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事業單位編制分為哪幾種?哪種事業單位待遇最好?

皮中皮


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編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簡稱“參公單位”),這種事業單位承擔部分行政職能,招錄、任用、晉升以及工資待遇等各方面都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如果是通過省級公務員考試進入參公單位的人員還可以調入到行政單位,也可以參加上級機關單位遴選考試。比如條管的水文系統,都是參公編制,但是參加省級公務員考試。

二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有行政機關單位下屬二級單位,如扶貧辦下屬老區建設促進會,人社局下屬人才交流中心等單位,文廣新局下屬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有科研單位,如研究院、研究所;有學校等。

三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歌舞劇院、科技館、部分旅遊景點等。

四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際上與國有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設計院、政府接待賓館等。

不考慮其他方面,僅考慮工資待遇和發展前途而言,當屬參公事業單位,因為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無論是工資福利待遇還是職業發展前景,相比其他事業單位而言都更好。

如果您有什麼不同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公考知心人



問題:事業單位編制分為哪幾種,哪種事業單位待遇最好?


一、事業單位現狀

按照經費來源不同,事業單位可以分為四種編制類型。

(一)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1、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多為公益性、非盈利性、服務性事業單位。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財政全額供養,執行標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及社會保險規定,幾與公務員無差別;編制管理相當嚴格。

2、這個類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具有行政職能、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既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


(二)財政差額撥款(定額)事業單位,多為有生產經營性收入,但不足以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開支的公益性單位。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財政予以差額(定額)補助,同樣執行標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及社會保險規定;但視生產經營、經費狀況不同,工資、福利待遇有的單位可能高於國家規定,但有的單位時有不達標準、不足額髮放、拖欠情況發生;編制管理相對嚴格。

(三)自收自支及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多為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自負盈虧,經費及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沒有財政支持,特別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意既與企業沒有太大的區別,可執行國家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制度,或實行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及工資福利制度,擁有較為寬泛的工資福利自主權,但必須按規定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因生產經營狀況不同,少數單位工資、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優於前二種類型;但大多數的單位工資、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種優越;編制管理相對寬鬆。



二、事業單位改革後編制類型

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後,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事業單位分為二種類型。

(一)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衛生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一類型事業單位,非盈利性,財政全額撥款,幾與公務員無差別,穩定性好。

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是指承擔科教文衛等行政輔助性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的事業單位。其特性有兩點:

一是沒有收費職能和權力,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

二是由財政全額撥款供養(部分鄉鎮衛生院除外)。

由於承擔著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基本公益服務,公益一類作為事業單位的主要類型,是國家重點保障確定要保留的事業單位,絕大部分會保持現狀,但部分可能會根據職能相近原則進行必要的整合。



(二)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承擔高等教育、非盈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一類型事業單位,工資和福利來源自身營收和財政補助二部分構成,分化明顯。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的基本特性是部分資源可由市場配置,即存在一定經營或收費職能。鑑於此,此類事業單位一般由財政差額撥款供養。改革有三個類型的方向:

一類針對主要為行政機關提供輔助性服務或基本公益服務的,剝離其經營或收費職能,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作為一類事業單位由財政供養;

二是保持現狀,允許其保留經營或收費職能,保障其基本的公益服務職能。以上兩類佔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大部。

還有就是一部分效益較好的,也就是收費或經營職能佔據其主體職能大部,可以實現自負盈虧的中介、營利性組織,如公證處、律師事務所、園林綠化工程處、殯儀館等,全部改企。包括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也在試點取消編制,實行備案制管理,即單位保留事業屬性,人員企業化。


z山海


事業單位編制分為幾種?

