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時至今日,外蒙古的地位是不是尷尬?

渺渺予懷Q


對於蒙古國,我們都習慣的稱之為“外蒙古”,因為此國曾屬於中國,直到後來蘇聯國家干涉該地區後直接推動了外蒙古的獨立。在1942年,外蒙古正式從中國版圖分裂,而後在外部力量的幫助下獨立建國。

但也正是他們的獨立建國才造成現在外蒙古十分尷尬的局面,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現在蒙古國幾個內在因素就讓他們在國際地位上很是尷尬。

地大物博,可經濟十分落後

蒙古當時獨立是真的被“忽悠”了,試想下各國之間的友誼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當時那些國家支持蒙古獨立無非是眼饞於蒙古國豐富的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分佈圖)

蒙古國已知的礦產資源就有80多種,其中銅礦存儲量高達20億噸,另外還有煤、天然氣、石油等存儲量也是非常的驚人,這樣豐富礦產的國家簡直就是地上跑牛羊,地下藏黃金,如果被開發那麼它就是一個不用做事就能坐享其成的國家。

但偏偏蒙古國是在內陸地區,交通不便、技術落後,雖然建國百年但主要還是以畜牧業為主,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支援下,蒙古國還登上了“貧困”國家的排行榜,成為了亞洲中部最後的國家。

更糟糕的是,因為經濟陷入僵局,蒙古國的外債已經達到了235億美元,這讓如此落後的國家完全沒辦法還這筆債。於是政府為了緩解這種困局,就向全國人民號召賣牛羊幫國家還錢。

人口過於集中,大部分地區不見人煙

遏制蒙古國發展的因素除了人口原因外,還有惡劣的自然環境、落後的生產技術、落後的醫療技術。在我國發展經濟之初,就將大批人才送到內蒙古、新疆、西藏等比較落後的地區,這的政策造就了這些荒無人煙的地方出現了生機勃勃,經濟也被慢慢的發展起來。

但外蒙古和中國的不一樣,他們沒有足夠的人口,無法大面積的投入人才來支持經濟建設,而大量的人口都集中到了首都烏蘭巴托,這就導致了蒙古國周邊地區荒無人煙。

這樣的局面就讓人非常的尷尬,而如果當時沒有獨立出去的話,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來支撐起外蒙古的周邊地區,絕對不會出現開車幾十裡看不到一個人,反觀現在的內蒙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喝著羊奶載歌載舞。

基礎建設落後,發展程度過低

就外蒙古的基礎建設來說,甚至比那些非洲國家還要差勁,就連首都烏蘭巴托的基建也只是中國三線城市的水平,這就非常的尷尬了。

在交通方面,外蒙古看不到像樣的道路和橋樑,更別說中國那樣能把人繞吐的立交橋。而在國內只有兩條連接中國和俄羅斯的鐵路,離開烏蘭巴托後交通就開始用馬了,中國五菱宏光在這裡能讓外蒙古百姓眼睛發綠光。

作為首都烏蘭巴托卻只能跟中國的三線城市對比,而這裡的建築還都是有中國人建設的,不管是房屋還是綠化,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中國的某個三線城市。

生活物資嚴重匱乏,發展經濟有心無力

土地貧瘠、工業化程度低、生產力嚴重不足,唯一比較多的就是牛羊類製品,而其他物資基本都是從中國進口。所以蒙古國每年都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水果、蔬菜、日用品等等,如果沒有中國的援助,蒙古國可能會成為“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

國內生產力不足,只能花錢去中國或俄羅斯買工業和日常生活用品,本國沒有東西可以對外出口,於是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無限循環的經濟低迷。如果中國某天不開心了,那麼蒙古人民就只能用牛奶洗臉、刷牙、洗澡、解渴,想想真“奢侈”。

極度排外,極度自負

最讓人想不通的是,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中國一直在援助他們,而蒙古國卻被西方國家挑撥下極度的排華、排俄,他們始終對中俄兩國保持著敵意。

中國的物資援助解決了蒙古國日常生活的壓力,並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影響,反觀蒙古國卻一直叫到蒙古國人民拒絕外來援助,他們不但拒絕了中國和俄羅斯的項目投資,還喊出抵制中國產品的口號。

而這一切除了西方國家在後面干涉外,還有個原因就是蒙古國一直有個遠大的夢想。他們一直相信這是一塊流淌著黃金的土地,即使不需要外來援助,只要他們堅持下來,就會是下一個迪拜。因為蒙古國官方做了一個數據評估,蒙古國的礦產資源可以讓其人民不需要任何勞作的情況下生活288年,蒙古國人民不必為自己以後的生活發愁。

所以,看到這裡,蒙古國的經濟、環境、地理位置、工業化程度以及白日做夢的想法,讓其在國際地位上顯得很尷尬。


大國布衣


外蒙古並不尷尬,尷尬的是俄羅斯和中國這兩個鄰國。

蒙古國簡介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人,主體民族是蒙古族,亦有哈薩克族、圖瓦人等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68美元(2014年)。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中國的尷尬。

