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經商之人須知三條基本原理,《貨殖列傳》智慧具有先見

《貨殖列傳》中包含著先進的經濟學原理

什麼是貨殖?“殖,生也。生資貨財利。”

《貨殖列傳》是司馬遷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人活動和經商藝術的名篇。本書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商業智慧,被中國曆代商人奉為商界的《孫子兵法》。

這是第一部為商人豎碑立傳的史書,同時又極富研究性地寫出了政治興衰和社會經濟的密切關聯。

經商之人須知三條基本原理,《貨殖列傳》智慧具有先見

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司馬遷的深厚學識和廣博見聞,文章結合當時各地的風土人情、民風物料、人心道德等等,展開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背景下樸素的經濟原理探討。

比如,書中比西方更早地提出了經濟學中的價值規律。

原文:“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物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譯文:探究清楚商品的供求狀況,就可預知其價格漲落。漲到了極點就會下跌,跌到了極點就會上漲。

漲價到一定程度,要把手中的商品像糞土一樣堅決拋掉;跌價到一定程度,要像搶奪珠寶玉石一樣買進。物流、資金都應該像流水一樣不停週轉。

經商之人須知三條基本原理,《貨殖列傳》智慧具有先見

比如,這本書很明確地提出有關宏觀調控的理論敘述。

原文: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譯文:官府以平價出售糧食,干預市場,調節物價,使異地物流和市場商品都不匱乏,這是治理好國家必須遵守的原則。


比如,這本書提出了在利益之餘如何用道德傳家繼業。

原文: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

譯文:如果一個人的智慧不懂得變通,勇氣不足以決斷,交易中缺乏仁愛之心,不能做到嚴格自律,即使想學習我如何致富的本領,我也終究不會教給他的。

經商之人須知三條基本原理,《貨殖列傳》智慧具有先見

比如,這本書提出了在國家層面如何利用經濟治國安邦。

原文: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齊整之,最下者與之爭。

譯文:治國安邦的五個層次,掌權者對於人民要順其自然,誘導之、教育之、用規則約束之,最愚蠢的是和人民爭利。

總之,對於《貨殖列傳》篇關於經商的三個核心要義(基本原則)是——

1、富無經業,貴在誠壹。

2、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3、審時度勢,與時俯仰。

經商之人須知三條基本原理,《貨殖列傳》智慧具有先見

書內理論豐富、全面、邏輯清晰,案例詳實豐富,更以“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的陶朱公范蠡、同行尊奉為祖師的白圭為案例,說明了道德智慧在經商中的重要性。

這本書充滿了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先見性,對當下的從商之人也極有啟發性。

南懷瑾先生說:“《貨殖列傳》裡面,每一個故事都在告訴你管理的道理。他中間提了很多怎樣做生意發財,怎麼致富的,不一定專指做生意,乃至做人。”

著名史學家翦伯贊也曾高度評價司馬遷:“以銳利的眼光,注視著社會經濟方面”。

總之,史學界公認《貨殖列傳》為:“歷史思想及於經濟,是書蓋為創舉。”所以,這樣一篇值得認真研讀的書,從事經商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這不僅僅是一篇經商之策。

更是一個研究社會經濟規律,研究如何在經商中立志修德、基業傳家的智慧標杆,經商的人對於中國商業文化追根溯源,真的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