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石家莊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石家莊市轄8個區、1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分別為:新華區、橋西區、長安區、裕華區、井陘礦區、藁城區、鹿泉區、欒城區、晉州市、新樂市、正定縣、深澤縣、無極縣、趙縣、高邑縣、元氏縣、贊皇縣、井陘縣、平山縣、靈壽縣、行唐縣。另外還有之前石家莊代管,縣由河北省直管的縣級市辛集。

作為一個石家莊人,這些地方的名稱由來,你知道嗎?

新華區

得名因境內的新華路。

石家莊有條復興路,解放後改名為群眾路,後來改為新華路,2015年,石獲南路(自西二環北路至橋西區與鹿泉區交界處)也更名為新華路。更名後的新華路,東起車輛廠前街,西至橋西區與鹿泉區交界處。新華區包含,二環以內的新華路部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都知道石家莊以前是一個小村莊,但原來的“石家莊村”所在的位置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原石家莊村的範圍就在現在的大橋路以北,興凱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東。今天我們看金億城、新華集貿那一帶,就是老石家莊村的區域。

橋西區

最初因地處鐵路大石橋以西,而統稱'橋西'。 大石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區中心、大橋路與公里街交叉口東北側、石家莊解放紀念碑之北。大石橋建於1907年,全長150米,高7米,寬10米,共23孔;橋身全系石灰岩砌成,坡面平緩;橋頭兩側各有石獅雕塑二尊。該橋因採用大塊方石砌成,故名大石橋。石家莊俗稱的橋東、橋西即以此橋為界。

橋西區1955年改名為永安區。1956年與新華區合併稱橋西區,60年曾將整個獲鹿劃歸橋西區領導,69年與新華區分開取名紅衛區,1979年恢復橋西區名稱至今。2014年9月23日撤銷石家莊市橋東區後部分街道劃歸石家莊市橋西區。

長安區

以當時境內長安路命名,提到長安路現在很多年輕的石家莊人都不知道是哪裡,說起中山路,肯定沒有石家莊人不知道,如今的中山東路就是原長安路、解放路合併而來,解放路就是地道橋到北國這一段,建設大街在往東,就是當年的長安路。

如今長安路雖然成為了歷史名詞,但長安區的命名一直持續下來。

裕華區

以境內有裕華路得名。裕華路意為祝福繁華富裕之意,如今是石家莊的迎賓大道。

裕華區是石家莊市內比較年輕的區了,2001年1月22日才成立石家莊市裕華區。將正定縣的留村鄉、二十里鋪鎮,欒城縣方村鎮的方村、南焦、南王、趙卜口、宋村、東荊壁、西荊壁、賈村、臺上、位同、南慄、南位12個村和 長安區 的裕東、裕華路、東大街3個街道以及原郊區的槐底街道、孫村街道的孫村、塔冢2個村劃歸裕華區管轄。如今裕華區因為起步晚,所以更容易大刀闊斧的建設,各方面風生水起,還代管著高新區,可以說是後來居上了,沒有辜負裕華之名。

井陘礦區

原為井陘縣地,後來因為礦,1950年井陘煤礦周圍村莊置區

藁城區

藁城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勞動生息。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槀城縣,蒙古太祖初年(公元1205年),改稾城為藁城,意思是“水草豐美,綠樹環繞”的地方。

鹿泉區

石家莊周邊很多地方的名字都與“鹿”有關,鹿泉也是其一,相傳韓信有次外出狩獵,發現一隻白鹿,追將過去,搭箭急射,待尋到時發現鹿未見,箭射在石頭上,拔下箭來,一股泉水湧出,後取名白鹿泉,此地便得名“獲鹿”(huai lu),後改名為鹿泉

欒城區

清同治《欒城縣誌》上記載:“欒城以欒武子肇封而得名。

欒書姬姓,欒氏,諡曰武,人稱欒武子,生年不詳,晉景公、晉厲公時期執政大臣、統帥。欒書歷任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三朝,並於前587年到前573年擔任正卿。他才能卓越,從諫如流,頗識大體,卻又口蜜腹劍,包藏禍心,為保衛自己的權威與利益而不擇手段,最終激化國內諸多矛盾,導致晉國內亂暴發。最終被晉悼公廢黜,生死不明。

晉州市

《大明一統名勝志·直隸名勝志》記載:“自晉伐鮮虞圍鼓,其君鳥鞮卒歸於晉,乃知茲地屬晉已久,州名蓋取諸此。”晉州有2500餘年文字可考的歷史。北魏為秦置鉅鹿郡郡治,元置晉州州治。1913年,民國時期改晉州為晉縣,91年成立縣級市改回晉州。