外蒙古,其實和蒙古國並不一樣,外蒙古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包括今日的蒙古國(佔地156.65萬平方公里)和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佔地16.8604萬平方公里)等地區。

在漢朝,外蒙古叫做漠北匈奴,是衛青霍去病揚威立萬的地方,後來,這裡先後活躍了鮮卑族、柔然、突厥、回鶻、蒙古等草原民族。到清朝,這裡是喀爾喀蒙古,俗稱外蒙。為什麼叫外蒙,因為沒有歸附清廷。

清王朝和以往中原王朝一樣,對蒙古高原上的草原民族十分提防。對內蒙分封了數百個王爺讓他們安於享樂或內訌不斷,對外蒙,則是更為寬鬆的羈縻政策。1761年,乾隆皇帝在今天的烏蘭巴托設立了欽差庫倫辦事大臣。

庫倫大臣有什麼權利呢?

在乾隆晚年的完善加強之下,設副職幫辦大臣一人,由蒙古王公、臺吉擔任。屬員有印房章京、理刑司員、管理商民事務司員、筆帖式等官。在恰克圖另設有辦事司員一人。從庫倫大臣的官署設施來看,他基本上就是一個朝廷駐蒙古欽差,協調蒙古王公們的利益。對於蒙古各地,基本上實行的是高度自治。

除了庫倫大臣,清朝還在外蒙設置了烏里雅蘇臺將軍和科布多參贊大臣,節制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城。這些大臣和將軍,其實相當於朝廷駐紮邊疆的高級代表,全權處理外交和軍事事務,名義上的管轄範圍很大,實際上能做的很有限。

比如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 蒙古國大部(除 蘇赫巴托爾省等地); 俄羅斯圖瓦共和國、 阿爾泰共和國, 阿爾泰邊疆區東南部, 哈卡斯共和國西部和 克麥羅沃州南部;中國新疆 阿勒泰地區北部;以及 哈薩克斯坦 東哈薩克斯坦州東部一隅。 但是在辛亥革命師,面對哲布尊丹巴的攻擊,幾乎沒有一戰之力,直接望風而逃。

清廷在外蒙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統治,這是蒙古最終丟失的主要原因。清朝後期,大部分的將軍轄區已經改革成為和內地一樣的督撫郡縣制度,典型代表是東三省總督、新疆巡撫的設立,大大加強了對邊疆的管理和控制,對蒙古,這個控制並未加強,即使是在俄羅斯勢力嚴重滲透之後。

也正因如此,1911年辛亥革命,外蒙古獨立,這個獨立和南方各省的獨立不同,這是要成立蒙古人自己的王國,而不是成立中華民國。雖然清帝退位詔書中明確規定了中華民國對蒙古有無可爭議的主權,但民國內亂不斷,始終無法建立對外蒙的統治。

中華民國成立後,在為了加強內蒙地區的統治,先後設立和綏遠、察哈爾、熱河等省,內蒙古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外蒙,我們始終沒有拿出一套方案驅逐俄羅斯勢力,更沒有進行一項改革,讓外蒙古真正迴歸中華。

唯一一次可能的蒙古迴歸,因為日俄再次入侵而流產。1919年7月,蘇俄面對強大的各國干涉軍和高爾察克的內亂,無暇顧及外蒙,宣佈蒙古國是一個獨立國家。8月,蒙古三盟(車盟、圖盟、漢臣)王公聯名密呈庫倫鎮撫使陳毅,自願取消自治,恢復舊制。這種情況下,徐樹錚帶兵5000長驅直入庫倫,中國建立起對蒙古無可置疑的統治。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撤走。1921年日本支持的俄羅斯人恩琴佔領庫倫,1922年蘇聯捲土重來,扶持了親蘇的蒙古政權。1945年,蘇聯和美國秘密協定蘇聯從此獲得了在法理上控制蘇聯的地位。

1945年,蔣介石獲得蘇聯的承諾“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於是放棄了對蒙古國的宗主權,並且在立法院進行了民主表決通過,隨後蒙古公決獨立。

一年後,國民黨代表宣稱蒙古國有參加聯合國的權利,十年後,蔣介石在聯合國開啟“控蘇案”,不承認蒙古獨立。1961年,蒙古國在蘇聯和非洲的支持下加入聯合國。

到現在,蒙古國人口還沒有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人數多,你說中國尷尬不尷尬?

