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讀完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

清朝咸豐年間,吳縣(今江蘇蘇州)有一個人中了進士,以翰林編修進入南書房任職,類似於現在的書目編輯。一天,咸豐皇帝詢問他:“你閒暇時常用什麼方式消磨時間?”這人回答道:“我閒暇的時候讀《漢書》。”

恰巧咸豐皇帝當時也在讀《漢書》,聽到他的回答很高興。因此便談起書中說詩解頤的內容,誰知這個人原來並沒有讀《漢書》,一時間驚慌失措,答不出皇帝的問題。咸豐皇帝頓時感到非常惱火,命令他回到原籍讀三年《漢書》再來複職。

這人回到家鄉以後,悠閒地生活了三年,回京復職。不久他又被咸豐皇帝召見,他估摸著皇帝日理萬機,早把自己以前的事情忘在腦後了。哪知咸豐皇帝記憶力超強,還記得上次命他讀書的事情,說:“你不是上次回鄉讀《漢書》的那個編修嗎?”他不禁驚恐萬狀,戰戰兢兢地說:“是的。”

“那麼黨錮案所涉及的人物你能全說出來嗎?”咸豐緊接著問道。不想那人卻說:“我所讀的是《前漢書》,這段歷史好像在《後漢書》,我還沒來得及讀。”漢書的確是有前漢書,後漢書。後漢書中增加了《黨錮傳》《列女傳》等七個類傳。看來他回鄉這三年的確是讀書了,但想來也只是不求甚解地掃視了一遍。結果可想而知,他又像上次那樣回家了。

俗話說事不過三。這次他終於在家發奮讀書,通讀了兩部《漢書》並且從中學習到治理天下之道。這個人叫作馮桂芬,是林則徐的門生,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最早提出了“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

我們不妨環顧一下四周,會發現身邊也不乏這樣的朋友,經常說自己讀了多少本書,時常在朋友圈“曬一曬”自己讀的書。可是仔細一問,往往很多書也就是隻知道個書名或者是蜻蜓點水般地翻看了幾頁而已。每每到了真需要用的時候,恐怕就像馮桂芬那樣直接露餡了。

究其原因,這些人或是為了炫耀,或是為了撐面子。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讀書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應該怕丟面子,而是為了豐富我們的學識,提升我們靈魂的高度。只有不急功近利地潛心讀書、感悟,才能在一片書頁中看到一個世界。在這個快餐化閱讀的時代,用心讀完一本書,就如同細細地品一盞茶,回味無窮。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