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我,19歲,大專生,以後沒有出路嗎?需要理解這些,才能超越自我

我叫林莫,19歲,和我女朋友一樣,也是個大專生。

我成功的騙了除我媽我爸以外的所有人,我告訴他們我是本科,其實我在本科院校讀專科。之所以這麼說,是我一定要專升本。我擔心以後找不到工作,畢竟學歷就暫時放在這裡。

現在很努力,大一就考了四級。剛來這個學校的時候,很多同學發誓要自己怎麼樣怎麼樣。但到現在為止,一年過去了,還每天出現在圖書館的人,只有我了。一年了,我還在堅持著早起,和我們宿舍格格不入,為此,還被他們感到討厭。

他們說:學歷低沒關係,我們以後有能力就行了。

我覺得,不管在哪裡,一定要堅定自己要什麼。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對於這個時代是對的還是錯的,但眼下,我確實在努力做好自己。

大專生,以後出去工作,真的沒有出路嗎?

林莫是我的一個小親戚的男朋友,他們都在北京讀大專。兩個外地年輕人,非常想以後留京發展,但內心卻有一種濃厚的憂慮感和自卑感。北京那麼多985、211高校學生,他們作為一個大專生,就算是“北漂”,估計也是最底層的“北漂”。

我和他溝通了一下,但我事先聲明,世界上沒有一個“靈丹妙藥”可以一定保證自己成功。我所有的建議,最多隻能提高成功率,而且是要在有行動的基礎上。

同時,這應該是互相交流和探討,於是,我們圍繞著“大專生,以後出去工作,真的沒有出路嗎?”,進行了3個分話題的溝通:

  • 話題一:你們大專生現在對自己是什麼看法?
  • 話題二:職場上的各方,是如何看待你們大專生的?
  • 話題三:換位思考、以終為始,我們大專生應該怎麼行動?以後做好一個職場人。
我,19歲,大專生,以後沒有出路嗎?需要理解這些,才能超越自我

話題一:你們現在對自己是什麼看法

我沒有學歷,但我還是有能力的,也是一條路,對嗎?

很多人在找工作面試為了爭取機會,會經常這麼說:“我沒有學歷,但我有能力”。彷彿已然成為真理,好象自己沒有學歷就一定會有能力!其實這句話本身沒有絕對錯誤。

但從概念和內涵的角度出發,學歷和能力誰重要是難以衡量的,難以比較的。

學歷的含義在我們的思維意識中很清楚:是專科還是本科,是碩士還是博士,是985還是211。然而,談到能力,往往都是空洞的、模糊的、概括性的話語,很難給它下一個具體、清晰的定義,它既包括學習能力、也包括工作需要的各種能力(專業技術、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我和林莫說:學歷,我很好判斷。可是對於你的能力,如果我沒有和你工作過3個月以上,我不能對你的能力下判斷,這是其一。

其二、在職場上,能力是由別人下定義的,並不是你自己下定義的,能力是有場景和背景的。因為職場是一個講究個人價值輸出為基本的場景。如果你的能力對上級、對公司沒有實際貢獻,從他們的角度,你的這項能力基本等於零。

林莫現在還是個在校大專生,所以我們聊起了一些典型的大專生自我認知,一般持“我沒有學歷,但我很有能力”論的大專生通常有3種:

  • 盲目類比者

平時不重視學習的人,喜歡以李首富或比爾.蓋茨為榜樣,李首富不也是小學畢業嗎?照樣成為首富,這是一種刻舟求劍式的看法,用靜止的眼光看待正在發展變化的事物。李首富在北京大學演講時說:“你們所處的年代和我們不同,如果沒有知識而盲目去創業會碰的頭破血流,而有知識的人小小付出都會有回報。”而比爾蓋茨讀的是哈佛大學,爸媽是大律師,是醫生,家境富裕。

  • 夢想主義者

我們看電影看書都喜歡看小人物逆襲的奮鬥史,例如:一個出身寒門無名小卒進了某個公司後,得到老闆賞識,提拔中意他並把女兒許配給他。

就算現實生活能碰到也是中彩票的概率,一個現代企業管理是非常複雜的一門學問,惠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說過:“一個連學習都學不好的人如何叫我相信是個有“能力”的人,我們的用人政策是從高學歷的人當中挑選能力最強的那一個”。

  • 一部分學校裡的“風雲人物”

有的學生在學生會,社團很能混得開,也是學校的風雲人物,認為出到社會也會獲得相應位置,以為領導能力就是組織人喝喝酒聯絡感情,說話一本正經用大人的口吻,營造人格魅力、親和力、服眾力,但往往會自我誤導。