2,俄羅斯的尷尬。

早在清朝初期,外蒙古就被俄羅斯勢力所滲透。俄羅斯對蒙古的侵略,貫穿著清王朝的始終。

清朝初期,俄羅斯大肆東進,在新疆中亞地區扶持了噶爾丹的準格爾蒙古,在東北亞地區發動了雅克薩之戰。對於外蒙古這麼大的地盤,俄羅斯雖然興趣不大,但也從未停止過侵略。

先搞清楚俄羅斯東進的目標,沙皇在遠東地區,最想要的是西歐的暢銷產品——皮毛。蒙古高原雖然礦產豐富,但沒有沙皇想要的東西。

夾在清朝和沙俄中間的喀爾喀蒙古十分難受,因為這兩邊一開戰,受損失最大的是喀爾喀。當然清準戰爭中,喀爾喀也是老鼠的風箱兩頭受氣。雅克薩之戰後,中俄分界線東段確立,西段存疑,存疑的原因就在於那是喀爾喀的地盤。

到雍正上臺,中俄再次劃界,貝加爾湖附近的20萬平方公里土地然給了沙俄。清廷慷他人之慨,用喀爾喀的地盤換取自己的和平。同時,中俄邊界的恰克圖開始通商,給沙俄入侵蒙古提供了很好的便利。

值得一說的是,很多人認為清朝是單口通商,只有廣州一處,事實上,恰克圖也是通商口岸,而且時間更長,權限更大。因為俄羅斯商人可以常駐北京。

清末,尤其是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俄羅斯自然不甘人後在,把長城以北都化作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清廷滅亡,沙俄直接入侵策動外蒙獨立。

沙俄到蘇聯的改朝換代的時期,蘇俄控制有所削弱,但很快就實現了長期駐軍,成了蒙古國成了蘇聯的保護國。

但是,在新中國的努力下,外蒙古雖然不斷俄羅斯化,卻始終沒有加入蘇聯。到蘇聯解體,蒙古國終於成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3,蒙古國的小心思。

作為在中國俄羅斯兩個強國大國中間的小國家,蒙古國150萬人口僅相當於中國內地一個稍大點的縣城,GDP還不如中國內地的百強縣多。弱小的蒙古國,是依附哪一個呢?

答案是左右逢源,尋找盟友。

隨著中俄關系越來越好,蒙古國的處境越來越差,於是他們找到了新的盟友——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蒙古和美國越走越近,甚至讓美國在其境內建立軍事基地,尷尬的到底是誰?


歷史知事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外蒙古確實有點尷尬

蒙古國又稱“外蒙古”是中國北方的鄰國,由於歷史原因中國人對於外蒙古總有種割捨不下的情節。不過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外蒙古在國際上的地位一點都不尷尬,並且非常的正常。但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外蒙古的處境確實就尷尬了些。

外蒙古是一個內陸國,自身並沒有出海口,所以外蒙古如果要進口大宗貨物就必須通過他國領土。但外蒙古周圍只有兩個鄰國,分別是北邊的俄羅斯和南邊的中國。因此外蒙古的對外交流只能通過這兩個國家進行,若是中俄聯手對外蒙古進行封鎖,那麼外蒙古就與世隔絕了。

(蒙古國地理位置)

在蘇聯解體之前,外蒙古長期受到莫斯科的控制,是蘇聯在亞洲的一個衛星國。在蘇聯的影響下外蒙的進行了一系列的“俄化”改革,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蘇聯解體後,外蒙古放棄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啟了全盤西化。為了突破在地理上的限制,外蒙古制定了一個“第三鄰國”外交戰略,希望能夠突破中俄兩國的包圍,通過加強與西方國家的聯繫來提高蒙古的國家安全係數。

目前外蒙古的“第三鄰國”主要是指美國,在2000年之後蒙古相繼派兵參與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併成為北約全球合作伙伴國。

然而不管是何種外交戰略都無法改變蒙古的地理位置,中俄始終外蒙古搬不走的鄰國,外蒙古如果想出海還是主要得走中國。目前外蒙古80%的生活物資都是由中國輸入的,如果離開中國,外蒙古馬上就會陷入癱瘓。

當然就地理位置而言,外蒙古還不算是最尷尬的國家,其實在中國的周圍,尼泊爾和不丹也是完全被中國和印度所包圍。

而位於非洲南部的小國萊索托,更是全國都被南非包圍著,沒有南非的允許哪都去不了。

(不丹和尼泊爾地圖)

(萊索托王國地位置)

除此以外,來自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和西歐的列支敦士登,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不僅自己是內陸國,就連周邊的鄰國也都是內陸國。

特別是烏茲別克斯坦,它深居亞歐大陸內部,周邊的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都是內陸國,而且距離大海也都是非常遙遠,因此烏茲別克斯坦想出個海可費勁了。

(烏茲別克斯坦地圖)


千佛山車神


外蒙古自建立蒙古國以後,在東亞的確是一個尷尬的存在,而且非常尷尬。


其一,蒙古國面積巨大,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九位。超過除了俄羅斯以外,歐洲所有的單個國家。但是,即便如此大的面積,蒙古國只有兩個鄰國,且兩個鄰國都是大國。蒙古國兩邊都不敢得罪,對外交往渠道單一。

其二,蒙古國是以蒙古人為主體建立的國家,但是尷尬的是,蒙古國蒙古人的數量還不及鄰國蒙古人的數量。且在文化方面,蒙古國比如文字方面已經俄羅斯化,非純正蒙古文化了,而鄰國的蒙古文化卻很大程度的保留了下來,且一直在使用。所以,論蒙古人的歷史傳承,以及正統性,蒙古國尚不如鄰國的蒙古人。

