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七月與安生》是根據安妮寶貝的小說拍攝的同名電影,七月由馬思純飾演,安生由周冬雨飾演,影片上映於2016年。

記得四年前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朦朧而模糊的,我想那時我沒看懂七月,也不能理解安生。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如今再看,我才發現影片講述的並不只是“二女一男”的狗血愛情,而是藉著愛情這條線,將兩個女孩的成長和人生足跡串連起來,影片所要表達的更多的是關於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01說過要一輩子在一起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你的生命中有沒有過這樣的人?

你們形影不離,關係好到可以互換衣服穿,同喝一杯果汁,同吃一碗麵,不管你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總是想要第一個和她分享。

你們一起哭過、笑過、鬧過,以為可以把這樣的日子過成一生,可是在未來未知的某一天,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兩個人卻漸行漸遠,淡出了彼此的生活。

林七月和李安生就是這樣的人。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林七月溫婉恬靜,在家裡是爸媽捧在手心裡的乖乖女,在學校是師生稱讚的優等生。李安生放蕩不羈,父親早逝,和母親感情淡漠,學習成績很差。

七月和安生就像兩條平行線,在各自的時空生活,但在命運的安排下,她們相遇了,那一年她們13歲。

從13歲到15歲,整個初中時期,她們形影不離。七月喜歡安生身上的肆意和灑脫,安生喜歡七月身上的溫柔和靜好,她們就這樣活成了彼此的影子。

我想,在那個年紀,她們一定把彼此當作了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可是,你永遠不知道的是,只要命運的手掌隨意一翻,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七月戀愛了,她的世界不只再有安生一個人,還多了一個家明。她沉醉在美好的初戀裡,卻不知道安生才是最早遇見家明的,而家明的心一直在兩個女孩身上搖擺不定。

家明和七月在一起時,眼神總會有意無意地落在安生身上;他和安生在一起時,又常常想起七月。

安生為了讓家明全心全意地和七月在一起,她離開了;而七月流著眼淚沒有挽留安生,因為她早知道安生也愛上了家明。

七月愛家明勝過愛安生,所以她任安生遠去;安生愛七月勝過愛家明,所以她獨自遠行。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說好一輩子不分離的好姐妹,還是走散在了茫茫人海,天各一方。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誰離開了誰,日子還是一樣過。也許,一開始我們會難過,會孤獨寂寞,但時間拉長一點,漸漸地也就習慣了。

02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何必態度曖昧,傷人傷己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林七月和李安生就像兩朵綻放的玫瑰,在最美好的年華先後出現在蘇家明的世界裡。在七月與安生之間,蘇家明一直猶疑不定。他兩個都愛,又都不夠愛。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如果蘇家明足夠愛七月,他就不會把婚期推遲到兩年後,一個人奔赴北京;如果他足夠愛安生,當初就不會任安生離開,也不會在和安生同居後,返回鎮江,履行和七月的婚約。

蘇家明是感情世界裡的糊塗蟲,他始終搞不清楚最愛的是哪一個,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三個人都很受傷。

慶幸的是,七月足夠勇敢,她愛家明,但她不願意嫁給一個不夠愛自己的男人,所以她要求家明悔婚,並以此為由結束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七月剪掉了一頭長髮,離開了家鄉,開始了新的生活。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如果你愛一個人,請堅定去愛;如果你不愛一個人,也請決絕離開。曖昧不決,往往最傷人。

03如果人生可以互換,你願意和別人交換嗎

錢鍾書在《圍城》中寫道,“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其實,這句話不只適用於婚姻,職業、生活也是如此。

我們常常以為別人的生活有千般好萬般好,殊不知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和無奈,誰的生活都不會永遠光彩奪目,也不會永遠黯淡無光。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七月的人生路線是被父母早早規劃好了的,她的生活按部就班,安安穩穩,可是七月骨子裡有一股叛逆勁兒,她想像一隻飛鳥一樣,去看小城之外的世界。

七月羨慕安生的生活,在七月看來,安生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安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要過的生活,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和誰在一起就和誰在一起,不用顧忌任何別人的態度和想法,在流浪裡享受生活,看遍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地變換的風景。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可七月不知道的是,安生有多麼羨慕她那樣的人生。安生看起來灑脫不羈,沒心沒肺,可她心裡有多缺乏安全感,她也想像七月一樣,有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有一對疼愛自己的父母,談一場怦然心動的戀愛,然後嫁人生子,過平平淡淡的生活。

可故事的最後,七月沒有成為安生,安生也沒有成為七月,互換的人生只存在於那篇網上連載的小說裡。

郁達夫在《故鄉之秋》裡寫到,“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不論是什麼地方,待的久了都是一樣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與眾不同,也各有它的平庸無聊。

《七月與安生》:愛或不愛,都請徹底,不要一邊曖昧,一邊傷害

生活也是如此,過習慣了也沒有什麼不同。不用在自己的小窩裡豔羨別人的生活,每一種生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別人生活裡的滋味和色彩,並沒有你想象中那般豐富絢麗。人生本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高曉松說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事實上,苟且和詩意並不是對立存在的,更多的時候,它們相互滲透,共同勾勒出了生活的圖景。

所以,不論你是七月,還是安生,願你都能在瑣碎的柴米油鹽外,找到眼前的詩意。其實,遠方並不遙遠。

(圖片源於網絡,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評論和點贊,嚴禁抄襲或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