歸根結底,學歷是顯性的,能力是隱性的。有些能力需要在工作中通過時間來自我發現和歷練,有些能力則是天生的,根本沒有辦法彌補。但是,通過主觀努力、刻苦學習來提高學歷則是可以實現的。

欣慰的是,在圖書館,在教室裡,還有一部分像林莫一樣的大專生在學校的時候做到奮起直追,他們努力和一群“現在很快樂”的學生區分出來,他們想一直堅持學習下去,考上本科。或者努力地靠專業資格證書,為自己的職業起步打下基礎。

談完了這個話題,我對林莫總結了關於大專生“學歷與能力”的問題:

歸根結底,只要你能夠把大專經歷看成是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那麼你就會自然而然認知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第二個話題是:把大專經歷看成一個起點,那麼未來會遇見的“他們”對我們大專生是什麼看法?

我,19歲,大專生,以後沒有出路嗎?需要理解這些,才能超越自我

話題二:未來的他們對你們是什麼看法

換位思考,以終為始,職場多角度對於學歷、能力的現實看法

當我們大專生進入職場,就像一個演員登上了一個舞臺。在舞臺上,有很多盞聚光燈,它們都會集中照著我們一個人。如果我們沒有經驗,是一個新演員,就會被這些聚光燈弄花了眼鏡,眼前一片白光,什麼也看不見,會慌張。

所以,我們要換位思考,1個角度1個角度分析,主要從3個角度:HR的角度、領導的角度、公司的角度

1、從HR的角度:學歷是去大公司、好公司的敲門磚

故宮今年在招募新員工時,規定報名者需要有名牌大學碩士以上的學歷,最終報名的4萬人只有1.7萬人參加了考試;華為招聘的8位2019屆博士生年薪最低89.6萬元,最高201萬元。

大公司大平臺學歷一定是門檻,有的大公司只接受第一學歷211、985的畢業生,有的外資大公司只要中國前幾位大學的畢業生。如果你在學歷上沒有達標,你根本沒有施展能力的機會。國內還有一些大公司特別重視第一學歷、學的什麼專業,不符合要求的應聘者一概排斥在外。

學歷是一塊敲門磚,代表著你有沒有機會。

2、從上級的角度:使用你的人,在意的是好不好用,看重能力。

任何一個公司僱傭人員的最終目的都是盈利和創造價值,如果沒有能力即使有再好的學歷,也仍然無法在公司立足。

我朋友的孩子畢業於國內名校進入了一家大公司,並晉升到分公司下面的經理崗位,應該說混得風生水起。但是到了分公司中層的位置以後,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體現出來,同時連累了上級的業績,上級極為不滿,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最終降為副經理。本人又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只好辭職走人。

能力是一把錘子,對使用他的人來說,簡單好用,代表著你有沒有發展。

3、從公司的角度:平衡你的學歷和能力,既要好用,又要美觀

好的公司,一般都是大公司,比如外企、上市公司。當我們去看一些上市公司關於自己人力資源的信息和資料時,我們會發現這種現象:

上市公司一般都很重視團隊成員的學歷,研究生、名牌大學本科生一分到單位一般就是部門領導的重點培養對象,而大專生80%就分去當“雜役”,並且工資上也是有體現差異。

同時,這類公司用一些管理制度來保證員工能力的長期發揮,比如有管理線的晉升制度、有技術線的晉升制度。阿里巴巴就有技術序列的P制度,從專家—高級專家—資深專家—研究員等等,就像金字塔一樣,逐級晉升。其主要設計原理,是保證員工的能力不至於被管理制度所限制,也不至於被初始學歷所限制。

學歷+能力,從公司角度看你,這代表著職業上限和天花板。

通過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和林莫達成了以下的共識:

1、學歷是個敲門磚,重點是彌補短板,不要失去機會,至少能夠登門檻。

2、能力是個鐵榔頭,我們在職場上生存,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堅固、更輕巧、更實用,這樣,才能得到上級和公司的認可,這代表著發展。

3、最後,我們大專生現在應該怎麼辦,怎麼行動?應圍繞著上面2個共識,做出一套行動方案,從現在開始行動。

我,19歲,大專生,以後沒有出路嗎?需要理解這些,才能超越自我

話題三: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

彌補學歷短板、增強能力基礎、注重社會實踐

一、本科學歷是社會共識的一個重要門檻,努力達成

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肯定會用一種經濟性、工具化的過濾程序。本科文憑往往是好企業、好崗位的敲門磚。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既然法律沒有任何規定,僅從道德上去苛求企業別“只看學歷不看能力”,並無現實意義。所以,我們要接受這個事實,如果有可能,儘量專升本。

