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我就是不給媳婦看孩子,以後老了不靠媳婦兒,我有兒子。”大家怎麼看?

雲兒90596


做人做事,誰也不能雙標,自己好時多幫別人,這樣在自己有需要時,才會有人幫自己。

說說我的一位同學玲的真實經歷。剛結婚時婆婆就說,我們各自生活,不會對你們的生活指手畫腳。她的婆婆一退休,去老年大學學習畫畫書法,或者與公公國外旅行……生活充實快樂。當年的玲頗為遇到這樣的婆婆感到驚喜。


後來兒子出生了,玲的父母年齡大身體都不好,想請婆婆來伺候月子,以後幫著帶孩子。這在當年沒有月嫂的情況下,是很平常的事,但玲的想法被婆婆斷然拒絕。婆婆最終是沒來伺候一天月子。周圍那些當公婆的或出錢或出力,唯有玲的公婆不聞不問。在兒子上幼兒園之前,換了無數個保姆,兒子經常生病。他一生病,玲整夜無法入睡,第二天還要掙扎著去上班……玲也曾幾次央求婆婆:我們要上班,還要帶孩子,實在是忙不過來,非常不容易。如果你幫把手,我一定會感恩戴德,將來伺候你們終老。婆婆卻自有安排:你放心,我們不指望養兒防老。等到了那一天,就去養老院。我們有退休金,再把房子賣了,沒問題,不給你們添麻煩。至此,玲徹底死心。

五年前,公公得腸癌。臨終前的幾個月,玲只禮貌性地探視幾次,態度明確:不要指望我來照顧。而婆婆也很硬氣,沒有讓玲幫忙。公公去世後的幾年,也許是感受到人生無常,婆婆更加盡情享受生活。不料,就在幾個月前,婆婆突然腦出血全身癱瘓。出院後,老公為她找了住家保姆。保姆月薪6000元,還特別難找。而婆婆的退休金才3000多,這些年吃喝玩樂,沒有什麼積蓄,只能玲夫妻貼錢。後來老公說婆婆被保姆訓斥,要把婆婆和保姆一起接到家中來。玲立刻就炸了:在我最需要她的時候,她在哪兒?現在想起我來了,沒門兒!這件事想都別想!老公各種安撫工作,但玲鐵了心:出錢可以,孝順也可以,你自己去,但不能打擾我的生活,這是她當年自己決定的。老公見玲如此強硬,只得作罷。可是很快玲的苦惱又來了。老公天天去婆婆那裡,經常晚上不回來了,玲成了孤家寡人。即便如此,玲說,她也堅決不會心軟,絕不把婆婆接到家裡來……

前些年是獨生子女結婚生育的高峰,常聽說雙方老人明爭暗鬥,搶著帶孩子。但現在越來越多像玲的婆婆這樣的老人,宣稱不給兒女帶孩子了。


很多老人自我覺醒,辛苦一輩子,到了晚年要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既不會對兒女催婚,也不會催孫,自己過得如魚得水,自由自在。

而現實中也有給兒女帶孩子的老人,下場仍是淒涼。他們把自己的工資、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兒女,為兒孫當牛做馬。當身體不好老病相催時,還是遭到嫌棄。

所以越來越多的老人認為,與其同樣不落好,不如讓自己過上一段幸福日子。這些老人的做法,自己的孩子也許能理解,可孩子的另一半,就難免心懷不滿。這樣的老人在身體衰弱時,結果會怎樣呢?

一種是像玲的公公這樣,死在老伴前面。自己的老病死,主要由老伴照料操辦,不需要全部依賴兒女。另一種就是死得利索,“咔嚓”一下就完了,自己不受罪,也不拖累別人。這種死法,可能會讓親人措手不及,但對死者本人卻是至福。

生死在天,誰也難保證自己一定會好死。像玲的婆婆好強自我,但一遭發病癱瘓在床,麻煩就大了。由於目前養老產業的落後,居家養老仍是主要辦法。這時,需要老人手裡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這話不好聽,但錢確實好使,至少能彌補裂痕,減少隔閡。試想,如果老人有錢能承擔自己的醫藥費,治療費,保姆費,還能給照顧自己的子女一些補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兒媳或女婿當年的怨氣。

而像玲的婆婆這樣需要子女出力又出錢時,陳年積怨舊賬必然會猛烈翻騰,給兒媳落以口實。這時婆婆很弱勢,但悔之晚矣。

老人沒有帶孫輩的義務。現在年輕人的生存壓力很大,有了孩子後生活負擔更重。像玲的公婆這樣不聞不問做得那麼絕的,似乎也有些過分。作為老人,不能兩頭的好處都佔了,身體好時,只顧自己享樂,不管兒女;身體不好時,又要兒女盡孝。出於關愛,即使不帶孩子也可以在經濟上給子女力所能及的幫助,或者在子女找不到保姆、孫輩生病、子女出差等關鍵點上幫一把,相信子女也會感恩,不至於像玲這樣,結怨深重。

我也有勸過玲,遇上這樣的婆婆,最好放下前塵舊怨,把婆婆和保姆接過來,陪老公一起盡孝。這樣的好處是老公會感恩於她,她能天天見到老公,夫妻關係會更和睦。當然,如果玲真心做不到,也不能勉強,因為還要考慮到婆婆過來之後,除了舊怨還可能產生新的矛盾。當然,她不能阻止老公盡孝道。即便婆婆沒帶孫子,也對他有養育之恩,他對自己的親媽有法定的贍養義務。如果玲要求老公像她一樣對婆婆,那就是不講情理了。

玲的經歷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人間百態,家庭中的問題更是複雜多樣。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遇到問題矛盾時,願我們不要忘記心中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