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千年帝都,最美洛陽城,必須去看的景點,帶你一起欣賞


洛陽第一樓,中原第一門—麗景門。它是洛陽老城的西大門,與東大街的鐘鼓樓遙相呼應,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

麗景門的箭樓、城門樓加甕城並配以護城河的建築結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最為優秀的城門,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千浮雲,氣勢磅礴。

有詩人用:“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

麗景門是洛陽八大景之一,曾是歷代朝廷百官及萬民祈福納祥之處。

麗景門古代都城莊嚴的佈局和輝煌的氣勢,可使遊客感觸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濃重氣息。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里,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

白馬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白馬寺整個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雖不是創建時的“悉依天竺舊式”,但寺址都從未遷動過,因而漢時的臺、 井仍依稀可見。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

整個寺廟佈局規整,風格古樸。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為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

齊雲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場。

這是一座仿唐代建築風格、外形如塔的保護展示性建築。為了配合天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文物部門對整個天堂遺址區進行了考古發掘。考古發掘顯示,天堂遺址地下夯土基礎部分的直徑有近70米。

“新天堂”主體為圓形塔樓,外觀5層,內部9層。建築本身高度近60米,加上兩層臺基和寶頂,總高度88.88米。整個遺址保護建築採用框架筒體鋼結構,如同金鐘倒扣在遺址之上,結構落腳點置於天堂遺址區域之外,不會對遺址產生破壞。“新天堂”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總高度88.88米。其中兩層臺基的內部是天堂遺址原址展廳,室內地面為玻璃地板或木棧道。

洛陽周公廟坐北面南,現存一組古建築。依中軸線自前到後依次為定鼎堂、禮樂堂(會忠祠)、三殿及東、西廊房,凡664平方米,是洛陽市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明、清建築群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殿四角飛簷起翹,拓展伸張,比例勻稱,節奏和諧,既莊嚴穩重又雋秀靈巧,按我國著名古建專家鄭孝燮先生所言,這是一座保留有遼金建築風格的藝術傑作,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龍馬負圖寺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臨黃河,南依邙山,寺前緊鄰圖河故道,規模宏偉,供殿巍峨,山門峻拔,前有崇邙橫臥,後有大河奔湧。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理學家、書法家及詩人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撰述的碑、銘、詩、賦,是中原河洛文化、尋根問祖的旅遊聖地。

傳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績,在圖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禮場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圖”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距今已有1600餘年。

因歷代戰亂,屢建屢廢。經修復的負圖寺大殿,重修伏羲龍馬像,並建山門一座,在圖河架石橋三座,逐步恢復寺院原貌,使其發展成為炎黃子孫的祭祖聖地和”“河圖洛書”的研究中心。

山門兩側分立“圖河故道”、“龍馬負圖處”兩通巨碑。伏羲大殿是寺中的主殿,內塑伏羲聖像;殿右側塑有高3米的龍馬像。寺內存有宋、明、清歷代著名學者程頤、朱熹、邵雍、王鐸等人撰述的碑銘詩賦。《周易》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龍馬負圖寺山門峻拔巍峨,釧鼓樓古樸大方。伏羲大殿內塑著高大的伏羲聖像。殿右側新塑高3米的龍馬像,龍馬足踏濁浪,栩栩如生。登臨邙山鳥瞰寺院,天地之正氣,河山之靈秀,可一眼盡收。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在龍門石窟奉先寺雕刻盧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陽紫微城建造天堂的消息傳入日本後,聖武天皇發願“朕亦奉造”,於是在奈良建立東大寺。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關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

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

關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築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關林的建築規格按照宮殿形式修建,佈局嚴謹壯觀。

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築物。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後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簷樓閣,構築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2008年由洛陽市申報的關公信俗,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信俗”的遺產地,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