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玩具是打開孩子認識世界的窗口。玩玩具讓寶寶更快速地學習、成長。在玩耍的過程中有效地發展了手和眼的協調運動,還發展了他的運動能力,所以家長都喜歡給孩子買玩具。

小蘭的女兒叫彤彤,今年剛好6歲是一名一年級的學生。每年彤彤生日,小蘭都會想法設法給女兒驚喜,所以今年彤彤的生日也不例外。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彤彤生日的那天,小蘭送給了女兒一個精緻的洋娃娃,洋娃娃非常逼真,晃動時洋娃娃藍色的眼睛還會撲閃撲閃的,女兒開心地接受了。

幾天後,女兒總是一起床就哭泣著跟媽媽說:"媽媽,哇哇夜裡會動。"小蘭覺得這大概是女兒玩膩了玩具想換個新的所找的藉口,所以對女兒的話置之不理。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可是,最近女兒一早起來還是哭著跟她說這句話,而且女兒的眼神帶著恐懼,小蘭想了想女兒最近一反往常的表現,越想越害怕,急忙地把女兒送到醫院。

醫生了解情況後告訴小蘭,女兒應該是對逼真的洋娃娃產生了恐懼,小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不是每一種玩具都能夠接受的。

還好及時發現,不然這種恐懼感會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玩具是寶寶童年時期最好的玩伴,每個寶寶都會有滿屋子堆滿自己喜歡的玩具的夢想。家長在給寶寶挑選玩具時,一定要多加註意,不要讓寶寶的玩具美夢變成噩夢。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要儘量避開這幾種玩具

1、太過逼真的玩具

許多玩具為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做工變得越來越逼真,不管是外觀還是觸感都非常逼真,但是這類玩具並不完全合適小孩子。孩子心靈幼小,過於逼真的玩具有時候會讓孩子想入非非,帶來恐懼感。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2、面目猙獰的玩具

家長應儘量避開一些造型是面目猙獰的玩具,雖然這些玩具會起到搞怪、幽默的效果。但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孩子這只是個玩具的話,其實孩子也會感到內心恐懼。

3、有安全隱患的玩具

家長在選擇玩具的時候要加以甄別和儘量避開一些帶有安全隱患的玩具,如小孩有呼吸系統問題的就要儘量避開一些帶有毛髮的玩具。此外,一些尖銳的玩具家長都應儘量避免。

生活中很多家長過多的在乎孩子物質需求而忽視寶寶了的內心世界,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不少父母只會單純地認為那不過是“童言無忌”罷了。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玩具不但是孩子玩樂的東西,更對孩子內心世界有著重要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在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玩具起著極大的作用。

玩具會培養孩子的創意想象。處於學步期和學齡前期的寶寶,遊戲的象徵意義對寶寶越來越重要。透過遊戲來表現情感,讓寶寶寶寶發揮想象力。因此奠定了寶寶未來發展創意思考和想象力的基礎。

玩具會促進孩子理解力的提高。透過和玩具的互動,寶寶能漸漸萌發空間、時間、數字等概念,並進一步瞭解他們。從而學會思考,幫助孩子建立思考系統。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父母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要考慮到它能給孩子帶來什麼,能體現出對孩子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好玩具。市場上孩子的玩具種類繁多,父母熱衷於給孩子買棉絨玩具、電子玩具時,也不要忘了紙質類玩具給孩子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

比如今天推薦給一大家的玩具,是一本叫《兒童邏輯思維訓練的書》的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閱讀書,而是一本“遊戲書”。

《兒童邏輯思維訓練》這套遊戲書不但可以給孩子帶來棉絨玩具同樣的樂趣,不會像電子玩具那樣傷害孩子眼睛,同時可以激發孩子大腦潛能,可以說兩全其美,是家長送給孩子“” 的首選。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本書具有精美有趣的插圖,讓孩子感興趣願意看,同時父母也可以參與到其中與孩子共同遊戲,促成和諧溫馨的親子關係,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媽,床頭的娃娃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美國兒童早期教育研究者瑪斯博士指出:兒童要在早期教育中獲得影響未來的能量,不是通過硬性灌輸,而是通過玩耍與遊戲。

孩子天生內心就渴望學習,對整個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想觸摸、探索整個世界,而對於孩子來說,遊戲也是最為自然的學習方式。

所以,遊戲書既能讓寶寶得到遊戲的愉悅,又可以進行多種啟蒙,起到學習引導的作用。讓孩子參與到遊戲中來吧,可能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15冊遊戲書,只需要39.8!想要購買的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