其三,蒙古國的歷史,蒙古國歷史上與中原王朝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在很多時候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但是,蒙古國建立以後,想方設法要與南方鄰國撇清關係,尤其是撇開兩者的歷史關聯。然而尷尬的是,蒙古國在記述蒙古歷史的時候,只有從中華歷史中去尋找蒙古的片段。因為古代蒙古人自己沒有歷史記載,其在歷史上的史實反,而是中原王朝記錄下來的。

其四,蒙古國男女比例不平衡,女多餘男。但是即便如此,數量眾多的蒙古男人依然無法追求到蒙古女子。

其五,蒙古國是東亞存在感最低的國家,無論是中日韓,還是朝鮮,基本上在國際上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或者至少說存在感十足。而作為東亞第二大國家的蒙古,則相對黯淡了很多。

對了,蒙古國還是一個擁有海軍的國家,儘管蒙古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國境無寸海,但是蒙古國依然常年保持了幾名海軍的象徵性存在。


蘇綻


這個問題本身就比較尷尬。

今天的外蒙古,面積超過156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

不過,和巨大面積匹配的,不是蒙古那可憐的300多萬人口,而是其100多年來始終躁動不安的心,這使得今日的蒙古是否尷尬並不重要,而最尷尬的反而是作為鄰國的我們。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無論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蒙古都應該和我們更親近,我國的內蒙古在幾百年前和蒙古同宗同源,然而經歷了100多年的滄桑變化,今日的蒙古反而成了世界上最仇視我們的國家之一,而咫尺之隔的邊界線也成為蒙古和內蒙古難以逾越的鴻溝。

而今日蒙古的軍事力量,加上海軍都不到10000人,然而深知無法保衛蒙古全境的蒙古軍隊,絕大部分佈置在中蒙邊境,對昔日的宗主嚴陣以待,不能不說是個非常尷尬的事。

而最尷尬的就是,作為我國曾經的土地,因為100多年前的積貧積弱,使得蒙古成為列強們的角鬥場,先是沙俄,然後是日本,最後是美國,而作為宗主的我們,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列強走馬輪換。

而等到我國涅槃重生,開始重塑大國地位時,蒙古已經成為西方忠實的小弟,列強更是以蒙古作為威脅我國腹地的跳板。這個關乎我國領土完整的區域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屈辱,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那麼,為什麼蒙古會成為我國的心病,讓我們如此尷尬呢?靜夜史認為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俄國的崛起

沙俄自16世紀開始,逐步展開了對西伯利亞的鯨吞過程。從17世紀開始,清朝和沙俄開始了大約100年的對蒙古區域的爭奪。

蒙古區域自元朝滅亡後,就開始了漫長的裂變過程,北元滅亡後出現了韃靼和瓦剌,明朝末年韃靼再次分裂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分別對應進來的內蒙古和蒙古。

清朝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先征服了漠南蒙古,後於1691年通過多倫會盟征服了漠北蒙古。

清朝對漠北蒙古的征服,加上1727年《恰克圖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朝在漠北蒙古的爭奪中搶佔了先機。但隨著清朝國力的衰退,沙俄捲土重來。

19世紀末,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黃俄羅斯”計劃,將長城以北土地全部劃入俄羅斯,包括了漠北蒙古,這是沙俄搶奪蒙古的開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沙俄煽動漠北蒙古分立,至此潘多拉魔盒打開。

不過隨著一戰爆發,沙俄崩潰,蒙古分立出現反覆,徐樹錚在1919年收復蒙古。

但隨著民國軍閥混戰,最重要的是蘇聯的建立,蒙古再添變數。1922年蘇聯成立,隨即開始在蒙古繼續推行蒙古分立政策。

列寧去世後,斯大林變本加厲,開始了對蒙古的全方面控制,比如:

經濟控制:驅逐第三方資本,掌握蒙古的經濟大權,並遵從蘇聯的產業分配發展手工業和輕工業等;

文化控制:廢除蒙文,推行深受蘇聯影響的西里爾蒙古文,雖然從2014年開始蒙古議會出臺政策恢復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但過程舉步維艱;

思想控制:掀起肅反運動,大量處決蒙古王公和蒙古喇嘛等群體;

人才控制:在蘇聯培養大量蒙古精英,並和蘇聯人通婚,扶持蒙古精英進入蒙古高層,從而全面控制蒙古的內政外交;

通過全方面的控制,使得蒙古在事實上成為蘇聯的第16個加盟國,為1945年蒙古徹底走向分立打下了基礎;

在斯大林心中,蒙古是中蘇之間的緩衝,必須分立出來。所以1945年,斯大林通過《雅爾塔協議》逼迫國民政府簽訂條約,承認蒙古分立,從此蒙古徹底脫離我國懷抱。

脫離我國懷抱的蒙古繼續被蘇聯裹挾,即使後來的蔣介石政府一再拒絕承認也無濟於事。

因為俄國的強大,或者是曾經的強大,使得俄國不僅成為我國,更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威脅。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和日本紛至沓來,成為蒙古的新夥伴。

