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孩子的好教養主要來自父母優良的言傳身教,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我認為:孩子的好教養一方面來自於父母優良的言傳身教 一方面來自於天生的品質 一方面來自於後天的學習 修煉和自律


寧靜680902


孩子的教養和父母密不可分,其次看是什麼

的樣的父母和家庭這只是一部分。

若是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整天吵架,孩子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父母是孩子的做人的鏡子 。想要教養出一個品德高尚的孩子,需要很多方面。

取決於什麼樣的父母學校和孩子周圍的人。孩子剛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在這白紙成長的路上,看什麼樣的人去引導填寫。



華夏農民工


點著頭看。

孩子出生到世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早在4.5歲就已經完成。接下來,學校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延伸,老師需要擔負起發現孩子問題並糾正父母的角色。

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在《自卑與超越》書裡面提到的。

阿德勒說,他給病人做治療一定會問早期記憶,人的大腦能記住的事情並不多,越早的記的越少。從自然選擇角度來說,記得的事情必然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四五歲之前,照顧孩子的主要角色孩子家庭,父母的言傳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即使孩子到了學校學校老師有限的時間裡發現了你的問題,他們也只能跟醫生一樣提供指導和開藥方,提醒監督你吃藥的還是父母。

如果孩子母親愛孩子,並願意把孩子的興趣擴展到父親、兄弟姐妹、親戚盆友以及世界萬物中去,在孩子手足間同等對待,教會孩子合作,那麼孩子將會很成功。

我身邊還見過一個例子,一個大學教授,他家沒有電視,客廳就是書房,平時他和妻子在客廳看報讀書,他們的孩子也在客廳寫作業,他們從來不管他的作業,孩子後來上了很好的學校。

教會孩子合作,愛世界,愛一切不是嘴上告訴孩子的,是在一次一次實踐中學來的,而學習是需要時間的。


傾城樂歌


是的,我們要以身作則,來引導孩子,作為一個很好的啟蒙,因為孩子的好奇心驅使,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一塊璞玉要好好雕琢才能成器,孝順的孩子,不會太差!

古人記載過一個“逆子棄父遭子棄”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孩子名叫孫元覺。他從小就很懂事,對家裡的長輩非常孝順,可是他的父親卻對他的爺爺很不孝順。孫元覺的爺爺年歲已經很大了,而且體弱多病。有一天,孫元覺的父親拿來一個大筐,要把孫元覺的爺爺裝在筐裡背到深山中扔掉。孫元覺見了非常著急,苦苦哀求父親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根本不予理會,還對孫元覺說:“你爺爺老了,他年老不死會變成妖怪的!”無奈之下,孫元覺只得跟著父親來到深山。到了山中,孫元覺的父親放下大筐就要離開。孫元覺想了想說:“父親,這個大筐我還要拿回家。”父親沒有明白孫元覺的意思,疑惑地問:“你要它來做什麼?”孫元覺答道:“等你老了,我還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了主意,將爺爺揹回了家。

在這個故事中,孫元覺的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不肖子孫。他對自己的長輩不孝順,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最終差點落得個“逆子棄父遭子棄”的結局。因此,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家長首先要為孩子樹立榜樣。所以說,家裡出了不肖子孫,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恩施熊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教師!父母更是孩子的模仿對象,父母要想教養好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則,用標準的,規範的言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孩子!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有良好的心態和言行有深遠的影響!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至,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或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否則孩子會有樣學樣,把負面的也學到了!

父母要改正一些壞習慣,以免孩子也跟著把壞習慣也學會了!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想孩子形成好習慣,有好教養,作為父母應以身作則,教育好孩子!



好奇人生彭琪皓


何謂教養?孩子的教養在家更決定於父母!

導語:所謂教養,關鍵就是心裡有沒有給別人留下些空間,只有心裡想著其他人才會由心底生出教養。

什麼是教養?下圖兩個分享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在地鐵站看到一對父子,父親一看就是很樸實的農民,身上背了個很大的編織袋。在走過道的時候,兒子說:‘爸爸,小心你的袋子不要把別人撞著了’。父親回答道:‘哎,好嘞。’”——@晴天虎

“早晨我媽出去鍛鍊,正好趕上環衛工人給綠植噴水。有一對父子就站在那裡,小男孩5、6歲,覺得澆水好有意思也想澆。他爸就很有禮貌地問環衛工人:師傅請問能不能讓我兒子澆幾下?師傅說,好呀。小男孩就澆得特別認真開心。過了一會兒小男孩問爸爸:爸爸我長大也想當環衛工人澆水!他爸語氣很平和地說:好呀,只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行行出狀元。”——@獅子牌的兔啊

