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千萬不要跟戒菸的人交往”,這句話說的對嗎?

張之瀛大夫


你最好不要與唯利是圖的小人,不要與腐敗分子交往就行了,至於吃煙的人,你只能勸他們少吃或不吃,不在公共場所抽菸就行了!至於交往不交往,交流不交流,那是你的事。總不能把你自己象小鳥那樣,把你自己關在籠子裡,與世隔絕!


用戶62261156251


我平時也聽說過這句話,他大致事這樣說的:一個戒菸的男人或者減肥的女人都不能來往,對自己都這麼狠,更何況對別人。聽到之後我和老婆對視的笑了一下,因為,我是那個已經戒菸的男人而我老婆正是那減肥的女人。

首先說一下我戒菸的經歷:我今年35歲,從15歲的初中時代就開始接觸香菸,一群小夥伴,省下來餐費買菸抽,認為手裡拿著香菸就能像大人一樣成熟。對於已經有20年煙齡的我來說,戒菸絕對是個挑戰,戒菸的動力其實是源自於要寶寶。

老婆去醫院摘節育環,因為醫生的技術問題,導致沒能摘成功,疼的老婆臉色蒼白,蹲在地下半天沒起來,我心想,為了要孩子,老婆這麼大罪都受了,我戒個煙又算啥,回到家把所有跟煙有關係的東西統統丟掉,一開始戒菸是焦躁的,是苦惱的,是崩潰的,只能硬硬的剋制自己,沒有別的辦法,就這樣慢慢的熬過了一個月,三個月,一年。到現在兒子已經出生兩個月了,看著兒子健康帥帥的,心想也值了。

抽菸的壞處以及戒菸對身體的好處我在這裡就不老生常談了,我把成功的戒菸之後的幾條心得給大家分享一下:

1,首先要鄭重的告知自己現在要開始戒菸了,因為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肉體上對尼古丁的依賴都是相當可怕的。

2,制定一個合理的戒菸計劃,比如說現在每天吸10顆,慢慢的降至6顆,保持一段時間,給自己身體一個緩衝的時間,逐漸降到最低。

3,戒菸的人往往愛口渴,在口渴的時候或者實在想吸菸的時候多喝水,倒一杯開水,拿一張報紙,邊看邊喝,最好再準備些乾果,幾分鐘後就會忘了吸菸。

4,告訴身邊的朋友自己正在戒菸中,把牛皮吹出去,拒絕朋友的誘惑,守住自己戒菸的底線。

5,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把自己身邊的煙,打火機,菸灰缸,統統都丟掉,看不見就不會被勾引。

6,培養其他興趣愛好,想吸菸的時候下下象棋、去游泳、打打牌、種花、釣魚、溜冰、溜公園,這樣就沒有太多的心思想著吸菸了,吸菸就會在腦海裡慢慢淡忘。

最後,希望你也成為不要給你"交往“的那個人。


騰逸聊生活


我不認同這個不符合邏輯的定論。我從27歲開始吸菸(那時候煙是憑票供應的,我每月有7張基本給同事,因煙奇缺,自己好奇,試吸養成)。一直吸到六十歲退休,肺部氣管均出不適,大夫告訴我是吸菸引起的,我說好辦從此再也不吸一支菸,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確實感覺良好。現在只要聞到煙味就感覺不適,所以在街上走路時見到吸菸人我就躲得遠遠的。但我一生從不冷對任何人,自覺對所有人都很熱情,坐公交從來不要求任何人給我讓坐,甚至別人給我讓坐我都拒絕,在外每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我都會主上去幫忙。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沒有必然性。


酷60989391


戒菸成功快一年了,煙放在我的書桌上,每天能見,當初每天2、3包煙,十幾年的煙齡,去年春節前因病住院,醫生問我,你抽菸嗎?我想了想說,已經戒了,當時口袋裡就有包煙。從此沒再抽,我是很固執的性格,不喜歡的人我能做到天天見卻如不見。不喜歡的東西說不要就不要!⋯


矇先生


這話沒什麼道理。

這應當是一句玩笑話,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也有可能是,間接稱讚一個人的意志力。

“千萬不要跟戒菸的人交往”,意即能戒菸的人自我把控能力太強,強大到可怕,跟這樣的人交朋友,他常常能掩蓋一些短板,你沒法識別出他真正是什麼樣的人。這就跟能喝酒的人一樣,一般被認為比較豪爽,不會藏奸,因此值得交往。

這些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絕對的真理。生活中,很多戒了煙和不喝酒的人,都是很值得交往的人,他們有人品、有素質、有追求。

實際上,生活中的菸民數量雖然龐大,中國菸民超過了3億人,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但中國不抽菸的人更多,從抽菸到戒菸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都說明了,中國人的健康意識越來越濃郁。

從健康的角度看,跟戒菸的人交往,好於跟不戒菸的人交往。煙對健康的傷害是多方位的,很多人的戒菸也是因為健康惡化、逼不得已而進行的。能夠戒菸成功的人,可能是吃了諸多不少人吃不了的苦,體驗了很多大多數人沒有過的難,這才修得正果,無論是毅力,還是耐心,都是可贊可佩的。

戒菸一個月了,以前煙齡是快30年,朋友們都很支持、很認同。壞的習慣改了,好的習慣堅持下來,這樣的同志應當是好同志。


波士財經



我個人認為這句話有點太絕對並不合適。戒菸成功的人,其實毅力是非常強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會訂立自己的目標,但是又有幾個能實現的,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和決心,那目標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那些意志力堅強的人才能可能成功。吸菸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明明知道健康卻還是繼續吸菸,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存在呢?沒錯,有很多。但是那些真正意識到吸菸有害健康,尤其是對自己身體不好的人。想要通過戒菸來讓自己的身體健康,這種主動戒菸的人,意志力是非常強大的。