在俄羅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間隙,美國加大了和蒙古的合作,不僅大量軍援,鼓動其去阿富汗和伊拉克參戰,更進行“可汗搜索”等年度聯合軍演。小布什時代,美國和蒙古更是互相承認為第三鄰國。

對於美國而言,在蒙古安下釘子,北可以威脅俄羅斯,南可以威脅我國,實在是一箭雙鵰的計策。而日本則是為了在北方四島的爭奪中能夠握有更多的籌碼,所以日本在蒙古的投資僅次於美國,這使得超過7成的蒙古人對日本有好感。

可以說,俄國的存在,是蒙古不得不走的最重要原因。

2、我國的貧弱

而我國的貧弱,則是蒙古離開的最根本原因。

從我國強行割走土地,作為別國的緩衝,這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行為,然而積貧積弱的我國只能接受。

清朝前期,我國對於蒙古問題的解決非常成功。通過1757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在統治蒙古區域的問題上,清朝實行了內屬和外藩蒙古相結合的方式,在保障蒙古各部落自治性的基礎上,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

清朝時期,為了徹底消除蒙古的危害,康熙等清朝皇帝在蒙古地方進行了以下措施:

滿蒙聯姻:清朝皇室和蒙古王室聯姻,組成牢固的政治同盟;

推行八旗:擴大八旗範圍,吸納大量蒙古精英加入八旗,削弱蒙古各部的潛在威脅;

盟旗制度:清朝在漠南和漠北地區劃定牧場,設置盟旗,從而杜絕了蒙古各部“逐水草而居”的特點,減少了其聚沙成塔的可能性;劃定牧場之後還導致蒙古各部抗天災能力下降,近親結婚,性病流行以及嬰兒夭折率高等問題,加速了蒙古的衰落;

大興黃教:清朝在草原上雖然沒有修築長城,但是修築了大量的喇嘛廟,通過扶持蒙古宗教,同時要求蒙古各家庭保留一名男丁,剩下全部出家,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減少了蒙古的人口的出生率;

經濟掠奪:鼓勵晉商等中原商人到蒙古做生意,通過對蒙古的經濟剝削,使蒙古上下幾乎都負債累累,一輩子只能為還債奔波。

引狼制虎:通過默許沙俄對蒙古的蠶食,增加蒙古各部對清朝的向心力。

應該說,在國力強盛的清朝中前期,對蒙政策取得很好效果,蒙古和清朝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

但是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朝對蒙古控制力的減弱,外國勢力開始紛至沓來。

沙俄進入蒙古是19世紀80年代,此時的清朝深知沙俄的目的但無能為力,因為日本在東南虎視眈眈、法國在越南躍躍欲試,英國在西藏耀武揚威,顧此失彼的清朝只能選擇視而不見。

而此時清朝為了掠奪蒙古財富實行所謂新政,加重了蒙古的離心。

革命黨早期興起時,採用了非常激進的大漢族主義政策,比如排滿排蒙,這使得蒙古人心惶惶。辛亥革命後,這種感覺更加強烈,於是沙俄趁機煽動分立,蒙古脫離我國懷抱。

袁世凱上位後,一門心思當皇帝,對於蒙古分立採取了默認態度。等到一戰爆發,沙俄崩潰,徐樹錚於1919年收復蒙古,終於將蒙古的分立苗頭扼殺。

不過,因為北洋政府的相互傾軋,註定了蒙古的迴歸只能是暫時的。果然,兩年後的1921年,蘇俄捲土重來,蒙古再次分立。

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雖然表面上統一全國,但內部始終暗流湧動,對於蒙古的動向,蔣介石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才有了1945年被迫承認分立的事。當時的斯大林對蔣經國是這樣說的:“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寇,我自然不會提要求。 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弱國無外交,丟掉的蒙古在蘇聯和美日的澆灌下,雖然窮,但是有了自主權,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敢於公然入侵他們。

而失去土地的我們,卻坐視這片土地來回流轉,從屈辱成為威脅。一個二戰的戰勝國,丟失的土地卻比戰敗國還多,誰最尷尬,一目瞭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蒙古國是很尬尷。

國際上有個新成立的組織,叫做“無出海口發展中國家國際研究中心”,設立在蒙古國的烏拉巴託,其中的意圖不言而喻。

蒙古國,這個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雖有156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卻沒有一個出海口,國家發展無處突圍。

地理位置不佳,自身發展四不像,民族主體在中國

蒙古國地理位置不佳,處於中俄兩個大國夾縫之中,既不臨海,又無除中俄之外的第三陸上領國,天然缺乏對外交流通道。被封堵在中緯度內陸的蒙古國,北面緊鄰高緯度苦寒之地——西伯利亞,自身境內主要以沙漠戈壁地形為主,蒙古人眼中的世界可能全是天蒼蒼野茫茫的荒野,他們在中間放羊,然而蒙古高原上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草場基本分佈在中國內蒙古地區。蒙古國土地食物生產能力有限,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只能選擇遊牧生產生活的方式,這種脆弱的經濟模式往往經受不起一場天災帶來的損失。