事業單位編制分為四種,分別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參公事業編。

一、全額撥款事業編

這類事業單位是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二、差額撥款事業編

財政核撥補助:即財政核補,也就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一般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現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現在企業大部分改制了,他們的職能淡化了,但是他們的人還屬於事業編制。

三、自收自支事業編

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於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鬆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四、參公事業編

參公事業單位作為一種特殊的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其與行政機關和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和聯繫。對於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來說,二者編制管理不同,但是實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務員制度。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編制仍然在事業編制序列,然而卻按照公務員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常州中公教育


事業單位編制分為全額編制、差額編制和自收自支三類編制,是按財政供給模式劃分的。其中全額編制和差額編制屬於正式編制,自收自支編制屬於地方自定編制類型,根據地方實際需要,自行核定,自行使用,自行供給,自行管理,只需要向機構編制部門備案即可。從這方面來講,全額編制和差額編制肯定要比自收自支編制好,事實上,自收自支類編制屬於被明文要求取消的對象,機構編制部門要求今年6月底前就清理撤銷,今後不再使用該類編制。

在使用全額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中,又有一部分因為承擔行政職能或者行政執法職能,經審批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其在崗在編的幹部身份員,登記為參公人員,使用的編制,也被稱為“參公事業編制”。參公人員可以在公務員崗位自由轉任,其待遇和身份,也和公務員一樣,可以提前退休,可以享受“職級並行”規定,可以享受公車補貼,一切和公務員沒有什麼兩樣。參公事業編制雖然不是正式的編制類型,但這部分事業編制,顯然又是全額事業編制最吃香的。只不過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劃轉到相應的政府部門承擔,除行政執法外,事業單位不再承擔行政職能,也不再參公管理。因而參公編制只限於行政執法機構使用,數量極為稀少。

差額事業編制主要使用的對象是公立醫院、中醫院、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等公共衛生醫療單位,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明確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只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使用。除鄉鎮衛生院外,其他事業單位將不再使用差額編制。其他使用差額事業編制的單位,因其承擔的部分生產經營類職能改企,只保留公益服務職能,其保留的人員和編制,都轉換為全額編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後,事業編制將以全額編制類型為主要存在模式,剩餘的極少部分差額編制也逐步向全額過渡,自收自支編制將不再使用。

綜上所述,事業編制按分類類型,待遇從高到低依次是參公編制、全額編制、差額編制、自收自支編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全成,將變為參公編制、全額編制、差額編制。


職言管語


 事業單位可分為參公事業單位、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四種。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

  依照公務員法管理,工資待遇、管理模式、晉升方式與行政機關行政編制公務員相同,如檔案局。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等。

  差額事業單位

  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部分景點等。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設計院等。

但是國家目前正在進行事業編制分類改革。一是承擔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改革。在此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收為行政機關,若將承擔行政職能的人員劃為機關,那麼劃入的人員將轉為行政人員,按公務員進行管理,人員將從此轉為公務員;將公益服務職能保留或整合到其他事業單位,原事業單位更名或拆銷,若原事業單位保留的,人員留在原事業單位,按事業人員進行管理;若機構撤銷人員劃轉到其他事業單位的,按事業人員進行管理。如某縣財政局下設的基層財政管理局,改革前屬於事業單位,改革後將其承擔的行政職能劃為縣財政局管理,將基層財政管理局進行更名,承擔公益服務職能,仍然屬於事業單位,原承擔公益服務職能的人員繼續保留在原單位,按事業人員進行管理。由於行政編制不會增加,因此轉為公務員的人員必定很少,若轉為公務員,就可以享受公務員的一系列福利待遇,這部分人肯定很高興。

二是承擔經營服務的事業單位改革。將承擔經營服務的事業單位改為企業,人員按企業人員進行管理。如某縣文廣局下屬的電視臺,改革前屬於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人員屬於事業編制,改革後,電視臺從此轉為企業,人員按企業進行管理,從此失去了事業編制。轉為企業的人員失去事業編,其工資待遇按單位的收支情況進行發放,若效益好的單位,職工的收入影響不大,若效益差的單位,職工收入將會下降。因此這部分人是比較憂愁的。

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2020年前將全部轉企改制。轉制單位註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在職職工也會轉為簽訂勞動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2020年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後,事業單位編外人員將這樣安排?