林莫其實原來就有這種覺悟,所以一進學校,就努力學習,爭取在校期間就專升本。

當然,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網友已經在工作了,那麼也有成人提升學歷的途徑:自考、成考、網教和電大,這四種方式都是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的,都是可以用來找工作、升職加薪的,具體看你自己適合哪種了。

  • 自考:一年2次報考機會,難度最大,需要通過十幾科的考試才能申請畢業,適合學習基礎好且有充足時間複習備考的人
  • 成考:一年1次報考機會,持續時間較長,10月下旬參加全國統一的成人高考,達到院校分數線之後,次年3月份錄取入學,入學後往後推2.5年畢業,從報考到畢業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適合不著急用學歷的人。
  • 網教:一年2次報考機會,院校是985、211知名大學,網上學習,時間自主安排,考試簡單且有協助,容易通過。適合上班族。
  • 電大:一年2次報考機會,學制2.5年,免試入學,視頻學習,隨時隨處可學,考前下發參考資料,本人配合考點參考,認真對待,通過考試不難,而且學費便宜,適合上班族及對學校名氣要求不高的人。

二、將自己的大專經歷看成是職場的起點,提高能力基礎和職業習慣

奧美互動全球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在《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三大階段》中說道:

職業生涯由三個主要階段組成,分別持續大約15年時間。

第一個階段是強勢開局的時候。你在職業上的努力必須重於為前方的漫長道路挖掘和裝備自己。你的學習曲線要比職位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要為職業生涯打好基礎並建立起良好的早期習慣。

他同時提出了職場燃料的概念,成功的可持續職業生涯是靠職場燃料推動的。聰明的職場策略應該是,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積累職場燃料並不斷更新,同時精明地消費它們。

職場燃料具體有三種:

  • 可遷移技能:可遷移技能是你在職業生涯中獲取並擁有的各種基本能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服式溝通技巧、完成任務的能力、幫助和求助的能力等等。
  • 有意義的經驗:有意義的經驗結合起來可以讓你在職業生涯中既成為複合型人才,又很穩健。在不同的環節中嘗試不同的事情、試驗不同的做事方法,這樣能創造出更強的決策技能。
  • 持久的關係:持久的關係可能是最有效、最耐用的一種職場燃料了,包括了職業生涯中與你相關的品牌和人。它們共同組成了你的職業生態系統。

根據林莫和我的溝通,他確定了以下4項作為自己的具體行動目標,爭取得到4個職場早期“燃料”:

1、學歷證書:在日常學校生活中,以學習作為自己的主要的行動。目標具體化,本校畢業第一時間專升本,行為結構化,將考試目標分解,按時間線進行安排。

2、專業證書:根據林莫的專業以及個人未來的職業想法,教師資格證的考取,將作為林莫在校學習的副目標。同時通過教師資格證的考取過程,對職場上的專業能力有初步的認知。

3、溝通能力:林莫決定參加學校的一個辯論社。看上去辯論社是一種互相針對的對話。實際上,我對林莫說:這是一種很高級的溝通能力,通過辯論技巧的學習和練習,你會熟悉語言的內在邏輯。而邏輯是溝通的基礎。

4、情商能力:儘量不進行無意義的社交活動,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意義的社交活動。比如利用這次和女朋友一起和我吃飯的機會,探討幾個話題。這是一種“有意義的經驗”和未來可能的“持久關係”。

三、注重社會實踐、對職業寬度進行了解,最終細分自己的職業領域

在最後,我和林莫聊起了今年的職場紅人李佳琦。

他原本是一個普通高校本科生,職場初期很平常,是一個普通商場的化妝品導購。但是,他細分了自己的職業領域,聚焦賣口紅。幾年工作,形成了這個細分領域極強的實際能力和專業能力。轉戰互聯網後,18 年雙 11,李佳琦跟馬雲 PK 直播賣口紅,5 分鐘賣出 15000 支,秒殺馬雲的同時,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鑑於林莫現在並沒有實際參加工作,所以,他決定:在假期裡,多參加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首先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寬度進行了解。最終,在踏入職場的那一刻開始,他會聚焦於合適自己的細分領域進行突破。


我,19歲,大專生,以後沒有出路嗎?需要理解這些,才能超越自我

結語

大專生,以後真的沒有出路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認知學歷和能力的關係:

學歷是一個敲門磚,決定自己的職場開場機會。

能力是一個鐵榔頭,決定自己以後的職場發展續航能力。

學歷+能力,就是實力。決定自己的職場上限和天花板。

所有的準備工作,我們需要在職場初期就準備好自己的一些職場燃料。比如學歷證書、資格證書、有意義的經驗、可遷移的能力、持久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