因為歷史原因,蒙古國已經喪失了原有的文化根魂,不僅恢復民族傳統文字的企圖失敗,而且長期保持的原始遊牧經濟與全面蘇聯化改造帶來的政治、文化模式不兼容,直到現在都未能擺脫經濟發展結構單一的困境和實現工業化進程,成立至今才300餘萬人口,僅125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而蒙古族主體所在的中國內蒙古地區,不僅蒙古族傳統文字和文化一脈相承延續下來,而且已經脫離遊牧經濟向工業文明發展,民族人口和實力遠超蒙古國。

僅有的兩個陸上鄰國,一個帶不動,一個不帶玩

在地理和人口條件的限制下,蒙古國想要發展只能依靠別人。

對俄羅斯而言,蒙古國存在僅是確保龐大的遠東地區安全的屏障;蒙古國所擁有的土地、人口、資源,俄羅斯一樣不缺。身處俄烏衝突漩渦,經濟日漸疲軟的俄羅斯,如何確保國際安全環境和維持大國地位都成問題,位置遠離俄羅斯歐洲主體的蒙古國重要性甚至不如黑海上的一個克里米亞半島(又稱“克里木半島”)。俄羅斯除非解決了國內經濟和國際爭端問題,不然帶不動蒙古國。

同為內陸國,亞洲大陸深處的中亞國家依靠亞歐大陸橋路經國的地理優勢獲得了不少好處,然而這些好處跟蒙古無關。驅動亞歐大陸橋兩頭的發動機,西歐鞭長莫及,無法在中俄之間把手伸進蒙古國,東亞大國林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引擎,蒙古國尚未融入東亞經濟圈。

中國已佔蒙古國進出口總額60%以上,但蒙古國卻一直沒有徹底向中國敞開國門,企圖通過發展“第三鄰國”,拉攏其他國家突破地理限制。明明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蒙古國卻有與小國地位不相稱的野心,自然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從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大潮中收益,只能通過挖礦賣油,掙點辛苦錢。一帶一路一開始是沒有蒙古國的,是蒙古國主動提出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對接“一帶一路”。


地球博物君


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了全面的屈辱外交史,割地賠款、互開商埠等無不刺痛中國人民的愛國神經。特別是19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出現了全面的邊疆危機,各國對我國邊陲地界垂涎欲滴,紛紛開始了對我國邊疆領土的爭奪行動。

蒙古往事

英國在20世紀初便開始了對西藏的覬覦,法國也對我國的廣西虎視眈眈,日本更是把它的魔爪伸向了我國的福建等東南沿海。其中外蒙古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吸引了眾多帝國列強的目光,加之當時中國政府的屈膝政策,更是加入了外蒙古的獨立之路。

外蒙古的獨立之路大致可以追溯到晚清時期,1900年義和團及八國聯軍侵華後,清廷處於風雨飄搖的窘境,面對內憂外患,清政府開始思考在全國推行改革以挽救其封建統治。 從1906年起清廷先後派張蔭堂和趙爾豐在西南邊陲推行改革,特別是西藏和外蒙古的改革措施,由於急於冒進而有失穩妥,最後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強烈抵制。

這在客觀上對外蒙古走向獨立埋下了可能的因素。 導致外蒙古更重要的因素是帝國列強對中國的分割政策和對我國領土的覬覦之心,外蒙古由於戰略位置特別明顯。其中沙皇俄國、英國和日本為了自己的戰略利益結成利益均霑體,利用自己的權勢向清廷施加壓力,以形成自己對外蒙古的有利態勢。

就在清政府在外蒙古推行新政之時,沙俄就開始了陰謀抵制行為,1911年,俄駐華公使公然抗議清政府在外蒙古的屯邊駐軍,後來沙俄又派兵向清廷施壓允許外蒙“自治”。日本更是與沙俄公然通過三次密約私自劃分在外蒙古的勢力範圍。

沙俄為了策劃外蒙古獨立便一直在外蒙王公中培養親俄勢力。辛亥革命後,沙俄覺得時機已經到了,便於1911年11月30日,唆使外蒙王公僧侶階級宣告“獨立”。一年後,外蒙當局與沙俄簽訂了《俄蒙協議》,這標誌著部分蒙古上層王公開始走向了分裂的道路。

民族之殤

總而言之,外蒙古走向獨立是兩股反華勢力匯聚在一起的結果,既是帝國主義侵華的產物更是外蒙上層親俄派分裂的陰謀。 雖然後來北洋政府對外蒙獨立問題派兵干預並選派官員駐紮,外蒙古一度宣佈取消獨立,但是後來俄國仍有勢力殘留在外蒙,1924年的《中俄解決懸案大綱》規定了外蒙古的諸多有利於我國的問題,但是後來蘇方並未履行諾言,不但沒有退出駐兵反而繼續幹涉外蒙事務。

二戰後期外蒙古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正式宣佈成蒙古人民共和國。但是由於形勢複雜當時的中國政府也只能被迫接受既定的獨立事實,最後終於演變成了外蒙古成為獨立王國。

