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請問哪首詩會讓你想到過新年?

白蕖vlog


宋朝王安石的詩《元日》,正是描寫過年的氣氛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這一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暖暖和和的春風已經吹來了新年,人們正在歡樂地喝著新釀出來的屠蘇酒。剛升起來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的門窗,各戶人家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了新的桃符(現在家家戶戶門口貼對聯,代替了門口掛桃符)。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宋朝過年的氣氛更加豐富多彩了。門口掛紅燈籠貼對聯,放煙花爆竹此起彼伏,擺宴席喝好酒,走親訪友拜新年。有的開篝火晚會徹夜狂歡,有的吃百家宴全體聚餐。真是紅紅火火過大年!





皎月夕子


宋代王石安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即將歡度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春節。

說到春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春節放鞭炮的情景。或許是因為春節能放鞭炮,我才認為它是我最喜愛的節日。聽爸爸媽媽說,那年春節我吵著鬧著要看煙火,他們抱著我到文化宮觀看,我記得當時人山人海,“蹦,啪!蹦,啪!蹦,啪!”的聲音更是連續不斷,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煙花飛上天空,有的像盛開的桃花,有的像直插雲霄的寶劍,還有的像五彩繽紛的大傘。

這首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提起過年,第一印象就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這首詩算是小學生的必備詩詞了。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其實指的是陰曆正月初一。

全詩四句娓娓道來又朗朗上口,至今應該是婦孺皆知了。

其中有幾個字詞——

元日:是正月初一。屠蘇:美酒名;

曈曈:太陽剛出來的樣子。

桃符:驅邪的桃木裝飾物。

整體翻譯過來就是:

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喝著美,和暖的春風拂面而來。天剛亮,家家戶戶都取下舊的桃符換上了新的。一派喜氣洋洋自在愜意天順人和的景象。

除了這首詩耳熟能詳外,對我觸動最深的是唐代劉長卿的《新年作》。

新年作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這首詩雖然入選的《唐詩三百首》,卻不大普及,甚至讀過的人也不多。

這首詩的基調與《元日》截然相反,落寞悲傷之意呼之欲出。

簡單翻譯就是:

過新年了,(卻身處異鄉)思念家鄉的心情更為急切,獨自在天涯海角(離家太遠)更孤獨落寞潸然落淚。

年紀已經老大了,卻依舊要寄人籬下,為生活奔波,暖春的氣息馬上就要到了,比我回去的更早。(眼看著春天的氣息快到我家了,而我卻還回不去)。

當時,因為工作大年三十才放假,也沒搶到車票,第一次獨自在外地過年。單身宿舍外不遠處時不時傳來一陣煙花鞭炮聲,諾大的城市也沒了平日的喧鬧和擁擠,空蕩蕩的街道突然連只蒼蠅都看不到,前所未有的淒涼和蕭條。晚上路過幾個飯館,看著落地窗裡的一堆堆舉家吃年夜飯嬉鬧的場景,更加孤單和悲涼!

那一刻深切體會到:

【最溫暖莫過於家裡,最幸福莫過於父母妻兒團聚】

在此,同祝所有朋友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折衝郎將


  🌹🌹🌹🌹🌹🌹《守歲》

🍵🍵🍵宋·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贊]

🍎🍎🍎

🎉🎉🎉



熱愛祖國熱愛母親


哪首詩會讓我想到過新年呢。除了評論裡大家所說的《元日》,王安石寫的這首詩外,還有以下這幾首。

一.隋代薛道薛所寫的《人日思歸》。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這首詩的意思是:入春才剛剛七日,可“我”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歸家的日期落在了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後,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呀。



二.出自宋代陸游的所寫的《除夜雪》。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陸游所寫的這首詩的意思是:在四更天初至時,北風飄來了一場大雪。這正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瑞雪呀,正好在除夕之夜到來,兆示著來年是豐收的啊。

“我”盛了半盞屠蘇酒的酒杯,可還沒來得及舉起慶賀新年,我便就著燈光用小草趕寫著迎春之桃符了。

三.這首詩是出自唐代皇甫冉的《春思》。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唐代這位詩人所寫的這首詩的意思是:鶯歌燕語預報了即將來臨的新年,馬邑龍堆是幾千裡的疆邊。

家是住京城比鄰著漢室宮苑,可自己的心卻隨明月飛到了邊陲的胡天。

織錦回文來訴說思念的長恨,樓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獨眠著。

那就請問你主帥車騎將軍竇憲,何時班師回朝刻石燕然山呢。


四.這句子,是出自宋代蘇軾的《守歲》。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意思是詩人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看了下北斗星它已經橫斜。有著莫名的感覺與美感。

五.從古代到現代的詩,這首詩是出自近現代柳亞子的《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

這首詩來作為這個回答的結尾。意思是:大夥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十分的熱鬧。

紅巖村的青年同志送來梅花,更增添加了節日之氣氛。 大家在一起舉杯互相敬酒,表達著新年的祝願。

散席後大家意猶未盡,又一起品嚐這勝利茶,談論當今時事。 只有精忠才能報答祖國,如今祖國正遭外侮,烽煙遍地,沒有地方去尋求一家安樂。

我們在這重慶載歌載舞地歡慶新年,但一定不要忘了延安,所以讓我們遙祝延安解放區繁榮昌盛。


君好哇


請問哪首詩會讓你想到過新年?王安石的《元日》。

王安石的《元日》,應說是描寫春節最有名的一首詩。全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王安石《元日》的創作背景。

