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學歷造假工作能力很強,這種員工該不該開除?

應對現實者


以前,學歷造假的人多了,尤其是體制內,上一茬有點權勢的“管理者,基本都搞學歷造假,花公家的錢“買”個“真”文憑。很多窮困潦倒的學生或社會青年,為了求職,有花幾百塊錢在街邊買個假文憑,當作敲門磚。

不信,你看看體制內某些(公務員、事業編、國企管理人員)的學歷就知道了,有的是所謂的電大、DX、函授學歷,有的是與知名大學聯合辦的“在職學歷”(MBA/EMBA等等),更“可恥的”是小學畢業的管理層都能辦出“博士後”。請問上一茬管理人員,那個年代流行應酬,他們哪裡有時間投產學習,那些學歷大多數都是“買”來的吧。

有關方面對學歷造假、年齡造假、工齡造假多次進行檢查。實事求是地講,許多人的學歷“證書”是真的,但“學識”是假的,並沒有真正學到東西。就憑著一紙文憑提職加薪,請問是真本事嗎?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這麼多人“學歷”造假,不如相信真實能力。相對“學歷造假、有真本事”的人來說,那些“學歷證書是真的、但能力是假”的人,更可恥一些。

第一,學歷造假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真證書、假學識”,就是上面講的,上一茬管理人員搞的各種所謂的“文憑”。這一類屬於盜取功名。一種是學歷低的人,為了求職,沒有辦法,只能“買”一張假文憑,先解決“入門吃飯”的生存問題。這一類是生活所迫,沒有這張“假文憑”,他們連“敲門”的機會都沒有。

第二,處理方式與企業文化有關。

從企業文化來說,認為人品大於能力的企業,可能會嚴肅處理造假行為,對造假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提倡這種企業文化,如果所有企業都能堅守這種企業文化,造假行為就會慢慢減少。就像廣告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沒有造假的利益空間,就沒有造假行為了。

第三,如何辯證看待學歷與能力的關係呢?

這是社會逼著人們造假。大家嘴上都說“不唯文憑、不唯學歷”,但那些知名公司哪個沒有學歷歧視,非985/211學歷不招。讓許多有本事有才華的學子入職無門。可是,這是一個兩難問題,對招聘HR來說,我知道你有真才實學,真本事是靠實踐檢驗的,沒有實踐我怎麼檢驗?所以,我乾脆只招高學歷的,這是“防禦性思維”,反正我招聘行為不會犯錯。

第四,具體如何處置這類情況,我認為還是堅持“操作有情”的原則,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比如,某公司在清查學歷工作,發現了三個學歷造假行為。

一是質檢部主管。

公司發現他的學歷造假,作為質檢部主管,主要職責就是品質保證,自己都造假,難以服眾。同時,也發現此人有些工作造假行為,人品深受質疑。公司給予勸退。

二是銷售冠軍。

公司發現他的學歷稍微造假,學歷是真的,專業是假的。據他說,當時招聘廣告上寫著只招某些專業,為了入職,只能造假。經瞭解,此人表現不錯,人品上也沒有太大問題。公司給予撤銷檔案,重新修改學歷信息。上司私下給予警示談話,並沒有聲張,保留此人的體面。此人發憤圖強,最後提升為銷售部副經理。

三是技術主管。

在檢查學歷之前,私下向上司檢討,主動坦誠自己的學歷是大專,為了求職買了一張本科。經瞭解,此人表現良好,入職之後,兢兢業業,技術水平提升很快,遠遠超過了本科、研究生的水平,得到大家的公認。生活所迫,可以理解。公司沒有聲張,私下找他進行批評,責令他撤回假文憑,放入真文憑。繼續發揮專業技術的優勢,努力幹好工作。此人,後來成為技術專家,後來他自己也大大方方介紹自己,我就是大專生,只要努力工作,照樣能取得良好業績,激勵了一批普通職員努力上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