當今之蒙古

現在的蒙古國在國際上算不得有聲有色,其尷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國際關係。被中俄兩個大國所包圍的一個內陸國家,大家經常調侃的的則是蒙古國海軍司令,玩笑歸玩笑,蒙古國從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可,正式成為了國際社會中的一員。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蒙古國囿於限制性的發展。其經濟結構單一,沒有獨的強大的國家工業體系,這也決定了它在地區格局中的國家地位。有限的國土幅員也限制了其國家軍事力量的發展,被兩個大國所包圍的蒙古國也在進行了全面外交合作,與俄羅斯和中國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蒙古當初獨立的原因也是今天其在國際格局中發揮作用的原因,地理因素有利也有弊。西方國家似乎也看到了蒙古國的地緣政治“優勢”,所以也在大力開展和蒙古的友好關係,這背後的目的一定不是單純的經濟或軍事合作。從蒙古國自身來看,其除了保持與俄羅斯的傳統軍事交流外,還重視和美國、印度、北約等國家(或軍事實體)進行邊防務合作。


蒙古國與北約國家,美國,以及印度,韓國和柬埔寨多次舉行聯合的軍事演習。甚至派兵遠赴科索沃參加維和行動,2012年3月,蒙古與北約建立“全球夥伴關係”,此後,蒙古國還加入歐安組織,成為該組織第57個成員國。這也標誌著蒙古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邁進了新階段。

尷尬境地

蒙古國也深知自己在地區面臨的不利地位,但是它似乎把這種不利地位看作是可以搞平衡的籌碼。中俄以及其他大國環伺,再加上蒙古國自身惡劣的環境和局勢,導致它不太可能奉行絕對獨立的國家政策。平衡術似乎是每一個國家都想試圖掌握的外交技巧,蒙古國也想借助其地緣政治因素在大國間進行平衡外交,它能成功麼?


我認為蒙古國與其他地區的小國有個極大的區別,就在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獨特的鄰國性質。一個是傳統的軍事強國,一個是新興的發展中大國,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國家和西方的關係並不十分融洽,甚至是處於準敵手的狀態。

蒙古國有意藉助外來力量來使鄰國對其的影響進行平衡,這個平衡者只能來自於西方國家,重要的是這對於蒙古國和西方平衡者都是難以徹底實現的。對於蒙古國來說,其經濟聯繫難以和中國進行割裂,其軍事關係也難以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如何在不割裂這二者的前提下與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和北約部分國家進行交流,這是個難題。


對於美國和北約同樣也是面臨著一定的困難,蒙古國不像世界其他地區的夥伴,其他夥伴要麼是在地理上與自身處於統一地區,要麼這些夥伴是集中連片,而非孤立存在。如果距離北約和美國太遠,同時有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志同道合之人,這樣的國家是西方難以把持的。

蒙古國的處境正是距離中俄太近而距離西方太遠。西方國家試圖在蒙古國建立某些戰略存在,但是這種企圖是中俄所不容的,別忘了蒙古國獨立的初衷了?我想不出中俄有任何理由讓西方力量進入蒙古國,特別是軍事存在。還是古語說的最透徹,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西方來加緊拉拽的同時不得不考慮中俄的態度,必須時候蒙古國難免會從棋子變成棄子。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相關問題。


古今會


外蒙古現在尷尬,今後也會尷尬。

它被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就像睡覺一個小孩被兩個大漢夾在中間,不動不是,想動也不是。

外蒙古面積大但人口少,它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礦產之類,農業主要是畜牧業。

外蒙古有點不學好,明明被兩個國家夾著,卻不去想如何怎麼搞好與兩個大哥哥的關係,而是同遠在萬里外的美國眉來眼去,真是讓世人感到可笑。

外蒙古的出口主要依託中國的青島港,所以既讓外蒙古感覺"憋屈"還是"憋屈″。前兩年外蒙古有點淘氣,對中國進行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話就蔫了。

所以,外蒙古領導人應該與中俄搞好關係,遠親不如近鄰,他們應該要懂的。


卓平


蒙古國的尷尬就在於它雖然有國家之名,但是他沒有辦法突破兩個鄰居的影響力。

它絕不可能在兩個鄰居不開心的情況下,和其他國家有什麼緊密關係,這一說就說到了地緣關係的問題了。

我們來看蒙古國的地理位置,雖然整個蒙古國的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里,在整個世界上都不算一個小國家。

但是問題在於他的南北兩個鄰居的國土面積都遠遠的超過他,最致命的在於,他是一個完完全全被南北鄰居包圍的絕對陸上國家,沒有自己的出海口,沒有除南北兩個鄰居之外,任何一個直通別國的通道。

這種尷尬就非常明顯。

即便蒙古國從蘇聯解體就開始想要在一定程度上擺脫蘇聯的控制,即便蒙古國也想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南方的經濟依賴,但是從地緣關係上,他始終被壓制的死死的。

這是一個七寸的位置,一旦有什麼國際局勢的風雲突變,蒙古國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不會對南北起到任何重大的威脅,也不可能成為西方世界的棋子,因為西方世界無論從路上海上還是空中,都無法不經南北兩國直達蒙古。

