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以下是一個網友的自訴:

我至今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當初聽信公婆的話,把老二留在老家,當了三年半的留守兒童!

首先申明,我這麼說,並不是認為公婆帶得不好,相反,所有人都認為孩子的爺爺帶孩子是很上心的。我家老二,從送回去那天開始,一直到4歲1個月,一直都是跟爺爺睡的。一個大男人,不辭辛苦地把一個5個月大的孩子一直帶到這麼大,其中的艱辛,是不難想象的。

為什麼我說後悔把老二留在老家?那主要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並錯失了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期!

我家老二,接回到我身邊已經10個月了,但是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他怕我們會不要他,怕我們會生他的氣,會打他。小小的他,已經學會看人臉色。他變得特別敏感,特別在意我們說的每一句話。他愛哭,很多時候,我們說話聲音稍大一點,他就會大哭起來,說道:”媽媽不喜歡我了,爸爸不喜歡我了!“之類的話。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兩個孩子犯事了,明明我是兩個人一起懲罰的,但是在他眼裡,就變成了”媽媽喜歡哥哥,不喜歡我”。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我後悔的是,孩子大腦開發時期,應該是3歲開始。可是,他3歲的時候,我這個不稱職的媽媽,為了多賺點錢,也為了省錢,竟然聽從所有人的話,把他送回了老家,以至於錯過他學習最敏感的時期。

從正月初七到現在,我一直費盡心思地教他學習認字、看書,養成一個好習慣。但是,效果甚微。我能明顯感覺到他自己也在努力學習,但是總學不會,他心裡急,我也著急。好幾次,他自己跟自己較勁,寫不出來,自己躲在一邊,邊哭邊寫,看得我異常心酸!

看這段文字,我能感覺得到這位媽媽在寫的時候是很難過的,甚至是邊寫邊流淚。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孩子小該由誰帶

長期以來,孩子小該由誰帶都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老人,會認為年輕人在城裡工作不容易,媳婦帶孩子就沒法出去工作,夫妻雙方都出去工作才能減緩生活壓力。自己年老又不習慣城裡的生活,所以會要求兒子兒媳把孩子放回老家由自己帶大,等到孩子到上學的年紀再接回父母身邊。我身邊有不少人確實是這麼做的。

我同學哥哥家兩個孩子就是由他父母在老家帶大的。因為有了老人幫忙帶孩子,夫妻兩人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出去工作,一起攢錢在二線城市買了套房子,當孩子到上小學的年紀,再把孩子接到身邊。

我沒有這麼做。同學說我傻,為什麼不把孩子放回去給老人帶,偏要辭職帶孩子?老公以及老公一家,從孩子出生一開始都是要求放回老家由老人帶,我都是拒絕的。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因為我就是這麼被帶大的。我能明白一個“留守兒童”心裡的感受。父母認為,孩子小放哪兒養都是養,只要吃飽穿暖睡好養大就行,卻忽略了孩子心裡的感受,忽略了他們需要什麼。他們需要安全感。童年缺失的安全感,是需要一輩子的時間修復的,正如一句話所說的“幸運的人一輩子都是被童年修復,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修復童年"。

全職帶娃四年來,我惱過,哭過,掙扎過,但是唯一不後悔的,就是一直把孩子留在身邊帶大。在我的養育下,彤仔健康成長,看著她從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長成能歌善舞,活潑好動的小女孩,心裡不甚欣慰。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孩子小該由誰帶?彤媽認為,儘可能還是要自己帶!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育兒”教育觀念的普及,隨著專家“孩子應該由父母帶”的呼籲,越來越多的媽媽辭職在家帶孩子。越來越多媽媽意識到孩子幼時陪伴的重要性,加入到全職媽媽的行列來。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老人帶娃的利弊

老人帶娃的好處:

1、減少年輕人生活壓力。老人幫忙帶娃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減少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有人幫忙帶孩子,夫妻兩人就能全心投入工作當中,攢錢給首付,給孩子更優質的教育。畢竟現在生活開銷大,在大城市買房壓力也大,單靠男方一人很難實現這個理想。再有,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對女方也是有好處的,不用為了孩子辭職在家,畢竟手心朝上,沒有收入,向人要錢的日子不好過。空有一腔理想要去實現,孩子卻成累贅,有了老人的幫忙,就能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當中。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2、陪伴老人。老人老了時候,子女都外出工作,家裡只剩兩人,不免顯得寂寞冷清。所以,不少老人會要求把孫子放回去家裡養,陪伴自己,自己還能發揮餘熱,幫子女帶帶孩子,有事情做生活才不會顯得孤獨單調。家裡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老人看著孩子滿屋子跑的樣子,心裡不甚高興,說是幫子女帶孩子,其實更是希望“孫子陪伴自己”。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老人帶娃的弊端:

1、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留守兒童大多是沒有安全感的,遇事容易變得敏感,為了取悅他人容易形成人們常說的“討好型"性格。再有,孩子跟著老人在一起,遇到懂事的老人還好,遇到不懂事或者與媳婦關係不好的家婆,還會挑唆孩子”媽媽不要你了,不管你了“之類的話,時間長了,孩子會對父母產生陌生感甚至敵意。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看到周圍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心理會產生落差,容易造成心理缺陷。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2、不利於親子感情培養。著名犯罪研究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到:依戀是人最早期的心理情感父母因為親自撫養,才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依戀,孩子對父母有了依戀心理,父母才有了教育孩子的“心理控制成本”。不少教育研究專家也呼呼:孩子3歲前最好能由父母親自帶,3歲之前是培養親子感情的關鍵時期。如果孩子從小不是由自己帶大的,孩子對父母缺乏情感依戀,父母對孩子也不瞭解,對今後的教育是很不利的。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曾看到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對夫婦從小就把兩個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帶大,夫妻兩人一起在城裡打拼,在城裡買了方,過上了優質的生活。在孩子上初中以後,他們才把孩子接到身邊上學。但是,由於從小沒跟孩子一起生活,對孩子性格各方面不瞭解,夫妻也缺乏耐性,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吼就是罵,兩個孩子對父母心生怨恨,並萌生了謀殺父母的想法。於是他們策劃了一起“謀殺案”,在父母的飲料當中神不知鬼不覺地下了毒藥,以致夫妻雙方雙雙斃命,之後兩個小孩趁機逃脫父母的掌控。

看這個新聞真是讓人很震驚,孩子之所以會對親生父母下得了毒手,就是缺乏“情感依戀”,孩子對父母沒有愛,父母喪失了教育孩子的“心理控制成本”。如果父母能儘早意識培養親子感情的重要性,也許這種悲劇不會發生。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總結

老人能幫忙帶孩子是好的,很多時候,父母把孩子放回老家也是被生活所迫的無奈之舉,特別在以前,這種情況更是時有發生。孩子能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經濟允許。隨著現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收入的增加,以及科學育兒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媽媽辭職在家帶孩子,或者是再苦再累都把孩子留在身邊長大。總的來說,父母能自己帶大孩子,還是有更多好處的。

對於被生活所迫,不能把孩子留在身邊的父母,也希望能“常回家看看”,常聯繫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父母雖不在身邊,心是跟他們在一起的。

“老人把孩子帶得很好,我卻後悔了!”為什麼孩子要自己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