看一個孩子是否有修養,看他的家庭,他的父母,與貧富無關。生活中也有很多會“教”的父母,歸根結底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多年的戴曉雪老師也曾分享過一則故事,其中美國人的修養也值得我們學習:剛去美國的時候,我覺得那兒的人好像都特別紳士,我還沒走到門前,就有人面帶微笑幫我開門。我想這或許是西方人講究“女士優先”的緣故吧,於是就滿足地徑直穿了過去。一段時間我特別享受這一“待遇”。

慢慢地我發現,規矩並非如此,而是“後來者優先”。凡是公共場合有門的地方,總會看到這樣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開門後都要回頭看看後面有沒有人進門。無論男女,都會扶著門讓後面的人進去,而後面的人進去後,也總要向扶門的人說聲“謝謝”,並接著扶。我去孩子學校,特別留意觀察,我給後面的小學生扶門,發現沒一個不說“謝謝”的。無論在學校還是商店門口,很少有人進去後一甩門揚長而去的。

在我們看來是蠅頭小事,別人則看成大事。你不扶門,大家第一個反應就覺得奇怪,然後判斷你缺乏基本的禮貌和教養,更談不上舉止優雅了。一些國家的人看到我們不扶門這件小事特別不順眼,而且更受不了你旁若無人地徑直通過。別人扶門因怕門撞到你的臉,而不是為你專開綠色通道。

另一細節是,當遇到別人為你扶門時,雖然還有幾步,也要加快步伐,不可慢悠悠地溜達過去。然後你也得接著扶,直等到後面客人魚貫而入,或有人半途接棒,再緩緩放手,這才算完成了一套“愛的傳遞”的基本標準動作。

孩子的教養在家,在父母,父母的修養,才是孩子的教養。教養是家庭教育的綜合體現,良好的禮儀行為受用一生。以下這21個禮儀好習慣,從簡單普通的生活細節中,逐漸引導孩子們成為講禮貌的人,同時作為父母的,雖然我們不強求孩子做到“人見人愛”,但也希望他們可以成為舉止得體的人。

吃飯時:

1.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

2.培養孩子先讓長輩先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3.培養孩子正確地拿筷子。其實只要1個小時就可以教會孩子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4.避免讓孩子在盤中翻來翻去。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5.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別的事情。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請珍惜這段時間。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吃飯時也儘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不要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同時也要提醒父母,再忙也不要在吃飯時長時間接手機了,畢竟在這麼繁忙的現代社會,一家人和和美美地、不受任何打擾地在一起吃一頓飯,其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6.培養孩子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春節期間,跟家人、客人一起進餐的機會比平時多很多,而這也是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的極好機會。每個家長都希望帶孩子出去時獲得朋友的讚賞,不過,家長的功課要做在前面,要從平時就開始關注孩子的餐桌禮儀,這樣到了一定的場合,才不會出現一些本不應有的尷尬。

在公眾場合時:

7.咳嗽或打噴嚏時,儘量捂住嘴;千萬不要在公眾場合挖鼻子。

8.開門的時候,先環顧四周,看下是否有人也需要開門,不要立刻鬆開門把手。

9.入座時,在膝蓋上放一塊紙巾,必要時就能拿它擦嘴。

10.正確使用餐具。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可以詢問爸爸媽媽,或者看看周圍的大人是怎麼使用的。

11.即使現場演出或講座很無聊,也要安靜地坐著。因為演員、演講者在盡力做到最好。

和別人談話時:

12.在請求別人做事的時候,要說“請”字。

13.在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這個人往往就會願意再幫你一次哦!)

14.如果你需要立刻獲得某人的關注,用“不好意思,打擾了”來開始談話是最禮貌的方式。

15.如果你撞到了人,就立刻說“對不起”。

16.除非有緊急情況,不要打斷大人之間的談話。等他們談完事情後,自然會注意到你,並且會給你相應的回應。

和朋友相處時:

17.不要隨意叫他人綽號。

18.除非是讚美別人的外貌,否則不要去評頭論足。

19.不要以任何理由對他人開過分的玩笑,這對於別人來說,都會是殘忍的。

20.當別人問你近況時,回答完問題後,你可以同樣地反問他,以示關心。

21.當你在朋友家的時候,同樣要對TA的爸爸媽媽表示感謝。(去別人家做客,都要感謝主人的招待哦!)