新樂市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新市縣置新樂縣,因古西樂邑諧音得名。相傳人類始祖 伏羲生於甘肅天水、長於河北 新市(新樂)、歿於河南睢陽。

正定縣

春秋時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內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為中心,建立鮮虞國。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鮮虞國被晉國所滅,此地屬晉國管轄。戰國初期(公元前475年),鮮虞人又在這一帶建立了中山國,在此設東垣邑。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所滅,屬趙。 秦統一中國後,改東垣邑為東垣縣,治所在今石家莊市古城村附近,屬鉅鹿郡。漢初,仍為東垣縣。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

取真正安定之意,更名真定縣,屬恆山郡。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劉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西漢初屬恆山郡(後改常山郡),清雍正間因避世宗胤禛名諱改名正定。

井陘縣

井陘本古地名,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記》雲:“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 ,如灶之陘,燕趙謂山脊曰陘,下視如井,故謂井陘”。

井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五陘。《述徵記》載:“太行首起河內( 即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北至幽州(即今河北北部), 凡八陘:第一軹關陘,第二太行陘,第三白陘, 第四滏口陘, 第五井陘 , 第六飛狐陘,第七蒲陰陘,第八都陘。”關於對“陘”字的解釋,《說文》:“山絕坎也”;《爾雅》:“山絕腔”;《疏》:“山形連延中忽斷者名腔”。《辭海》釋陘有兩種含義:一是山脈中斷的地方為陘, 二是陘同 “徑” 。據此可知, 陘系山脈受河流切割而自然形成的橫谷。

贊皇縣

公元前968年,周穆王舉進兵,在巑山(今贊皇山,縣城西南25公里)一帶大敗犬戎。得勝後,周穆王登遊巑山,並封為贊皇山。這一歷史事件,成為今贊皇縣得名的歷史背景。

趙縣

早在商朝的歷史中就有了趙縣的記載,當時為方國,一圉之地。 春秋初屬鮮虞國,後歸晉國,稱棘蒲(今趙縣城)。戰國初屬中山國,後歸趙國。據《元和郡縣誌》卷17:“因趙國為名。”

靈壽縣

因縣內產靈壽木而得其名。《史記·趙世家》索隱引《世本》稱:“中山武公居顧,桓公徙靈壽。”今縣因古靈壽為名。靈壽木,枝條上有明顯的枝節,很像竹子,但比竹子的結節光滑,木質很是堅硬。

《山海經》載,靈壽木為遠古一種奇樹,似木類竹,長有枝節,長不過八九尺,圍三四寸,頂端自曲,自然合杖制,不用加工即可做杖之用。老者以此杖助步,竟能敏思捷行(靈)、祛病延壽(壽),因名'靈壽木'。

行唐縣

據南王莊、南賈素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聚居,勞動生息。據乾隆年間《行唐縣新志》:“初帝堯封於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後諸侯來歸,詣平陽即帝位,南行經歷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

相傳堯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陽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歷該地,因名南行唐。

高邑縣

《後漢書·光武紀》載:建武元年(25年)光武從薊(今北京)還至鄗,設壇場於鄗南千秋亭五城陌,即帝位,於是“改鄗為高邑”。高邑之名即由此而來。

無極縣

境內三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時屬鮮虞國,戰國時屬中山國, 秦屬鉅鹿郡,西漢初置 毋極縣,境東屬苦陘縣。東漢時屬中山國。章帝時苦陘更名漢昌,三國時漢昌更名魏昌,毋極、魏昌屬中山國,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毋級縣城遷至今址。隋改魏昌為隋昌,唐改隋昌為唐昌。唐代 萬歲通天 ( 武則天年號)二年(公元697年),毋極縣始改為無極縣。

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27正定府《山川》載:“無極山本在無氏縣西,距無極縣一百六十餘里,縣以山名,實無山形也。

平山縣

平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春秋時為晉國屬地。戰國時屬中山與趙國。西漢初置蒲吾縣,三國、魏晉襲漢制。隋開皇十六年(596)析蒲吾縣一部置房山縣。唐肅宗至德三年(758年)房山縣改名平山縣,寓平息安祿山叛亂之意。

深澤縣

據《太平寰宇記》卷60祁州:“以界內水澤深廣名之。”因地勢低窪,時值大雨連綿,三水橫溢,籬久不固,幾成水國而故名深澤。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為什麼叫正定?井陘?長安?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家莊各區縣名稱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