(一)編外人員聘用部門是安置工作的責任主體單位。應按照“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理清編外人員的人事勞動(勞務)關係。編外人員原來是哪個單位招聘的就由哪個單位負責,新單位不負責任。這些合併過來的編外人員很可能新單位不接收,最後被清退。

(二)對不再留用的編外人員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終止、解除人事勞動(勞務)關係,保障其合法權益。對於被清退的編外人員,有關部門會進行妥善的處置,不會簡單粗暴的直接開除。

(三)嚴格控制數量。各部門應嚴格控制使用編外人員的數量。這次會清退一部分編外人員,特別是編外人員使用比較多的單位。

編外人員並不會全部清退,小編看到的文件裡面明確說到可以擇優留用編外人員。單位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擇優留用已經聘用的編外人員,如果單位名稱改變的,要根據需要辦理合同的變更手續。

對於那些被清退的人員按身份分為以下2種。對於清退後未再就業的人員,按規定辦理失業登記,由當地就業服務機構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

1、對於合同員工,原聘用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等有關規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並根據規定支付一次性經濟補償金。

2、對於勞務派遣人員,由原聘用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依照勞務派遣協議或經雙方協商,按照《勞動合同法》和《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辦理。

至於那種類型事業編好這個問題,不管是編外還是編內,大家認識到了未來的整體結構和整體的工作當中,要靠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努力吃飯,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視和獲得真正的職級,以及未來有真正的高薪資可以拿得到。


拾光檢語


尤其是對我們國家的行政編制,有國家公務員編制,有事業編制,然而對於事業編制的工作崗位,比例還是比較高的,至於對事業編制有哪些屬於事業編制,即為分四大類,有全額撥款性質的,有參公編制,有差額撥款性質,再有就是自收自支性質的事業單位。

然而對所有的事業編制以及人員配製都是有著不同的概念,尤其是指,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即代表政府行政機構,而是絕對是為了公共利益,不收任何費用,哪麼其次參公事業編制同樣也是政府的行政機構,也是為了服務於公共事業,而對於差額撥款,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對此崗位由於是差額撥款,所以對有些服務,即有收取手續費,哪麼對於自收收支的事業編制即可能都是要收取全額手續費。尤其是面對差額撥款性的事業編制部分人員可能對這樣人,或者是單位給予發放工資,哪麼還有一種即是自收自支,即財政都沒有金費拔的他們。

由於對事業編制的在編正式人員,從而產生了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對勞動合工的事業單位人員,都可能不在正式編制以內,還有僱傭的臨時人員,從而不得與在編人員同等享受工資及福利待遇。

哪麼究競對事業編制人員,有哪些崗位是比較好的呢?然而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個人觀點即是這樣的。應該說,對事業編制崗位的選擇,即需要有條件,以及要經過筆試,面試,最後通過初審,複審,公示,才能順利進入,行政事業編制單位正式編制人員,而工資收入即由財政撥款的崗位為最好。而且隨著工作時間的變化,尤其是對自己的工資收入可能都會得到不斷提高!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顧雲孫


事業編制按財政供養方式分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種類型。全額撥款事業編制顧名思義即指工資待遇由財政全額負擔的事業編制;差額撥款事業編制人員工資部分由財政供養,剩餘由單位自營收入補充;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則全部由單位自負盈虧,財政不撥付任何費用。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事業編制是在機構編制部門註冊登記的“正式編制”,自收自支事業編制雖然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屬於地方自籌自定類型編制,過去由地方根據自身需要設定,報機構編制備案即可。因此,自收自支編制雖然有體制身份的名,實際上和企業員工無異,已被納入清理範疇。根據中央統一部署,自收自支性質的事業單位在2020年底前將全部完成轉企,其在職在編人員將剝離事業編制身份實行市場化管理。

