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醫生說肝不好,身體會出現“1黃2紅”,占上一個,說明肝已“病變”,具體指什麼?

夏歌泡泡糖


碰到過一個年輕的乙肝患者,他本人感覺到自己的手掌比較紅潤,自認為自己膚色好,沒有在意,後面逐漸出現身黃,才來醫院診治,最後確診是肝硬化晚期,治療效果極差。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即使肝臟功能損害嚴重,症狀也不明顯,肝不好,會有一些非常典型的體徵,出現這些體徵,基本可以肯定是肝臟不好的表現,特別是出現下面兩種顏色的體徵。

1、黃色:

皮膚黃染,鞏膜黃染,尿黃染。黃染多從虹膜開始,逐漸加重到皮膚黃染,最嚴重的就是進展到尿液黃染,如果出現尿液黃染,肝臟基本已衰竭。

2、紅色:

肝掌和蜘蛛痣:肝掌主要就是手掌的大小魚際肌潮紅,蜘蛛痣是在上半身多見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得名。再者,一些肝硬化晚期的患者,刷牙時容易出血,不注意的人會以為是牙刷太硬導致,耽誤診治。

肝臟不好,雖然症狀隱秘,但肝臟疾病的表現多比較典型,認真觀察,多能及時發現病變。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人之衰老,肝為先導!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還沒有開始衰老,肝臟卻先出了問題。

究其原因,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沒事小酌幾杯,熬夜追劇,大吃大喝,玩手機,打遊戲等等,都會“加速”肝臟病變。

疏解情緒,給肝臟減負擔。

肝臟,喜條達,惡抑鬱。

保護肝臟,要注意疏解情緒,不給肝臟“添堵”,減少肝臟壓力。

可以適當聽聽音樂,或者與好友談談心,散散步,疏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的情緒,幫助減輕肝臟的負擔。

肝不好,身體會出現“1黃2紅”,占上一個,說明肝已“病變”!

1黃——"鞏膜發黃"

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

據研究調查發現,有過半的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這種症狀。

一旦眼鞏膜發黃,立刻就醫檢查,不要拖延。

2紅——蜘蛛痣

蜘蛛痣,是肝病的一種表現,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臟組織病變,其中,30%為肝硬化。

一旦發現身上出現“蜘蛛痣”,或者蜘蛛痣數量增多、增大,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切莫忽視。

2紅——肝掌

肝掌的出現,也就是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紅點,或者發紅,也是肝功能受損的表現。

當慢性肝炎者,惡化成肝硬化之後,十分容易出現肝掌,一旦出現這類情況,及時就醫檢查。


保護肝臟健康,謹記:補2物,少3事,動4處


【補2物】

1、補青色

中醫講,青色,入肝經,拍肝毒。

所以,日此多吃點青色果蔬,對清肝火、養肝臟,有很大的幫助。

茼蒿:其有清肝火的作用,比其它綠葉菜要好一些;多吃茼蒿,還有清血,養心,潤肺及消痰等功效。

芹菜:《本草綱目》記載,芹菜,能夠清肝利水,幫助身體把有毒物質,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獼猴桃:有維生素之王的稱號,經常吃,可保護肝臟,增強肝臟排毒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特別是肝不好的女性常吃,還可以滋養肌膚,幫助皮膚減少毒素沉積,淡化臉上的斑點。


2、補養肝茶

黃谷丁根茶,泡水喝,可排肝毒,提高肝臟解毒能力,預防肝損傷。

黃谷丁根,十分常見,其根莖,具有很好的護肝作用,將其洗淨,製成茶,泡水喝,對於肝臟健康,十分有益。


黃谷丁根,入肝經,擅長排肝毒,跟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谷丁根含有的甾醇類物質,能夠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肝脂肪酶的活性下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肝作用。

此外,其有效成分,還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損傷,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增強肝臟的再生能力。

經常泡上一杯,排肝毒,防肝損,保護肝臟健康,十分有益。

【少3事】

1、少熬夜

長期熬夜,休息不足,是導致現在的人患上肝病增多的重要的因素。

日常不管是熬夜加班還是娛樂,其實傷肝程度都是一樣的。

俗話說,“人臥血歸於肝”,在睡眠的過程中,肝血會慢慢的汝養肝臟,休息肝臟細胞,還可以改善因為肝臟問題引起的皮膚問題。

經常熬夜,休息不足,也是導致肝臟受損、藏毒的誘因之一。

2、少動怒

怒會傷肝,一個人如果長期情緒壓抑、脾氣暴躁,很容易引動肝火,導致肝陽上亢,就會出現面紅目赤、頭暈脹痛、口乾口苦、睡眠差、煩躁不安等症狀;

長此以往,易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肝的疏洩功能。

3、少酗酒

喝酒,最傷的便是肝臟。

酒精攝入體內產生乙醛,乙醛對肝細胞有毒性作用,會加速肝細胞死亡,影響肝細胞的自我修復。

並且過量的酒精,也是導致疾病和過早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所以除非應酬,平時能不喝酒,儘量就不要喝酒了;離不開酒的人,勸你每次都減少一定量。

【動4處】

1、腳趾:大敦穴

大敦穴: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

大敦穴性情敦厚,擔負著調和周圍穴位的重擔,也是肝經上的井穴,是經氣彙集的地方。

經常按摩此穴,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胸部:期門穴

期門穴位於胸部,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每天用掌心搓期門5分鐘,微微發熱為佳。

期門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常用來治療各類臟腑疾病。

常搓此穴,能緩解熬夜後出現疲勞、沒有食慾等症狀,還有疏洩肝膽的作用。

3、後背:肝俞穴

肝,肝臟也。俞,輸也。肝俞,名意指肝臟的水溼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位置: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常按此穴,有疏肝利膽,理氣明目等功效。

4、小腿:中都穴

人體的小腿內側,也有一處穴位,叫中都穴。

日常按摩此穴,具有清肝瀉熱,涼血之功。還可治療急性肝炎、膝關節炎、子宮出血、疝氣等疾病。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