健歌看世界


中國的教育大部分屬於言傳。但身教更重於言傳,在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父母不在家的時候,都是在教育兒童。父母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人,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所有這些對孩子都有很大的意義。身教,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其重要程度甚至勝過孩子在名校裡學到的所有知識。

很多時候,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印在孩子的腦海裡,影響到孩子未來路上的關鍵選擇和決定,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命運。事實上,在大部分家庭當中,父母都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對象,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某件事,首先自己必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那就和他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並且和他一起嚴格遵守;如果你希望孩子孝順長輩,那你就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和照顧老人,用真誠和耐心讓孩子耳濡目染。

如果你希望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如在你自己的桌上放一本攤開的書,靜心閱讀;如果你希望孩子有一顆善良之心,那就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愛護動物,珍惜一草一木;如果你希望孩子不要撒謊,那就信守承諾,言出必行。

在父母教育孩子,塑造孩子品行的同時,其實也是檢驗自身,重塑自我的最好時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聰明的,合格的父母,都不吝於同孩子一起成長。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大風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胎教就已經開始了。

在未出世之前,常和孩子說話,播放胎教音樂,出生後,對熟悉的聲音就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度,這些聲音能夠讓啼哭的孩子安靜下來。

隨著不斷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言行,孩子耳濡目染,開始學會了模仿。所以,作為家長更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好榜樣。良好的教育從娃娃抓起,為將來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要牢牢的把握。



芬陀利華FTLH


首先要明確:父母優良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極其重要!但是題中說的“孩子的好運氣”,我沒有理解。姑且將這個問題當成一個“兒童教育類”的問題吧!

專業知識!

教育心理學裡面談到很多學習規律,父母的言傳身教放到班杜拉的理論裡面,就是一種操作性條件反射!包括觀察學習等等規律。

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可能沒有直接表現出來,但他們在遇到相似的情景時,能夠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孩子學會的東西要比他們表現出來的東西多得多!

好的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就是一種幸運或者先天優勢。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因為孩子接觸最近最深刻的環境就是家!這需要父母的努力打造,而言傳身教是最有效的方式!


大鵝有話說


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會成為粗暴,學識會成為迂腐,溫厚會成為諂媚。教養!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財富。

1

上個月看到一條新聞:

天津地鐵車廂內,一個男乘客隨手剝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

一名身著校服的小女孩看到後默默蹲下,把蒜皮都收在手中,帶出車廂,整個過程不到5秒鐘。

大家都在誇獎女孩的時候,她只是淡淡地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

一個孩子良好的教養,在這樣的細節中凸顯。

有教養的孩子,總是會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心生溫暖。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重在孩子成績、興趣愛好的培養上,忽視了孩子素質品行的教育。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公眾場所大聲喧譁、待人接物沒禮貌、不尊重長輩、行為舉止惹人生厭的孩子,父母還認為是天性使然,孩子大了就好了。

殊不知,如果孩子小時候不能在自己的家庭中獲得良好的教養,等他們長大了,步入真實的社會,會被無情地教訓。

2

教養這一課,孩子不能缺

美國著名旅行作家凱魯亞克說:“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一個有教養的人,總是會在不經意的細節中,讓人好感倍增。

一位司機開車從你身旁經過,踩剎車減速,沒有濺起一滴髒水,直到開出很遠,才重新提速;

不管是開門或是掀門簾,不會頭也不回地鬆手走掉,怕砸到後面來的人;

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不當眾吸菸,尤其是有婦女和嬰兒的場所;

對任何服務人員,保持良好的禮貌和尊重······

其實,教養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有教養的孩子,不管是在成長過程中還是進入社會,就比其他人多了一份籌碼。

人們更喜歡和欣賞有教養的孩子,哪怕他不是成績最優秀的,也一定是最受歡迎的;

進入社會,教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聽過很多因隨手撿起垃圾得到工作機會、言行有分寸感被領導器重的例子。

有良好教養的人,常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幸運。

因為教養,就是一個人的軟實力。

3

有人說,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你只需看他的家庭、他的父母,與貧富無關。

所以我常常覺得,一個人被評價沒教養,是最大的侮辱,因為它連帶著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一起進行了否定。

春節期間,有一位奶奶帶孫子孫女乘坐列車,突然,2歲左右的孫子將喝的飲料倒在了走道內。此時,5歲的孫女趕緊蹲下,認真細心地把地板擦得乾乾淨淨,然後將紙送到車廂接頭的垃圾桶。

眼前的這一幕感動了在坐的所有旅客,都在誇讚這位女孩有教養。

只有5歲的女孩,反應和舉動那麼自然,必定和家長平時的親身示範和教育分不開。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對服務人員頤指氣使的父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不尊重人;公眾場合不注意保持安靜的父母,孩子也很難懂得規範自己的言行。

教養有時候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像守時、自覺排隊、輕聲關門、不隨意挖苦別人等等,但這些細微的表現卻無時無刻不被孩子看到,並加以模仿。

因此,想要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父母首先應當提高自己的修養,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種種小事中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