單論工資待遇,多數情況全額撥款性質人員要高於差額撥款性質人員,差額撥款又高於自收自支人員。不過,全額撥款受財政捆綁限制,有時候也有侷限性,而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因為有經營收入,有一定的績效自主權,有時候全額撥款編制人員不見得工資待遇就比差額撥款或自收自支編制人員。比如設計院,有的是自收自支或差額撥款單位,因為有設計費等經營收入,其員工待遇多數就超過全額撥款人員。

在全額撥款性質事業編制中,有一種身份比較特殊,那就是參公事業編。這種身份人員同樣是財政全額撥款,使用的也是事業編制,但不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享受和公務員一樣的工資和晉升待遇。這種編制和公務員一樣都需要參加公考招錄,錄用後有車補,有年終績效獎,可以調任、提拔到行政機關任職,在事業編制中無疑是待遇和前景最好的。

參公事業編制主要存在於行政執法類事業機構。行政類事業單位在此前的黨政機構改革中已經全部被清理,今後不再設置類似的單位,相關編制人員或轉崗或歸併,逐步消化完畢。執法類事業單位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改革方案,因此還存在大量的參公人員。有機會進事業單位,可以嘗試報考類似機構,發展空間會更好。


80後小公


根據崗位性質、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分為:事業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

1、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崗位。

2、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3、工勤技能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其中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

崗位待遇

從 2018 年 7 月 1 日起,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 調整後的崗位工資標準,專業技術人員由現行的每月 1390 元至 4850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1510 元至 6010 元,管理人員由現行的每 月 1390 元至 4770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1510 元至 5910 元,工人由現 行的每月 1360 元至 2010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1480 元至 2250 元;薪 級工資標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由現行的每月 215 元至 6355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260 元至 7204 元,工人由現行的每月 185 元至 2047 元分別提高到每月 225 元至 2232 元。


領悟555


事業編制,指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主要單位包括,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體育,農林水利和氣象等單位!主要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我認為最好的當屬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一類也是最有可能轉為公務員的事業編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68000d58636b391554\

行者囧囧


事業單位定義

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分類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大體可以分為"全額撥款"、"參公(即參照公務員)"、"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2、“參公”事業單位

“參公(即參照公務員)”是一些涉及國家安全,對政策和經濟管理工作有明確輔助作用,以及明顯以社會公益性為屬性的事業單位。

3、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乾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4、自主事業單位

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於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鬆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事業單位編制分類

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

①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農技站等;

②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③自收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另外,就事業單位的編制而言,很多部門都是既有行政編制,也有事業編制。例如銀行,銀行是具有企業性質的,但是銀行裡面的工作人員(除了臨時工),有相當部分是事業編制,而銀行的領導,從中央到地方,都是組織部門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編制。上述四種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補貼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務員、全額、差額、自收自支。

事業單位待遇

事業編制分三種:1、全額撥款事業編;2、差額撥款事業編;3、自收自支事業編。

其中,全額撥款事業編為最穩定,但工資較少;

差額撥款事業編待遇形式比較靈活,電臺、電視臺等都屬此類,雖然財政撥款只佔一部分,但每月拿錢卻很多;

自收自支事業編不是財政撥款,退休時拿 的是和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退休金。退休後,上述幾種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補貼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務員、全額、差額、自收自支。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構成

一、基本工資:

1、崗位工資:體現工作人員所聘崗位的職責和要求。分為:專業技術崗位(設13個等級)、管理崗位(設10個等級)和工勤技能崗位(設5個等級),每個崗位等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2、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二、績效工資:

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國家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進行總量調控和政策指導。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範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貼補貼:

1、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對艱苦邊遠地區根據發展變化情況,每5年評估調整一次。

2、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對在苦、髒、累、險及其它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國家統一制訂特殊崗位津貼的項目、標準和實施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