其實在戒菸的過程當中,是一個非常煎熬的過程,能夠熬過這個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人在戒菸的時候,剛開始毅力很大,但是沒過多久就又想著再抽一根,於是就半途而廢了。但確實也有很多人戒菸成功了。戒菸成功的人意志力堅強,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我們每天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你會發現你身邊的這些朋友性格做事的方式甚至是交友的習慣等等,有很大的不同,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會讓自己有所收穫。所以我們不能拒絕和已經戒菸成功的人打交道。他們身上的一些東西也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絕對,因為很多事情是相對而言的。關於戒菸這件事就是這樣,有一些菸民煙齡可能比較長的,比如說10年左右甚至是20年左右,但是又想起來戒菸的人,並且又能夠戒菸成功,能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厲害的人。


文史大世界


“千萬不要跟戒菸的人交往”,這句話是明顯錯誤的。有些所謂的兄弟自己戒不了煙,也不讓別人戒菸,這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每個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而且吸菸是成癮的,如果有人有勇氣戒菸並且成功戒菸,我們是應該給他們鼓掌的。



戒菸成功的人有一定的意志力,是值得交往的人,另外,戒菸後身體會變好,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愛護的人,如何去關愛別人。吸菸和多種腫瘤的發病有明顯的相關性,如肺癌、膀胱癌等。而且吸菸的人還會有口臭、長期的咳嗽,這些都是不討人喜歡的。

因此,戒菸的人一定堅持住,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家人少吸二手菸,一定要把煙戒掉。現在國家也在積極控煙,高鐵、醫院、學校等場所都是禁菸的,吸菸絕對不是一種好習慣,戒菸的人值得尊重。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千萬別和戒菸的人交往,這句話本來是母親對的女兒說的,不知道怎麼流傳到社會了。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女孩,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母親知道女兒的心思,作為過來人,母親忠告女兒,如果選擇對象,千萬別選擇戒菸的男人,女兒不解問母親,不抽菸不是挺好嗎?母親告訴女兒,香菸是男人的最愛,一個人連自己最愛的東西,也能捨掉,那麼你嫁給這樣的男人,未來的幸福還有保障嗎?

戒菸是需要毅力的,尤其是多年的菸民,在他們的心裡,香菸就是自己的知己,疲倦了,一根菸,在雲霧繚繞中,得到了片刻的休息,苦悶了,菸草淡淡的苦味,沖淡了內心的愁雲。高興了,一根香菸,吞雲吐霧,煙與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如此的摯愛,怎麼可以輕易放手,能夠戒掉的香菸的,大多數都是在生命與香菸中,做了艱難的抉擇,為了生命,捨去香菸。

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而能戒掉香菸,此人必定意志堅強,有毅力,有擔當,懂得權衡利弊,分得清輕重高低,這樣的人必定是成功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成功人士交流,接觸,你能學會很多的經驗,既然如此,何必遠離?





手機用戶遠山的風


“千萬不要跟戒菸的人交往”這句話有些絕對,但對於特殊群體,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下面我們分享一下,具體是那些人要“遠離吸菸人群”。

戒菸的人

如果您正處於戒菸期,你一定要遠離吸菸的朋友,不光如此,您還要遠離吸菸場所。這是因為每個人戒菸期間都會出現戒斷反應,會處於痛苦的煎熬和鬥爭當中,這就好比處於懸崖邊緣,若身邊的朋友遞給您一支菸,這無疑會將您拉入復吸的深淵。在戒菸與復吸中多次掙扎,對每個人的身心都是一種損害,甚至會引發疾病。因此,您戒菸時請告訴身邊的朋友,讓他們支持您,堅持科學戒菸三個月以上,您基本就能抵禦吸菸人的誘惑了,到時候您再和朋友好好相處也不遲。


孕婦

前幾天在我分享的科學戒菸方法中,有一位朋友的評論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五十多歲,吸菸二三十年了,現在兒媳婦懷孕了,他要立志戒菸,為了不影響孫子和兒媳婦的健康他願意主動戒菸,父輩對子女的愛往往就隱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但話說回來,二手菸中的尼古丁,有使血管收縮的作用,所以孕婦長期接觸二手菸,會影響子宮動脈的收縮,影響胎兒供血的通暢性,嚴重的話會使胎兒氧氣不足、營養不良。因此,孕婦要遠離二手菸,遠離吸菸人群。

嬰幼兒、兒童、青少年

二手菸的危害不亞於一手煙。有研究證實,菸草燃燒過程中許多化合物在二手菸中的釋放率比一手煙還高,如一氧化碳,二手菸是一手煙的5倍,焦油和菸鹼是3倍,氨是46倍,亞硝胺(強烈致癌物)是50倍。嬰幼兒和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階段,身體比較稚嫩,對菸草傷害的抵抗力較差,父母吸菸的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和喘息性疾病的風險均高於父母不吸菸的兒童,且兒童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次數隨吸入二手菸的增加而增加。

父親的吸菸行為,對子女的示範效應最為直接。青少年對身邊的事物很好奇,很大程度上也會效仿父母去嘗試吸菸,而青少年吸菸會比成年人吸菸的危害更大。


大健康進行時


當然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