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是宋代宰相、狀元郎呂蒙正寫的《破窯賦》的開篇詞,蘊含著人生之中的哲理,今天讀起來依然讓我們肅然起敬!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破窯賦》是一篇千古名篇,原文是這樣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呂蒙正(944~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祖籍在今萊州市城港路街道軍寨址村 [1] 。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狀元后,授將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昇,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寬容有雅度。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終年六十八,追贈中書令,諡號文穆。

呂蒙正作為狀元郎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篇並不奇怪,但這篇《破窯賦》的誕生至少說明以下幾個因素和教育意義對我們來說也是有現實意義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一是呂蒙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的這篇千古名篇《破窯賦》。

呂蒙正出身貧寒,在寺廟中成長,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考取了狀元郎,做了朝廷的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了這篇《破窯賦》,意義非凡。

二是《破窯賦》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之文,又稱《寒窯賦》。是《呂文穆公傳》中的經典之作,千古奇文。相傳當初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雖然出身平民,但考取狀元郎後曾三次入相,併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告誡太子。於是寫了這篇《破窯賦》。這篇文章,雖然內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態,常虛心向他人請教。這篇《破窯賦》也可以對普通人和普通的孩子也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三是文章一開篇就告訴人們世事無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其實呂蒙正是用“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句千古名句在啟迪和告誡人們,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的始與終,在無運與有運、在有邊和無邊、得時與失時的這種天地時空自然變化循環中,會產生天差地別和意想不到的人為和自然變化。只有經歷過太多苦難滄桑和大起大落的人們才能夠體會到最深刻地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變化。才能在自己的人生當中有所選擇、有所追求和適時的去調整、甚至有所放棄。注意了這些,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在坎坷中不斷前行和不斷進步……

2019年11月22日於艾墨軒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狀元郎呂蒙正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