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從匈奴人是否是黃帝的後裔,看幽燕一帶的民族交融

匈奴人是黃帝的後裔嗎。對於匈奴人是否是夏桀的後裔?也就是匈奴人的來歷,歷來有兩種的看法:

一種是根據中國史籍記載,認為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根據有①《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②《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③《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④《括地譜》記載:“夏桀無道,湯放之鳴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另作獯鬻),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中國謂之匈奴。”史籍中很明確的說,匈奴是夏桀或者夏桀的兒子獯粥的後裔,在商湯滅夏之後,夏遺民逃到北邊,子孫逐漸繁衍成了匈奴。

後來西方史學傳入之後,現代史學家顧頡剛等人又臆造出一種說法,簡而言之意思就是匈奴不是黃帝后裔,在我看來這是書呆子的看法。

從匈奴人是否是黃帝的後裔,看幽燕一帶的民族交融

我的觀點是,匈奴的統治階層至少是黃帝的後裔。夏朝滅亡之後,夏朝的流亡貴族率領著部分遺民逃亡到北邊,逐漸發展成了匈奴。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歷代王朝滅亡以後發生的史實,流亡貴族到另一個地方成為統治者並不鮮見,因為一個王朝的滅亡,除了被殺,投降就是流亡。歷來,改朝換代的戰爭都是慘烈的,雖然孟子說:“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但是《尚書·武成》中血淋淋的記載著武王伐紂“血流漂杵”。

例如,秦朝滅亡之後,秦朝的官僚階層趙佗,在南方建立的南越政權;西晉滅亡之後,宗室司馬睿在世家大族的擁戴下衣冠南渡,建立了東晉;金滅遼之後,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西遼滅亡之後,西遼的貴族又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今伊朗克爾曼省),契丹這個發源於遼河的民族,橫跨了半個地球,最後消融到漢人、蒙古人、伊朗人之中。元朝滅亡之後,元順帝北逃,北元延續了二百餘年。再過一萬年,如果有人在說起契丹這個民族奇幻的歷史,後人可能也會懷疑他的真實性。

因此,匈奴很可能是夏朝滅亡之後,夏朝貴族帶領部分遺民流亡北邊,經過生息繁衍,融合了先到此地的一些人群,最終發展成為匈奴這個民族。在古代,漠北地區承載能力有限,不可能有太多人口生存,而且生產力水平低,很容易被征服、融合。史載,鮮卑人強大之後,匈奴留居草原的十萬落都“皆自號鮮卑”,融入了鮮卑之中。薛延陀中的薛部落本身就是漢人部落,現在蒙古的杭愛山地區仍有當年薛部落遺留的薛姓蒙古人生息繁衍。南北朝時期最有意思,鮮卑人中的宇文氏是匈奴人,鮮卑人中的高洋是漢人渤海高氏,昌黎郡(今遼寧義縣)的鮮卑人吐谷渾部西遷到了青海,這些是史書上的記載,因為發生的時間離我們較近,我們能夠確認真實發生過的。

從匈奴人是否是黃帝的後裔,看幽燕一帶的民族交融

幽燕一帶,恰好處於遊牧和農耕的分界線,切實能夠感受到民族的交融。在我們身邊的唐山市古冶區有一個卑家店,因鮮卑仲吉出生在這裡而得名,但是現在,卑家店卻沒有一戶姓‘卑’的人家。可是,遷安野雞坨鎮的山港村和豐潤燕子河鄉的東稍頭村則有“卑”姓百姓。據說遷安的卑姓是當年帶兵到遷安一帶看管皇家板栗園而落戶於此,而20年前,灤縣遷安交界一帶的野雞坨、沙河驛、東安各莊地區正是盛產板栗的地區,“鮮卑”姓,明確的點出了曾經的民族歸屬。遷安市太平莊鄉有一個尚莊村,以盛產蘋果聞名冀東,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村裡的大多數人都姓“林”,祖先是燕王掃北時期追隨而來的福建人,橫跨了大半個中國。唐山地區不但有卑姓,還有複姓“赫連”,而赫連這個姓氏,是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首創。至於常見的“史”姓、“劉”姓是否是突厥人阿史那,契丹人耶律姓的後裔已不可考。灤縣有一個橫渠實驗中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來歷,這是因為張載的後人由陝西東遷到灤州,傳承關學,張載世稱“橫渠先生”,灤州文化底蘊深厚,文脈有傳,與此頗有關係。

從匈奴人是否是黃帝的後裔,看幽燕一帶的民族交融

夏朝時期記錄事情還依靠口口相傳,從夏朝滅亡到漢朝,橫跨了將近千年,匈、漢同源於黃帝,最終分卻野成兩個民族,並不奇怪,維吾爾族和裕固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退回到石器時代,結繩記事,只能說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猿揖別,如何分辨你我。再往上捯,就涉及到人類起源了,神創論有女媧造人說、上帝造人說,科學說是古猿進化,現在也有人說,人類是外星人研究的產物,類似於我們製造的機器人,信史茫茫更難考證。

幽燕一帶,山河壯麗,民風純樸,我們的文化並不貧乏,但是卻還有待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