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曾經以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教導人自強不息的書,然而在完整地看過這本自傳之後,我感受最深的是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經歷的滿滿的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一生完成了十四本著作,其中《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最為國人熟知的一本。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勳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聽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海倫凱勒是位盲聾啞人,她曾經歷了黑暗、彷徨和迷茫,但她卻克服了幾乎所有困難,成就了她自己。

除了她自身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堅強不服輸是性格,還有一位重要的人,一直陪伴著她,這個人就是莎莉文老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她說: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候是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老師到我家的那一天。她來之前我所過的生活和她來之後的有天壤之別,每每回首此時我都不禁感慨萬千。

到底莎莉文老師做了什麼,能把一位殘疾女孩,培養成一位偉大而優秀的女性。

01 用行動接納孩子

在自傳中,海倫不止一次提到她對莎莉文老師的愛和感謝。她說:

“光明!給我光明!”這是我的靈魂在無聲地吶喊。就在這時,在莎莉文老師到來之時,愛的光明終於照耀到了我的靈魂。

莎莉文老師,是海倫的父母幾經周折找到的適合她的家庭教師。

第一次來到海倫家時,海倫只有6歲,因為媽媽剛生下妹妹,無法再專注於她,她把妹妹視為搶奪母親的敵人,沒有語言的交流,她彷徨、孤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莎莉文老師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給了她一個堅定的擁抱,讓海倫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和包容。她描述道:

我感到有腳步在靠近,還以為是母親來了,於是伸出了一隻手。一個人握住了我的手,一把將我拉過去緊緊地抱在懷裡。她就是來啟蒙我的人,她就是來愛我的人,她就是我的老師——莎莉文。

02 用合適的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一個6歲的孩子,尚且不容易,更何況這是一個盲聾啞孩子。這注定著莎莉文老師在教育海倫的過程中,是困難重重的。

第一,遊戲教學。因為海倫聽不見發音,也看不見東西,這意味著,海倫只能通過觸摸學習。

所以,莎莉文老師採用遊戲的方式學拼讀。先讓海倫摸某個東西,再在她手心拼寫出這個詞,然後反覆多次,再請她自己拼出來,像玩遊戲一樣。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這個方法激發了海倫的學習慾望,她開始知道世界原來那麼豐富多彩,她找到了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此後,莎莉文老師用拼字的方式帶她走進文學的世界、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與人對話。

第二,體驗式學習。雖然,莎莉文老師用拼字遊戲的方式,教會了海倫一些簡單的單詞,但海倫很難分辨一個物體在不同狀態下,仍然是一個物體這個概念。

比如在學習“水”和“水杯”的時候,海倫曾因為常常混淆而發脾氣,莎莉文老師繼續要她拼讀,而是帶她去花園裡散心,在經過水井的時候,莎莉文拉著海倫的手,讓她觸摸清涼的水流,然後告訴她,這就是水。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這樣的體驗式的方法讓海倫懂得了用心去感受事物,她描述:

忽然間,我頓悟了,就像打了個激靈,一下子記起早已忘卻的事情。我終於懂得了語言的神秘。我知道了“水”(water)就是從我手上流過的清涼的東西。這個詞喚醒了我的靈魂,給了我希望、喜悅和自由!在前進的路上當然還會有障礙,但是我遲早都會跨越它們。

第三,堅持與海倫對話。莎莉文老師一直把海倫當作正常人一樣,與她對話,不厭其煩地回答她的問題。

因為她知道,只有真正去交流,才能讓海倫融入社會,像正常孩子一樣快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剛開始,她不斷地告訴她身邊的事,慢慢地海倫也會主動去說話和問問題,只不過他們用寫的方式。

有了對話和交流,海倫在10歲的時候,有非常強烈的開口說話的願望。她說:

對於盲童而言,他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第一次說出那些從未耳聞過的單詞時,內心的激動和狂喜——就像是衝出了死寂的牢籠,走出了沒有愛、沒有鳥兒啁啾、沒有優美旋律的沉寂世界。

03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孩子

海倫是莎莉文老師的第一位學生,也是最後一位學生。與其說莎莉文在教海倫,不如說她是用生命在陪伴海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對海倫來說,學會認字只是人生的剛剛開始,她有越來越強烈的學習慾望,想讀大學、寫文章、做慈善,她越來越想突破自己身體的禁錮,去融入世界。

為此,莎莉文老師陪伴她去學習說話,每天繼續為她讀書,為她翻譯非盲文的課本,供她學習並考上哈佛大學,陪著她去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海倫遭遇“剽竊”事件的時候,屢屢鼓勵她重新開始寫作,就這樣,陪著陪著就是50年。海論在書中寫到:

上帝使我耳不能聽,眼不能見,卻給我送來了溫暖善良的莎莉文老師,讓她帶我離開這黑暗而沉寂的世界。實際上,莎莉文老師也不是事事如意,她從小就是弱視,只能看到些許光亮。

現在的莎莉文老師仍然戴著深度眼鏡為我讀書……由於我無法讀自己的文稿,當我需要修改時,莎莉文老師會用手語逐字逐句地翻譯給我。我與陌生人打交道也全部是由她來轉述彼此的意思。

儘管我的眼前一片黑暗,但是我的心中卻因莎莉文老師而無限芬芳。

海倫曾認真地問莎莉文老師,為什麼能為她做這一切,莎莉文老師只微笑的說“我喜歡海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心中的燈塔


莎莉文老師1936年去世前,在遺書中回憶海倫,說“海倫進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愛我,我愛她。”

因為愛,所以一路陪伴,可以說莎莉文已經不只是一位老師,而是海倫心中的燈塔,一直為她照亮通往自己心靈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