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韶關始興:第一書記“三顧茅廬”,拆“心牆”建“新牆”

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春節臨近,筆者走進韶關市始興縣頓崗鎮高留村,聽駐村第一書記肖歡講述他在脫貧攻堅路上發生的故事。

去年5月份,時任東莞市塘廈鎮財政局副局長的肖歡受組織委派,來到始興縣頓崗鎮高留村當了第一書記。

城裡長大、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肖歡,抱著到農村“補課”的心態,開始了他的幫扶之路。

韶关始兴:第一书记“三顾茅庐”,拆“心墙”建“新墙”

筆者見到肖歡時,他正騎著一輛“小電驢”從村委會出來。春節快到了,他還是不放心種植戶張燕雷家的馬蹄銷售情況,想趁回家之前再去看看,爭取年前把他家十幾畝馬蹄全部銷售出去,並確定年後去廣西或江西等地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的事宜,好讓村裡的種植戶來年能更放心大膽的擴大面積。

據瞭解,張燕雷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駐村工作隊來了後,給他制定了幫扶計劃。依靠馬蹄種植產業,張燕雷一家的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

“第一年馬蹄賣完後,年底一算賬,除去各種成本,竟然還有好幾萬的收入。”這一年,張燕雷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韶关始兴:第一书记“三顾茅庐”,拆“心墙”建“新墙”

之後,嚐到甜頭的張燕雷主動和駐村隊員申請要擴大種植面積。“幫扶隊來了以後,我的信心很足,做什麼都有把握,可以大膽的去幹”。

靠政策、靠努力,張燕雷從貧困戶變成了種植大戶,生活越過越紅火。三年時間裡,家庭收入節節攀升,一家人也從泥磚房裡搬了出來,住上了三層的新樓房。

在高留村,通過產業幫扶脫貧的不在少數。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高留村通過入股光伏發電、建設商鋪、發展馬蹄、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增強了產業扶貧“造血”功能,群眾的生活越過越好。今年,高留村達到了貧困村“十項”退出標準,3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從張燕雷家出來,肖歡再次騎上他的“小電驢”,帶著筆者回到村委會,向筆者詳細講述了他初來高留村發生的“一堵牆”的故事。

韶关始兴:第一书记“三顾茅庐”,拆“心墙”建“新墙”

“5月份來到高留村的時候,為了找感覺,就到處巡視,村前村後、周邊地區,看看高留村的地理情況,看能不能將東莞的一些做法或者經驗帶到村裡來。”肖歡告訴記者,這一走一看,就發現了一件事:村委會與圍樓廣場之間為什麼要用圍牆攔起來?把這堵牆打掉,建一個開放式的村委會不是更好嗎?

有了這個疑問,肖歡再也坐不住了,他立馬找到村支書羅祥柱談“敲牆”的事。

“我不同意,堅決不同意。”沒想到,話才起了個頭,村支書羅祥柱就強烈反對。

第一次交談,以“失敗”告終,這讓肖歡很是氣餒。肖歡說,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場的熱情被一盆冷水澆下來,甚至開始懷疑起了自己是不是因為一直在機關工作,導致不接地氣了?

心情煩悶、情緒低落的肖歡找到駐村工作隊隊長黃仲和,向他討教“工作經驗”。“進到農村之後,什麼叫基層?就是要多走多看,要多說,要跟村民打交道,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既來之則安之。”駐村工作隊隊長黃仲和的一席話,讓肖歡冷靜下來,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過於急躁了。

韶关始兴:第一书记“三顾茅庐”,拆“心墙”建“新墙”

他再次找到村支書羅祥柱,想了解清楚羅祥柱的顧慮。這次交談,讓肖歡找到了“癥結”所在。“原來是因為他們都覺得牆建得那麼好,把它拆下來太可惜了。”肖歡說,雖然第二次談話還是沒有結果,但他卻充滿信心,他意識到村支書羅祥柱的想法已經有所“鬆動”了。

隨後,他想了個折中的辦法,將原來整堵牆敲掉的計劃調整成建下面圍牆、上面柵欄的半開放式圍牆。為此,他首先將即將開展的工作計劃向鎮裡做了個彙報,希望能得到鎮裡的支持。“沒想到,和鎮領導一彙報,結果他們還贊同第1種方案,希望我能繼續做村支書和村民的思想工作,堅決全拆。”肖歡說,鎮領導的支持一下就打開他的一個心結。

他第三次找到了村支書羅祥柱,並走訪了好幾戶村民,向大家分析拆牆後的各種“益處”,以及緊接著即將開展的鄉村整治會給村裡帶來的變化。

“三番幾次”的“軟磨硬泡”下,村支書羅祥柱和村民們看到了肖歡的用心,最終同意了肖歡的想法。

於是,肖歡撒開膀子,大刀闊斧幹了起來。拆掉的這堵牆,連接起了寬闊的廣場,南面重新砌起了一座黨建宣傳陣地的圍牆,北面修建起了農耕文化長廊、體育公園和圍樓展示室等,東面的魚塘圍起了柵欄,周圍地面鋪設了地磚和草坪......這裡的一切,儼然就是城市裡的一個小公園,乾淨整潔、環境優美、設施完善。

“我們那個年紀,就是沒有那麼遠的眼界,但是事實證明,肖書記的做法是正確的。”村支書羅祥柱指著不遠處的公園,感嘆的和記者說,“你們看,現在這裡多漂亮!今年春節,鎮裡還要在我們這開第三屆農民運動會咧。我們對肖書記是服氣的!”

一敲一建之間,“敲掉”的不僅是物理層面的那堵牆、更是肖歡與幹部群眾間的“心牆”,建起來的則是幹部與村民聯繫的“紐帶”。破舊村莊也在“敲牆”那時華麗蛻變。

肖歡說,這樣的工作經歷,是他在機關裡從沒有過的。來到高留村,他補了很多“課”:農作物的識別、如何跟村民打交道、如何站在村民的角度或者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等等。他也逐步對農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只要沉下身子,用心為村民著想,用心與村民溝通,就會贏得村民的信任。

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城裡來的”肖歡已經完全融入到了當地的生活。“現在村民都把我當家人看待了,這裡就是我的第三故鄉了”。面對未來,肖歡說,他還要繼續努力,用心用情用力,多做一點事,多幫一些人,把這幾年的扶貧成效保持住。

後記:

在韶關始興縣各個村,活躍著無數肖歡這樣的幫扶幹部。他們遠離家人,每天穿梭在鄉野之間、貧困群眾之中,把黨和國家的幫扶政策、福利落實到“最基層”,給貧困群眾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記者/唐音

通訊員/賴金豔 楊瑞蓮 楊蘭

【作者】 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