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金鎖記》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翻譯家傅雷評價《金鎖記》是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中國旅美文學評論家夏志清評價《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

《金鎖記》主要描寫主人公曹七巧心靈變遷的發展歷程。從一個正常人慢慢被財欲與情慾折磨變成“瘋子”,從一個受虐者變成施虐者,通過折磨自己的兒女來達到心裡平衡,生生毀掉兒女的終身幸福。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曹七巧活成了一個人人都討厭,都恨的人,但是你如果讀懂她的一生,就會明白她的恨,她恨一切,恨整個社會,但是她沒有能力報復別人,只能對比她弱小的人,依附與她的人下手,就是她的兒女。她的痛要讓最親近的人來感同身受。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曹七巧曾被張愛玲稱為她小說世界中唯一的"英雄",她擁有著"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著淫威。

曹七巧為何被張愛玲稱為她小說中唯一的“英雄”呢?

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懂得曹七巧,可憐她的身世,感嘆她的人生,悲哀她的作為,愛她努力生活的勇氣,也痛恨她的惡毒。無依無靠獨自一個人的曹七巧用她自己的方式活成了“英雄”。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人都齊了,今兒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遲到——摸著黑梳的頭!誰教我的窗戶衝著後院子呢?單單就派了那麼間房給我,橫豎我們那位眼看是活不長的,我們淨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

牙尖嘴利,脾氣暴躁,為人刻薄是曹七巧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的保護傘。她用自己的自我諷刺式言語,來打入了姜家這個大家族,強行撕開了一個口子。

七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處境,姜家的每個人都看不起她。在姜家走的每一步都很艱難,七巧愣是用自己的血和淚在姜家殺出一條血路。

天天衣不懈怠的伺候得了軟骨病的老公,家裡上下沒人承個好,都認為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生下兒子和女兒後,七巧才在姜家暫時站住了腳跟。但是姜家的每個人還是看不起她。

在那個封建制度下,男人才是權利的象徵,女人沒有任何地位。曹七巧面對無能的丈夫,下面兩個小孩,她能怎麼辦?她必須得學著做事刻薄,牙尖嘴利,心腸惡毒,撒潑打滾她才能活下去,要不然她的媳婦壽芝早亡就是她的下場。

七巧必須得把自己的心練的強大,把自己練的表面上刀槍不入,才有勇氣面對丈夫的一灘肉,面對姜家每個人的刻薄奚落,面對自己求而不得的愛情,面對姜家壓抑的生活。

然後,七巧開始了在家姜家的“熬”,熬的老公斷了氣,熬的老太太斷了氣,壓在七巧身上的兩座大山去掉後,七巧才呼吸上自由的空氣,她才感覺她活了過來。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慣了櫃檯,見多識廣的,我們拿什麼去比人家?”

這是一個下人說的曹七巧的話,曹七巧明著是姜家的二少奶奶,是主人,但是由於出生低下,家裡是開麻油店的低人一等,導致姜家上至老太太,下至低等下人,每個人都看不起七巧。

蘭仙作為剛嫁入姜家的三少奶奶,七巧想要和蘭仙親熱些聊天,蘭仙看出了七巧的為人與地位,對她的二嫂愛理不理。

七巧為了與小姑子云澤打好關係,向老太太說“讓老太太寫信給彭家,叫他們早早把雲妹妹娶過去罷。”

七巧自以為的好心,殊不知在小姑子云澤心裡更是討厭她。

就像老三季澤望說的:“自古好心沒有好報,誰都不承你的情!”

姜家的每個人,就這樣用自己的鈍刀子,將七巧的自信心、生活的熱情一寸一寸的磨得所剩灰燼。

得了“骨癆”的丈夫,讓七巧的年輕的情慾無處安放。丈夫的弟弟,七巧的小叔季澤是她在姜宅唯一的愛情寄託。可惜,季澤害怕七巧是累贅,對於七巧的示愛無動於衷。

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麼要戳穿他?人生在世,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歸根究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季澤為了七巧的錢上門,七巧明白了季澤的欺騙後,將季澤攆走,也將她生命中的唯一亮色拿走了。其實七巧一直都活的很明白,她清醒的看著每個人,但是她容忍不了季澤,這個她唯一愛過的人欺騙。

從此她的人生一灘死水。

姜家的十年生活,徹底將七巧從一個溫情的女人變成一個變態。她的人性扭曲,變得麻木不仁,嗜錢如命。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精神分析學家瑪麗·伊裡戈揚在其著作《冷暴力》中的一段話:“恨意和毀滅的衝動會轉移目標,施暴者因控制不了自己的病態行為,便把恨意從他厭惡的配偶轉移到子女身上,使孩子成為他施虐的對象。”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分家後,七巧終於成了家裡的一家之主,她掌管一個家庭的經濟命脈,所以家裡的每個人都得服從她。

七巧扭曲的人性,她心裡所受的委屈,滿腔的恨意無處釋放。她想要報復,開始打丫頭,換廚子,無法滿足後,開始插手兒女的人生。

一時興起就讓女兒長安裹腳,成為別人的笑話,當時連最守舊的姜家也都不在裹腳,興致過後就讓女兒放開了,可是女兒的腳卻再也恢復不了原樣了。

姜家大房三房孩子都去了洋學堂讀書,七巧為了不落後也讓女兒去讀書,長安經常丟落小東西,七巧就嚷著要去找校長。長安害怕丟臉,就聲稱功課跟不上,吃的太苦。

在七巧的家庭教育下,女兒長安終於學會了挑是非,使小壞,干涉家裡的行政,成為了翻版的曹七巧。

兒子長白新婚當晚,七巧笑著說媳婦嘴唇厚,性慾旺盛,擔心兒子的身體。三天過後就說兒媳婦看見兒子就想上廁所。

嫉妒兒子兒媳的感情,就讓兒子連夜給她燒煙,並且套問出兒子兒媳的夫妻之事,並加油添醋說給親家聽。七巧精神上的折磨,將兒媳婦芝壽逼死,兒子娶得姨太太逼得吞生鴉片而死。

芝壽猛然坐起身來,譁喇揭開了帳子。這是個瘋狂的世界,丈夫不像個丈夫,婆婆也不像個婆婆。不是他們瘋了,就是她瘋了。

為了留住兒子不往外跑,讓兒子吸鴉片。長安生了痢疾,七巧也不替她延醫服藥,讓女兒抽鴉片解痛。

女兒與愛人童世舫情投意合,七巧為了拆散她們,故意讓童世舫知道了長安吸鴉片的事情,倆人也最後不了了之。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金鎖記》:一個女人最大的善意,就是與自己和解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七巧自從被哥嫂賣入姜家,就自己親手打造了一個黃金的枷。她無法獲得正常的情愛,正常的人生,就用更多的錢財來彌補精神上的空虛。

曹七巧的一生是不幸的,所以她容忍不了兒女過得幸福,她要她最親近的人與她一樣感同身受。

如果曹七巧不是嫁入姜家那個殘廢的二少爺,她或許嫁給喜歡她的賣肉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弟兄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不論哪一個她或許過得清貧,但是她的人生不會無望,人性不會扭曲,不會成為每一個人都咬牙切齒恨的對象。

七巧的出嫁雖然自己做不了主,但是她分家後的生活可以由自己做主。一個女人對自己最大的善意,就是跟自己和解。如果七巧能放過自己,或許她的人生會擁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