1067年,宋神宗繼位。宋神宗(1048年-1085年),1067年至1085年在位。作為新繼位的年輕君主,宋神宗志在去除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即位當年,宋神宗就起用了倡導變法的王安石為江寧(南京舊稱)知府。1068年的新年,王安石看到家家喜慶過春節的情形,聯想到變法的美好前景,欣然寫下了《元日》這首七絕。


二.王安石《元日》淺析。

1. 元日,即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春節,民國之前稱作上日、元日、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春節的稱謂,始於1914年。

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辭別了舊的一年,徐徐的東風送暖,迎來了新的一年。人們歡快暢飲屠蘇酒來慶賀新年的到來。

除,逝去。屠蘇,屠蘇草浸泡的酒。古代中國風俗,農曆正月初一,全家合飲屠蘇酒以驅邪、避瘟疫。


3.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初升的太陽溫暖地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舊桃符都換成了新的桃符。

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桃符,古人一年一度辭舊迎新之際,桃木板上分別寫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或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張貼於門頭,意在祈福。


三.其他關於春節的兩首詩。

1.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2.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孟浩然《田家元日》)


滄海人間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和楷文


王安石的《元日》讓我想到過新年,因為詩裡面包含了三個美好的願望,兩個過年的習俗,一個團圓的歡聚場景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詩意:

在陣陣熱烈的爆竹聲中,又過去了一年;和暖的春風送來了新的一年,人們歡暢地喝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在千家萬戶,他們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讓我想到過新年,因為詩裡面包含了一個團圓的歡聚場景,兩個過年的習俗,三個美好的願望,簡直就是過新年的全部意義。

  • 兩個過年習俗:爆竹和桃符

這兩個民俗都歷史悠久,爆竹源自遠古時期,先民風餐露宿,晚上生火取暖,以竹節投火中發出的聲響嚇跑野獸,後經演變,成為今日的爆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野鬼”;《通俗編排優》說“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及至北宋,出現了用紙筒和麻莖包裹火藥做成的成串的“編炮”,後來逐漸演變成“鞭炮”,並一直延續至今。如今的鞭炮已不再是驅瘟辟邪的作用,而是用來增加節日喜慶氣氛,同時也表達了人們期盼吉利平安的願望!(這是一個願望)。

桃符,周代時懸掛於門旁的兩塊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中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上書“神荼”、“鬱壘”,這兩位神的名字出自《皇帝書》,“百鬼所畏”。到了五代,吉利的聯語代替了神名;宋太祖時蜀君主孟昶揮毫寫下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副春聯。後來明太祖朱元璋為慶賀開國建業,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家必須貼春聯,並親自微服私訪檢查;再後來“題桃符”就從官庭豪門推廣到尋常百姓家 ,逐步發展為代代延續、喜聞樂見的新年迎春習俗,書寫著人們辭舊迎新、祈祥納福的美好願望。(這是第二個願望)

  • 一個團圓的歡聚場景:入屠蘇。

屠蘇酒,相傳為華佗創制,中藥入酒,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痢之功效。而且,這屠蘇酒的喝法和別的酒不同,別的酒是先敬長輩,這個酒卻要小輩先喝。《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宋蘇轍《除日》“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也是這個事。因為小孩子過年長一歲,大家先要祝賀他;老人過年少一年,拖後點 ,祝他長壽。(這是第三個願望)

總結:

王安石的《元日》這首詩,不僅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充分地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還包含了一個感人場景,兩個民間習俗,三個美好願望:過新年,就是和家人一起,團團圓圓,快快樂樂!就是傳承歷史展望明天!就是祝老人家健康長壽,小孩子茁壯成長!

就是祝福春風早來,萬物更新!所以我覺得這首詩能讓我想到過新年。你覺得呢?


hyg陌上花開


[撥珠令2*隨題]

詞林正韻第四部

* * *

苦,往事依屏難盡吐。

霜心,豈可春來便許。

鍵盤音,敲暗夕雲火樹。

[飯點何妨,詩腸正慮。]

月窺簾,忍看腸斷處。

悽然,幽韻聲聲如絮。

煙,眼底屏前揮不去。

* * *

句,往來千載成今古。

舉杯,笑談夢痕情趣。

再有為,也似那朝露。

[邀雨喝風,惜珠憐玉。]

醒醉間,把酒逍遙賦。

倚闌,依稀聽得花語。

思,人間無不情耽誤。

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中平仄仄。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中平仄仄。

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仄平,中平中仄平仄。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仄平,中平中仄平仄。

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南倡北道757


王安石 元代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家萬戶曈曈日 ,

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時代,新氣象,新思想,新境界,新徵程,新願景,奔小康。

每當熱熱鬧過大年,歡歡喜喜鬧元宵,千家萬戶都要貼最好的精典詩句對聯,燃放鞭炮,除舊歲,迎新春,是對美好生活願望和期盼。

王安石是元代的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又是一位德高望眾的詩人,他的詩對聯影響了一千多年的傳統文化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