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歐洲的高度發達國家之一,實行絕對公平政策,兩大民族卻鬧分裂

政治一詞的解釋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在一些地方動用政治權利可以緩解國內矛盾,促進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如果政治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的話,國內矛盾得不到解決,國家的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最後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國家走向滅亡了。

歐洲的高度發達國家之一,實行絕對公平政策,兩大民族卻鬧分裂

上世紀崩潰的蘇聯,正是因為國家疆域太大,受到了外部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崩潰。在蘇聯解體前數十年的時間裡,蘇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軍事,航天等領域方面的對抗花費了大約7000億美元,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國內矛盾得不到解決,最終導致解體。在世界範圍內的國家,不僅僅只有大國面臨著這樣的困擾,一些小國同樣要面臨這種情況,就比如歐洲的一個國家,雖然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的也很幸福,但是國內的兩大民族卻一直為獨立而爭執,到現在也沒有停息。

歐洲的高度發達國家之一,實行絕對公平政策,兩大民族卻鬧分裂

這個國家就是位於歐洲西部沿海,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比利時王國簡稱比利時。比利時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外貿為其經濟命脈,是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比利時的國土面積很小僅僅只有3.05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100萬人左右。

很多人都認為比利時的社會經濟發達,人均GDP高,社會福利也很完整所以比利時國民對於比利時的國家認同度就會很高,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比利時的人口組成主要分成三種,

歐洲的高度發達國家之一,實行絕對公平政策,兩大民族卻鬧分裂

弗拉芒族佔58%;瓦隆族佔41%;德意志族佔1%。弗拉芒大區的人民主要講荷蘭語有637.3萬人,瓦隆區則是以法語為主有400萬人。這樣的社會情況歸根結底原因就在於歷史遺留問題。

18世紀末期,法國人在弗勒呂斯戰役中擊敗了當時統治比利時的哈布斯堡家族,利用自己臨近的地緣優勢掌控了整個比利時。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之後,維也納會議決定將比利時歸入荷蘭王國,從而削弱法國在大西洋沿岸的影響力。然而,法蘭西人在1830年發動的七月革命成功激勵了信奉天主教的比利時人推翻加爾文教荷蘭人的統治,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國家。比利作為夾在荷蘭與法國兩國之間的國家沾染了太多來自南北雙方的文化與歷史基因。最終演變出了這兩個族群,這兩個族群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都很大,久而久之就積累了不少的矛盾。現如今,這兩個大區也不斷鬧獨立,這個問題持續的困擾著比利時政府,因為一招不慎就可能讓比利時一分為二。

歐洲的高度發達國家之一,實行絕對公平政策,兩大民族卻鬧分裂

這時的比利時政府為了維護國家的完整,頒佈了一系列“絕對公平”的政策,在國家官方語言上面荷蘭語和法語都是官方語言,政府內的官員兩個族群各佔一半,街上的招牌和路牌都只有雙語標識的,比利時認為這樣絕對公平的做法就能夠緩解國家矛盾,增強他們的國家歸屬感。沒想到事與願違,這樣的做法不僅沒能增強他們的國家愛歸屬感還激化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正是因為兩個民族的人總是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使他們的鬥爭變得更加頻繁,這樣頻繁的矛盾讓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許多。現如今比利時的內部矛盾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炸彈,總會有一天被觸發引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