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有位媽媽曾有這樣的苦惱:自己八歲的小女兒,脾氣太倔,又喜歡頂嘴。家裡人勸她少看點電視、多吃些蔬菜之類的,她一樣也不聽。叫她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活,總是一副很不情願,"為什麼又是我?"

不管是好好溝通還是進行打罵,孩子軟硬不吃,就照著自己的想法做。

除此之外,牛牛的媽媽也有這樣的煩惱,自己的獨子牛牛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和牛一樣倔。玩具沒擺好、吃飯用的不是兒童餐具等要求沒被滿足,他就大哭大鬧發脾氣,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做,頗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勢。

孩子的脾氣太倔,其實是"認知靈活性"不夠。拯救倔孩子,家長不能單純地依靠談話、打罵等粗暴直接的教育方式,而是要講究策略與方法。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什麼是"認知靈活性"?

斯皮羅(R.J.Spiro)等曾提出了認知靈活性理論(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學習可分為兩種:初級知識的獲得(introductory knowledge acquisition)與高級知識獲得(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初級知識獲得主要涉及結構良好領域的知識,例如天空、選擇。高級知識獲得主要涉及結構不良領域的問題,要求學生把握概念的複雜性,並廣泛的運用到具體情境中。

也就是說孩子學習的基礎知識屬於初級知識,將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就涉及到高級知識的範疇。孩子能否學會靈活地運用知識,這就關係到孩子"認知靈活性"的強弱。

舉個例子:

認知靈活性強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碰到難題,他們可能會請教家長或者老師,更靈活的孩子甚至能夠想出另一種思路來解決題目。

認知靈活性弱的孩子

在寫作業的時候碰倒難題,或者感覺自己某些地方沒寫好,他們會對著作業乾瞪眼,也不去請教家長或者老師,甚至有些孩子乾脆全部不寫。

認知靈活性弱的孩子在我們眼中顯得過於固執、死板、循規蹈矩,對孩子的成長、學習生活等是很不利的。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認知靈活性"不夠,對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

  • 孩子不懂得變通

貝貝的媽媽對孩子的學習感到特別困惑,一二年級的貝貝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經常能拿到滿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不如小時候。媽媽一度懷疑是孩子貪玩,但貝貝每次回家都能夠端端正正地坐在書桌前寫作業。

有一天,貝貝媽媽見孩子對著作業寫了將近一個小事,按捺不住去觀察孩子,發現他卡在一道比較靈活的數學題目上。媽媽問貝貝為什麼不來請教媽媽,貝貝抿著嘴什麼也沒說。

然後媽媽又檢查了貝貝過往的試卷,發現了一個規律。那些傾向考查基礎知識的試卷,貝貝能拿到很高的分數。但出現許多靈活試題的卷子,貝貝的成績就變得很不理想。

孩子的認知靈活性不夠,這就導致了孩子在許多方面不懂得變通,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造成不小的弊端。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 孩子不懂得向他人求助

曾經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鄰居家的豆豆正處於小學階段,由於她爸爸媽媽工作忙,再加上學校就在小區隔壁,放學都是她自己走回家。

有一天我出去買菜,發現豆豆蹲在地面上哭。上前詢問才知道,她出門忘記帶鑰匙,在門口等了很久,爸爸媽媽遲遲沒有回家。我安慰她說,"阿姨借電話給你打給爸爸媽媽好不好?"豆豆這才止住了哭聲。

人類是群居動物,而群居動物在無助的時候必然感到孤獨,以及需要他人的幫助。成人尚且如此,更勿論年紀尚輕,缺乏社會經驗的孩子。

但認知靈活性弱的孩子,他們不懂得向他人求助,只會默默地承受,默默的流淚。這對孩子存在著很大的傷害。

  • 孩子難以接受新事物和周圍環境的變化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身邊某些孩子玩玩具只玩那幾樣,稍微難一點操作的玩具與遊戲,他們很輕易就會放棄。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穿衣服也只能接受那麼幾件,不愛吃或者不感興趣的東西永遠不會去碰。當週圍的環境發生變化,他們會難以習慣,變得異常焦慮緊張。

這些都是孩子認知靈活性不夠、思維頑固的表現,他們難以接受新事物和周圍環境的變化,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必須按照他們的習慣來。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 孩子的創新思維缺乏

我認為,這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一點。

法國作家司湯達曾說過:"一個具有天才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

雖說孩子是天生好奇的探索者,但認知靈活性不夠的孩子思維容易僵化,喜歡因循守舊。

這些孩子喜歡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完成一件事情時,他們就很難改變,一旦事情的發展超出自己所想象的,他們就會變得焦慮不安,最後乾脆放棄。

認知能力不夠的孩子難以創新以及超越常規,這對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是很大的打擊,他們很難擁有突破。

孩子“認知靈活性”差,家長要這樣做才能拯救倔孩子

  • 引導孩子想出不一樣的思維步驟

認知能力不夠的孩子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思考不足。

舉個例子,這些孩子在做數學題的時候,看完題目的第一時間不是靜下心來思考題目應該怎麼解,最佳、最合適的解題方式是什麼。

他們第一時間會去套公式,將今天學習的公式套入數學題目中,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答案,他們會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家長如果想要解決孩子認知能力不夠的問題,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比如"這道題目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方式呢?""我認為其他公式也適用於這道題目。"

隨後,家長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將所想的不一樣的思維步驟說出來,因為語言可以讓思維顯形,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有效梳理孩子腦內的思維步驟。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 鼓勵孩子體驗新事物

如果一個小女孩一年四季都在穿普普通通的褲子,父母可以鼓勵她嘗試不一樣的風格,比如蓬蓬的公主裙,或者當下流行的搭配風格。

如果孩子經常只吃自己認定的菜,或者吃飯非要按照死板的步驟,比如一定要先吃飯再喝湯。

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嘗試不一樣的菜,將孩子不討厭又沒吃過的菜餚夾到孩子碗中;同時又可以讓孩子嘗試與平常不一樣的吃飯步驟,平常要先吃飯再喝湯,這次就先喝湯再吃飯。

運用不同的新事物教育孩子能夠打破孩子固有、僵化的思維模式,讓孩子體驗其他事物所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

同時,周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對孩子的刺激,還能減輕孩子對新事物的恐懼與陌生感,最後能夠做到坦然面對。

  • 注重孩子的身體鍛鍊

《體育風尚》曾就"體育運動對拓展小學生創新性思維"進行了研究。上面提到,體育鍛煉有助於學生髮現並利用身體優勢的同時,還能鍛鍊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創新性思維。

我們在運動休息過後,會感覺自己變得更加自信,認知能力增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在運動後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激素能夠激活我們的大腦,使我們變得更加專注,思維更加清晰。

因此家長想要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就要注重孩子的身體鍛鍊。

孩子脾氣太倔?是“認知靈活性”不夠,家長要這樣拯救倔孩子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