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廣東鄉村振興,需要有擔當的年輕人

廣東鄉村振興,需要有擔當的年輕人

■省政協委員周世明接受專訪 特派記者 藍業佐 攝

本報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精準扶貧的收官之年。東莞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提出,要以產業振興為突破口,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我市鄉村振興取得更大實效。在今年廣東“兩會”上,住莞省政協委員周世明特別關注鄉村振興這一領域,提交了《農村需要有擔當的“當家人”》提案。她建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需要黨委和政府制訂相關的政策和措施,鼓勵並支持一批有情懷、有智慧、有擔當的高素質人才和鄉村治理能手,勇挑大樑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去。

農村需要一批“有情懷、有智慧、有擔當”的高素質人才

“時代需要有擔當的人,國家更需要有擔當的人!”周世明告訴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的基礎設施逐年有所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也逐年在提高。但由於農村人口的減少、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扶助農業項目發展見效慢。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但好的產業不能落地,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村仍未打造一條融合一體的農業生態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鄉風文明”,原來農村裡的能人走了,城裡的能人又不願意到農村去,鄉村專業型人才相對匱乏,存在“專幹不專業、專業不專幹”等問題。實施鄉村振興,農村需要一批“有情懷、有智慧、有擔當”的高素質人才。

周世明解釋了“有情懷、有智慧、有擔當”的具體內涵。“有情懷”,即有善良慈愛之心;要熱愛農村、重視農業,想農業產業化所想,急農產品質量之所急。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真心實意去做農業;“有智慧”,是說有很高的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不僅有專業知識,而且視野廣闊、思維能力強。能將種植、養殖、深加工與文化旅遊統籌起來,打造融合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鏈,並從全局角度找到解決特殊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從農村和產業的實際出發有效地解決農業實際問題;“有擔當”,指遭遇困難不逃避,能持之以恆地將產業項目推進發展下去,力求公平、公正、公開,並敢於擔當、盡心盡責。

周世明表示,持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鼓勵規模化發展新型都市農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新業態,打造一批休閒觀光基地和農業文化創意項目。而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更多專業型人才、更多的有擔當的“當家人”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去,來帶領村民,共走致富路,才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人才需要治理能手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人才。一種是“有道德、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技術骨幹,在農村幹事創業,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另一種是造就一支新型職業隊伍,彌補農村產業發展後備力量。建議鼓勵各地舉辦“回鄉行動”,從就業創業補貼、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廣大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回到農村創業,優化農村產業從業者的結構,提升產業勞動者素質。

鄉村振興需要鄉賢。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裡湧現出很多鄉賢人物。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鄉風文明,需有鄉賢人物來帶頭推動。所以,要培育新時代的鄉賢文化,需要提倡並鼓勵教師、醫生、工程師、文化藝術類人才回到家鄉、回到農村去支援鄉村工作。各地政府要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進行專門的培訓,並推動城市文化反哺鄉村文化,通過“互聯網+鄉村振興”,推進智慧鄉村、智慧社區建設,幫助鄉村培育積極向上的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需要治理能手。鄉村治理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治理,絕不僅僅只是一個解決“髒亂差”的問題,它涉及產業發展、村鎮規劃設計佈局、生態保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原則。這樣的治理正需要有擔當的“當家人”,只有這樣的能手、高手,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特派廣州記者 呂曉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