而蒙古國軍事力量薄弱,人口也只有非常少的300來萬,而我們最大的人口縣就有230萬,所以幾乎構不成威脅。

可以說擺在蒙古國面前最尷尬的事情就呼之欲出了。

簡單來說就是想脫不可脫,這個脫,可以說是脫離控制,脫離影響;作為一個在曾經的歷史上也輝煌過的國家,它肯定也是有一定的大國復興夢的,但是地緣關係就卡住了他遠交近攻的可能性。

雖然今天來看,美國和蒙古國的關係正在慢慢的升溫,但是我們從蒙古國僅剩的表態和發言中仍然可以看出端倪,並不能給美國,也不敢給美國一個確切的承諾,倒某一方。

他只能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維持一定的平衡,而且是稍微傾斜俄羅斯的平衡,這從美國國務卿離開蒙古之後,普京立刻去秀肌肉就可以看出。

普京是在宣示影響力,他的意思就是想讓西方國家知道,無論你美國如何伸出橄欖枝,蒙古國仍舊是俄羅斯的後花園。

這就註定蒙古國無法因為像土耳其一樣,成為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騰挪得當,遊刃有餘的國家,他沒辦法真正的做到中立,沒辦法成為西方國家拉攏的對象,這才是他的尷尬。

因為它沒有足夠的地緣優勢,沒有像土耳其那樣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地理位置,他也就沒有可以倚仗用來討價還價的東西。

這是蒙古國想多得好處而得不到的尷尬。

但是造成這個尷尬的原因不是別人,正是他必須要倒向的俄羅斯。

可以說真正坑了蒙古的,還是俄羅斯。

要說當年俄羅斯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當年的莫斯科公國也是蒙古的一部分,當時的蒙古一部分叫做金帳汗國。


但是從十四世紀開始,莫斯科公國開始逐漸崛起統一週邊俄羅斯諸侯國,到15世紀從金帳汗國獨立,16世紀開始逐漸擴張,把以前統治他們的蒙古人打敗。

到了清朝時期,由於清朝的衰落,俄羅斯人雖然沒有侵略蒙古,但是事實上已經把手伸到了蒙古部落中,也始終在計劃把蒙古從清朝分裂出來。

後來在蘇俄支持下,蒙古獨立,獨立之後的蒙古事實上就是一個蘇聯的衛星國而已,一切都聽命於蘇聯,在各方面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最終蘇聯解體之後,蒙古也跟著衰落,同樣是蒙古人,外蒙古不僅人口只有300萬,而且經濟總是趨於崩潰的地步,而且極度依賴礦產資源。

反倒是偏南的內蒙古地區,發展的非常不錯,Gdp在2017年就已經是16,103億人民幣了,蒙古國卻不到千億人民幣,相差巨大。

可見是過去幾百年,徹徹底底被俄羅斯給坑了。


歷史好奇怪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外蒙古尷不尷尬?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尷尬;但同時,還有一個國家也很尷尬,誰呢? 我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從大家這裡就能找到答案,直到今天,我們還是習慣稱呼其為“外蒙古”而不是“蒙古國”,這不正從側面反應出,中國人對外蒙古特有的,難以割捨的歷史情結與淵源嗎!

一直以來,外蒙古就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其的存在,也成為兩個大國相互制衡的需要,以及雙方對於戰略緩衝區的需要。

南北兩個大哥,誰都不敢得罪,難受,尷尬!

外蒙古其實也看到了自己這種尷尬的處境,因此積極的在國際上尋找所謂的“第三鄰國”,期待其他國家的介入,而不少國家也樂意如此。

通過與蒙古國成為“第三鄰國”,這些國家就能完成對某國的“O型”包圍,西邊的中東駐軍,東邊的日韓,南邊的第二島鏈,北邊就是外蒙古。

雖然對於這樣的舉動,某國並不會太害怕,但是在外蒙古問題上,中國也確實有點尷尬。


為什麼呢?個人覺得,原因有二:

其一:

外蒙古作為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歷史上本就與中國有諸多淵源,因此,中國如要將其收回,大多數國人應當是支持的。 但鄰國過於強大,收回蒙古國,與其之間沒有了戰略緩衝區,這一點就不太好,很尷尬!

其二:

外蒙古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結構單一,人均GDP甚至落後於內蒙古,因此,不少人認為,就算是能將其收回,對中國財政來說也是一個負擔!這也很尷尬!

因此,個人覺得,外蒙古的存在,對其,對我國來說,都有些許尷尬,如果能將其收回當然更好!

外蒙古雖然現在經濟發展落後些,但其自然資源豐富啊,以中國發展經濟的能力,必定會使當地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但是呢,老虎都是有領地意識的,因此,雖然這兩頭老虎現階段在合作中,但是呢,還是有點距離,有個緩衝的好!

而對外蒙古來說,“第三鄰國”始終是“第三鄰國”,與其提心吊膽的防備,不如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這樣才能使其經濟社會更好的發展!

大家覺得呢?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十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