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25歲之後,不焦慮的底氣,是抓住了與年齡相匹配的籌碼

本文作者:路叔,獵多多創始人&CEO


之前我開展過一個線上活動:“職場診療室”,專門為職場裡的年輕人解答一些職場上的困惑。


原本預計200人的群,一下湧進來將近400人,診療室幾乎要炸鍋了。答疑的時間也比預計多了一個小時,一場答疑下來,我發現很多人職場人面臨的通病就是:焦慮。


25歲的人,經常擔心被95後,00後趕超他們;

30歲的人,每天都在焦慮自己薪水太低,和年輕人比沒有競爭力;

35~40歲的人,正好處在“上有小、下有老”的階段,肩上負擔巨大,完全不敢輕易辭職。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但是時間總是不夠用。


和時間賽跑的人,沒辦法不焦慮。開展了“職場診療室”之後,我總結了大部分人焦慮的原因:無非是來自於兩方面:內因和外因。


內在源於對自己的失控,外在源於環境壓力。


25歲之後,不焦慮的底氣,是抓住了與年齡相匹配的籌碼

01.內因:來自體力和精力的焦慮


剛出來社會的年輕人,他們的職業情緒更多的是迷茫:對工作迷茫,對未來迷茫,對選擇的迷茫。而焦慮感的體現則多出自工作了幾年後的職場人。


“讓我開始感覺到焦慮的第一步,是來自於我的年齡。新來的程序猿同事可以隨便通宵,但是幾年下來的我,現在真的熬不動了。”


這是我曾在網上看到的一位程序猿的發的微博。


不得不承認,很多人開始感到焦慮:是因為年齡上來了。


工作幾年之後,你能明顯的感覺到:你的體力和精力真的比不上剛出社會的大學生了。尤其是女性,25歲過後,很難熬得住夜了。


我有一個朋友,幾年前曾經一塊工作過,印象中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能夠連續工作、通宵達旦,第二天見客戶只需要去洗手間洗把臉,補個妝,就能拎著包、踏著小貓步,容光煥發的見客戶。每天開會寫方案,自己做PPT弄報告做項目,精力爆好。


然而最近我和她在機場偶遇,看到她拖著行李箱準備飛去開會,雖然化了精緻的妝,但是還是掩飾不住重重的黑眼圈和虛弱的神情。


我大吃一驚:“你這是通宵好幾天搞項目了 嗎?”她虛弱一笑,“沒有,就是昨天晚睡了一點才睡,主要是人老了,經不起折騰了。”


她說這番話的時候,我特別感同身受。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工作狂魔,不斷透支自己的身體到住院,甚至和死神打過招呼,當我躺在醫院醒來的時候,我意識到:

當年紀上來了,就再也不能透支身體,用時間和精力換取事業的成就了。


雖然我挺懷念剛出社會那段轟轟烈烈工作的時光,但也僅限於懷念了。


年輕人最大的資本,真的是年輕。年輕人不知道,不再年輕的人,卻格外知道。


當你年紀大了,越是凡事都想拼,越能感覺身體的力不從心。


我們的職場焦慮,一方面出自年齡,因為年紀大後,難免會對身體失控。


很多人以為靠著意志力可以拼搏,可是身體不允許。


25歲之後,不焦慮的底氣,是抓住了與年齡相匹配的籌碼

02.外因:周圍環境帶來的焦慮


一方面,很多人在職場感到焦慮,還源於無形中和身邊人的對比:


同齡人不僅在職位上碾壓你,甚至在收入上也碾壓你,這種感覺,你很難發揮阿Q精神不焦慮不著急。


群裡甚至有一個89年小夥伴和我們說了他的焦慮:


前不久,自己從之前的紙媒進入了一家新媒體公司做編輯。HR領著他去找到自己的上級,居然是個看起來挺年輕的小姑娘。一問年紀了才知道,人家姑娘是92年的,比自己還小4歲。他那一瞬間有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


本來以為小姑娘年紀輕輕,工作能力應該一般吧?


結果開會的時候他發現:小姑娘無論是運營、管理、統籌的能力都全面碾壓自己。而自己在新公司,這也不會、那也不適應,好幾周也拿不出滿意的作品,他第一次感到深深的焦慮。


當對方年紀小,還比你成熟。這種對比帶來的不僅僅是自我懷疑,還有對比帶來的自尊心受到打擊。


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 職場對失業的中年人,反而比對待應屆生還要嚴格。


日本一個短視頻講述了中年人求職的現實:今年39歲的光谷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後,面試了很多家公司,都沒有找到合適的,要麼是工資給得太低,要麼就是行業不合適,連續三個月,他每天都睡不好。還不敢告訴妻子自己失業了,怕家人擔心。


網上有一句話說:40歲做不到高層,運氣好的有資源的,就去創業,其他人,不是開飯店就是做司機了。可以說,職場給40歲人的崗位,少得可憐。


因為中年人,如果不是技術突出或者手握大量資源,就意味著性價比不高。


25歲之後,不焦慮的底氣,是抓住了與年齡相匹配的籌碼

03.不要讓年齡成為你的職場負擔

而是應該成為你的職場積累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當你在職場中因為年齡和時間的流逝,而感到焦慮的時候,我建議你把注意力轉移到你在職場中獲得的“得到”上:


與其焦慮拼體力精力,比不上年輕人——不如想想,時間沉澱帶給了你更多的工作經驗,你要學會用之前的工作經驗,高效率的工作。不拼蠻力,巧用經驗槓桿,撼動更大的工作價值;


與其焦慮比你小的年輕人做到比你更高的崗位了——不如想想,因為更年長,你比他認識了更多的人脈,資本,無形中就是一種寶貴的資本,它是時間的饋贈,也是你職場積累的產物;


與其焦慮職場對大齡前者者苛刻不友好——不如好好磨尖自己的職場槍,擁有獨特的競爭力,你才能被尊重被厚愛。


在路叔看來:焦慮的原因,無非是你沒有抓住和年齡相匹配的籌碼。


當你再次焦慮時,我想唯一可以緩解的方式就是:保持成長,耐心做加法。


具體包括:


●積累你的職場專業經驗。我經常和我公司的小夥伴強調:一份工作,當時間流逝,我希望你們收穫的不僅僅是工資,還希望你們能積累工作經驗,這是你們將來求職的或發展的重要籌碼。


●鍛鍊你的工作能力。無論你選擇什麼行業,一定要在你的行業上穩定下來,掌握你的專業工作技能,這是你的職業尊嚴。


●編織你的人脈網。在現在這個社會,人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跟比你層次高的人學習、請教,積累你的朋友圈,未來可期。


職場是長達40年的遠航,只要方向對了,哪怕眼前暫時的風暴讓你焦慮不安,你只需做好自己份內的事,耐心等待機會,總能順利到達你想要的位置。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有感悟的話,歡迎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學習。


獵多多,關注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