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華晨汽車

[懂車帝原創 行業]數九寒天的東北大地,寒冬中,我們迎來了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

與東北大地的嚴寒相比,汽車業同樣未感受到一絲暖意。這一年,“挺過”、“熬過”、“觸底”、“淘汰”……是行業裡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而對於身處遼寧的華晨汽車來說,對它們的感觸或許更為敏感。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華晨汽車總裝車間

刺耳的聲音 車展的缺席

轉眼間,華晨集團董事長閻秉哲履新也有快9個月的時間。同他的前任一樣,同樣來自政界,但不同的是,在上任之前,閻秉哲已經親身經歷並參與了華晨多個重大項目的決策。然而,即便如此,閻秉哲同樣沒能“逃過”業界和媒體圈的發難。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2019上海車展閻秉哲“首秀”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去年的上海車展,應該稱得上是閻秉哲入主華晨集團的首秀。不過,如果要給這場首秀打分的話,只能算是勉強及格。中規中矩的發言稿,中規中矩的發佈會,沒有新車發佈,沒有媒體溝通,沒有慷慨陳詞,也沒有勢如破竹,或許能讓在場人們唯一記住的,只有那塊在發佈會中途故障的背景屏。

從那以後的大半年時間裡,除了引入業內資深汽車人高衛民,閻秉哲幾乎很少出現在媒體的視野裡,業界也很少能聽到關於華晨和閻秉哲的消息。而這也正中了有些媒體的“下懷”,一時間輿論四起,有些人說他“消失了”,有人說他“難堪大任”,有人拿他與鄰省同樣履新一汽不久的徐留平做對比……這些聲音,無不讓人感到刺耳。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2019上海車展中華展臺

如果說,以上的種種只是媒體的主觀臆斷,空穴來風的話,那麼去年的廣州車展,華晨系品牌(中華、金盃)的集體缺席則更“坐實”了坊間的某些揣測。一年一度的廣州車展向來有國內汽車界風向標之稱,各大車企往往都會在年底的廣州車展上發佈自己來年的產品規劃。還記得在2018年的車展上,華晨旗下的幾大品牌風光無限,而僅過了一年,華晨旗下品牌便集體缺席,這也讓業界為其未來發展著實捏了一把汗。

尷尬的數據 寶馬的強援

客觀來講,傳言只能是傳言,要真正評價一個企業的優劣,衡量一位企業領導者能否堪當重任,業績才是最好的標尺。雖然華晨集團2019年的全年營收業績暫未對外公佈,但可以預見的是,去年華晨整體的營業收入或將再次超過2000億元,利稅總額可能也將再創新高。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華晨寶馬工廠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這些亮眼的成績,大部分都要歸功於合資企業華晨寶馬,再看華晨其他板塊的數據,卻是一連串的尷尬。

從乘聯會發布的2019年企業批發銷量數據來看,華晨寶馬2019年全年累計銷量達54.5萬輛,同比上升17.1%,在國內車市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同時品牌躍居國內高檔車市場銷量榜首,的確顯得難能可貴。“利潤奶牛”也再一次彰顯了它的無私和慷慨。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寶馬展臺

但反觀華晨自主系,2019年的表現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或許一點都不為過。中華、金盃(暫無雷諾車型引入國內)、華頌三大品牌加在一起的年銷量還沒到5萬輛(49147輛),甚至還趕不上某些合資品牌熱門單一車型1個月的銷量數,而對比自己來看,去年全年華晨自主品牌的銷量還勉強超過了10萬輛,今年卻慘遭腰斬,如果只拿內部調整來搪塞,明顯是說不過去的。

銷量只是反應結果,造成銷量滑坡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產品力跟不上。提到華晨,市場更多認可的還是曾經的中華駿捷和金盃麵包,近年來推出的一系列SUV車型,雖然噱頭不少,但是消費者真正買單的車型卻寥寥無幾,而在國內各大自主品牌全面邁向高端化和新能源時,我們看到華晨自主品牌的賬面依舊是一片空白。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紅極一時的中華駿捷

還記得曾經有位華晨內部人士表示,如果華晨車的月銷量能達到5000輛左右就能夠實現收支平衡,但是從目前的銷量來看,想在短期內扭虧為盈,無論是從品牌力還是產品力來看都困難重重。當然, 這還僅僅是“聚焦主業”,除了汽車製造外的其他產業,華晨想要脫困則面臨更多的艱難抉擇。

改革的決心 未知的前路

眾所周知,華晨的癥結不是一天兩天才形成的,閻秉哲也正在用自己的節奏為華晨“把脈”。縱使沒有前任“開山炸石”的氣魄,但從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來看,華晨的確也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尤其是在新年伊始,閻秉哲帶著華晨高層頻繁奔波於北京、遼寧各地,先後與光大、京東、鞍鋼、東大等企業開展合作,或許這也預示著華晨將在2020年有更多的大動作。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華晨集團與京東集團簽約

實際上,華晨的改革早在去年就已開始了。在閻秉哲到任伊始,就開始對企業內部結構進行重新梳理和調整,引入外部董事,優化董事會結構,按市場化和企業發展需要配置機構、編制和人員,實行薪酬改革,強化績效考核等等。從成果上看,通過改革,華晨的部門精簡了,坐辦公室的幹部數量少了,生產成本下降了,更多的人才引進了……

誠然,相比集團內部的體制改革,主業上的突破才更具有說服力。去年,華晨明確了“聚焦主業、專心致志造好經濟適用車”的自主品牌發展定位。同時,提出了“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並重、整車製造與汽車服務並重、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並重、開源與節流並重”的產業發展思路。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華晨汽車生產線

可喜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華晨為聚焦主業所付出的行動,包括剝離房地產、工業地產、旅遊等非主營業務,整合國際貿易、出行服務和專用車等業務,圍繞汽車製造和汽車出行優化佈局,使資產、資源、資金向主業集中等等。

梳理清脈絡之後,就該拿好產品說話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車製造領域,去年年末,傳出了華晨將與豐田再度合作的“緋聞”。彼時,官方的消息稱,閻秉哲在到訪日本豐田汽車時表示,要與豐田要在新能源和商用車領域展開進一步更大範圍的合作,而這也得到了豐田方面高層的贊同和積極響應。如果華晨與豐田真能再次牽手成功,或許能真正為當下處在“關鍵期”的華晨汽車注入一劑強心針。

汽車業淘汰賽開啟,華晨能否熬過寒冬?

華晨中華品牌

在汽車產業整體低迷,汽車市場正由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的大環境下,華晨求變之路必然會是充滿荊棘。但如果實在感到迷茫,華晨不如把目光放到鄰省,看看一汽老大哥是如何在逆勢中突圍,並且擺脫“合資依賴症”的。還是那句話——“人努力,天幫忙。”只要用心造好車,市場和業界就會給予認可,華晨的振興才能真正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