬件與NetApp的軟件進行融合,另一方面會進行自主研發,來滿足本地企業用戶的需求。”陸大昕強調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決心直接來自於聯想和NetApp的合作初衷,這就使得聯想凌拓在某種程度上與以往中國市場上的其它“合資公司”完全不同。

大勢所趨的合作

應該說,是整個IT市場發生的改變,對於聯想來說,其提出的3S戰略(Smart IoT智能物聯網、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架構和Smart Vertical行業智能),顯然是將面向企業級和對雲計算行業的嘗試,作為下一個階段實現再次成長的關鍵核心指標。而如何在短期內獲得數據管理相關的技術能力,則直接影響到其3S戰略未來所能發揮的作用。

而讓NetApp最高層下決心通過在中國市場與聯想成立合資公司的是,一方面, NetApp自身在尋求業務上的轉型,從存儲公司向混合雲數據管理方向轉換;另一方面,NetApp也需要以更“接地氣”的方式開拓中國市場。尋找一位既能提供產品合作又能對中國市場具有極強控制力的合作伙伴,就成為最具有效率的選擇,也是NetApp未來全球佈局的重要一步。

最終,NetApp的技術優勢和聯想所具備的先進製造能力、供應鏈掌控能力和對中國市場的覆蓋,使得雙方都覺得打破以往慣例,以更具戰略性和坦誠開放的心態,將雙方的優勢進行一次充分的融合和互補,對雙方都有利。

在這一背景下,聯想與NetApp宣佈達成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聯想凌拓,就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創業者陸大昕

“我們在創業。而且這樣自上而下、在戰略合作層面上建立起來的合資公司,以前是很少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探索並迎接隨之而來的挑戰。”很大程度上,聯想凌拓全新的模式給了陸大昕更大的自主權,也同時使其必須面對更多的壓力:“我覺得我們正在做一件與以往不一樣的事:讓一家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和一家中國本土的高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將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探索。”

以創業心態帶領聯想凌拓前行的陸大昕,強調公司要“快”和“變”:在業務層面要求“快”,因為只有快速地執行和試錯,才能在落地實施的過程中,快速發現問題、高效修正錯誤、高速成長;在企業文化方面要求“變”,則是希望不同背景的員工,能夠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裡,學會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走出舒適區,通過自我驅動,實現自發、自我的創新和迭代,從而更快地融入到新公司當中。

“第一是將NetApp的Data Fabric戰略在中國市場迅速落地,這是我們的技術優勢;第二是聯想凌拓的雙品牌戰略;第三,我們建立了本地的、完善的研發體系和服務支持體系,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原來只賣產品和硬件的這樣的一個水平。”陸大昕幫助員工儘快適應“創業公司”節奏的方法,除了在公司強調聯想凌拓的三個核心競爭力,營造一種“自我成長”的氛圍外,也會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強調協同和配合,從而完成最初的團隊融合。“我認為,無論是運營體系、研發體系的建設,還是團隊文化、公司文化的打造,首先要做的,都是建立起我們共同認同的目標,並且在腳踏實地做事的過程中,達成信任與默契,從而朝著這一目標努力。而這也是我們公司文化的內核:勇於擔當,明公正氣,眾力眾智,關注客戶。”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聯想凌拓成立的十個月後,中國企業級數據存儲市場的排名,聯想凌拓已經排名第四,並且與第三名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這使得陸大昕帶領的聯想凌拓愈加接近其在成立之初定下的“三年之內進入前三名”的目標。

“在聯想凌拓的努力下,原有來自母公司的業務達到兩位數的增長。同時,我們也加強了對中國本土化運營的有效性管理,對原有的客戶數據進行了梳理。這既是對客戶負責,也對我們後續業務的拓展非常有幫助。”陸大昕說,如果把創業當成登山,現在聯想凌拓已經準備好了登山裝備,鍛鍊好了身體,也做好了克服各種苦難的心理準備:“我們現在有很明確的目標,我們也知道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以及怎樣快速地去落實。”

寫在最後

作為一名資深的行業專業和擁有多年管理經驗的從業者,陸大昕的“創業說”更多是指聯想凌拓這樣一種全新的跨國公司“本土化”,由於缺少成功經驗而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是事實上以往失敗的案例更好提供了一個反證:這種來自戰略層面的深度合作,或許恰好是解決此類問題更好的方法。從這個角度看,陸大昕和聯想凌拓這種彼此成就的關係,未來也許會成為後來者的經驗。

“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沒有數學獎的,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本都是數學家,因為他們能夠把數學模型應用在經濟學領域。這就是交叉學科的價值。聯想凌拓有兩個母公司,在某種程度上,聯想凌拓就像是一個由兩家母公司交叉的學科成果——具備雲的能力,尤其是混合多雲的能力,具備雙品牌策略,同時也具備完善的本地化服務支持體系和研發團隊,能夠快速響應客戶,這就是我們不同於其他廠商的獨特價值。”陸大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