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下死命令,打不好不要來見我

1978年12月9日,剛剛在北京參加完軍委作戰會議返回廣州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接到了軍委關於進行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書面命令。許世友根據命令規定的任務,結合廣西當面的敵情和地形,經過一天的仔細考慮,於10日晚上指示司令部:已經接到軍委書面命令,通知所屬各單位的領導明天上午8點到軍區開會。司令部據此下達了開會的通知。

12月11日8時,廣州軍區作戰會議在司令部作戰室召開,參加此次會議的有軍區各位首長,軍區所屬各參戰單位,以及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的負責人。許世友一落座,便從公文包中掏出命令宣佈:“現在開會,今天是作戰會議。我已收到軍委發來的書面命令,今天的會議,就是傳達命令,希望同志們集中精力,好好領會,再討論怎樣執行。”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下死命令,打不好不要來見我

緊接著,軍區參謀長周德禮向與會人員傳達命令內容,他用很慢的速度唸了兩遍,確保大家都聽得非常清楚。休息10分鐘後,參會人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發表意見,有的講命令的精神,有的談這次行動的意義,也有不少人提出部隊行動時要求軍區幫助解決的問題。

許世友在總結會議時說:“這次軍委鄧副主席點名要我指揮,我還要講幾句:中央軍委的命令,要認真執行,認真貫徹,決不能馬馬虎虎。這次打仗,不打是不打,打就一定打好,續寫新的光榮戰史。你們可要聽清楚,我說話是算數的,誰要是完不成任務,我是要嚴格執行戰場紀律的。”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下死命令,打不好不要來見我

此次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從2月17日開始,至3月16日結束,歷時28天。廣西方向基本殲滅了高平戰區之敵,攻克了越北重鎮諒山,完成了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戰後,周德禮參謀長來到主攻同登、諒山地區,取得重大勝利的55軍163師。一是為了看望部隊,瞭解作戰經驗,在這方面部隊談得很多,這些經驗相當可貴,可以說周參謀長是滿載而歸。二是想了解部隊還有什麼問題,由於周德禮曾經擔任過55軍軍長,指戰員們對這位老首長無話不談,這方面也講了不少。

其中,參戰官兵對許世友司令員下達死命令存在著明顯的不同看法。他們說在軍區前指的一次作戰會議結束後,軍區請與會人員吃了個便餐,在餐桌上,許世友司令員對各參戰單位的首長們說:“這次作戰一定要打好,打不好不要來見我。”這個講話內容逐級向下傳達,一直傳達到連長和指導員一級,搞得各級幹部都很緊張。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下死命令,打不好不要來見我

大家對這件事的觀點截然不同。持贊同意見的說,這就是許世友司令員的特點。他相當嚴格又特別簡單,言簡意賅,態度明確,這對下邊堅決執行命令有好處,可以促使部隊毫不動搖地堅決執行命令。這次攻同登,克諒山取得了很大勝利,打得勇猛頑強,一往無前,前仆後繼,這可能與許世友下死命令有關係。

持反對意見的說,許世友作為大軍區司令員,應當多給下級講戰術,講謀略,多給下級想辦法,出點子。因為許世友司令員是高級指揮員,運用好戰役指揮藝術是他的分內之事。他如果真的做到這一點,對下級指導作用就會很大,下級指揮員會更口服心服,那就是打心眼裡佩服他,而不至於害怕他。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下死命令,打不好不要來見我

持贊同意見的反駁說,害怕他的人可能就是完不成任務不夠堅決的人,可能就是不夠勇敢的人,不然為什麼要害怕他?許世友司令員不是就說了個“打不好不要來見我”嗎?他不要求大家打好仗,難道還能要求大家不要打好仗嗎?!持反對意見的說,對於下級的要求當然是堅決執行命令,一定要把這一仗打好。我們對許世友司令員的要求就希望他多用謀略啟發下級,對下級指揮員多想辦法,多用作戰指揮藝術幫助下級,這樣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大將風度。

持贊同意見的又反駁說,不論是古今還是中外,凡是有大將風度的指揮官,沒有不要求嚴格的,沒有不令出如山的。每到關鍵的作戰行動時,他們多數是下達死命令的,有的是口頭說:打不下來提頭來見……有的是讓下級執行者立下軍令狀,形式多樣,不一而足。持反對意見的說,許世友的打仗勇氣、殺敵決心、軍令如山的作風都是很好的,我們並非不知道這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們的意見是認為他對下級幹部的幫助啟發不夠,使用軍事謀略對下級指導不夠。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下死命令,打不好不要來見我

持贊同意見的又說,不夠這個詞對什麼人都可以講,關鍵在於什麼程度是個夠呢?沒有絕對的標準。比如這次攻打同登和諒山,他的戰術就用得很正確,他分析敵人是憑藉堅固工事據守,有一層堅硬的外殼,必須集中強大的炮兵火力對付越軍這層堅硬的外殼。實戰證明,這個戰術運用得很成功,我軍猛烈的炮火大量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摧毀了敵人的大量障礙物和堅固工事,基本殲滅了越軍第3師,攻佔了同登要塞和諒山重鎮。

這兩種意見最開始截然對立,爭論得很熱烈,但是後來又逐漸取得共識,絕大多數指戰員認為:許世友的勇敢精神是第一位的,紅軍時期多次參加敢死隊,手持大刀同敵人拼殺,這在我軍高級指戰員中是罕見的。他懂得“慈不掌兵”的道理,令出必行的嚴格作風是他的突出特點,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下級,執行命令的要求都異常堅決。他運用毛主席軍事思想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謀略上不是太突出,創造性顯得不足。大家覺得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世界上既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也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人。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