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在這方面有共性?

穿林細雨


實際上韓國在1948年起就通過各項措施去限制漢字使用,以致漢字與漢字教育在社會底層逐漸退潮。不過在1970年以前其政府並未正式提出廢除漢字。直到1970年,韓國官方才將初高等中學的漢字教育課程廢止並頒佈法案廢除漢字。但是這一舉措並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且飽受爭議。而且在2005年,其政府已宣佈全面恢復漢字。至於朝鮮,它自1949年廢除漢字以來就一直將漢語作為外語,所以漢語在朝鮮的地位相當於英語之中國。

雖說韓、朝兩國對漢字廢除的程度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兩國皆想擺脫漢字,這是為何呢?

一、上世紀“西學東漸”的世界風向

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中國一直是亞洲霸主,而朝鮮半島沿用漢字為官方文書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當時漢武帝在半島北部設四郡,漢字自此傳入。至總章元年(668),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並效仿唐朝推行科舉制度,以致漢字成為朝鮮讀書人的必修課。不過由於漢字較為複雜,只有上層貴族才有條件學到,而普通民眾大多不識字。所以到了李朝時期,世宗大王為了提高老百姓的識字水平,於正統十一年(1446)頒佈了《訓民正音》,即通過ᄒ、ᅡ、ᄂ等28個音素構成諺文。然而當朝貴族卻看不上諺文,仍以漢字為尊。這種局面直到西方崛起、清王朝捱打,甚至是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才有所轉變。清政府戰敗後便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且成為落後捱打之國。而朝鮮王朝自古崇尚先進文化,摒棄落後文化,所以在“西學東漸”的風潮下他們自然對漢字產生了偏見。

二、朝鮮半島“民族自尊”的崛起

反觀日本,它卻因為甲午戰爭的勝利逐漸走上帝國主義的侵略道路,甚至一度成為亞洲霸主。它在國家實力與國際地位的雙雙抬升後,立即對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而朝鮮民族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不僅受盡壓榨,還被迫學習日語,這使他們倍感恥辱。所以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朝鮮人的民族自尊油然而生。他們不但渴望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還想脫離漢字的思想統治。另外朝鮮內部又發生了政治鉅變,而他們在美國的干涉下形成了南北韓對立的局面。因為這些複雜背景的影響,漢字文化圈逐漸萎縮。

總而言之,韓、朝兩國同出一脈,且歷史背景相同,故而脫漢皆源自站後民族獨立情緒的高漲與擺脫落後文化的焦慮。不過實際上他們都沒有真正地完全廢止漢字,尤其是韓國。而且在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果後,漢字有了復興的趨勢。畢竟漢字對朝鮮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若完全廢除漢字將導致其出現歷史文化傳統的斷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