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炒燜子:炒一份燜子來度過漫漫長夜


一提到街頭小吃,在瀋陽城裡,很多食物都可以進入選擇的清單:烤冷麵、烤地瓜、蛋脆煎餅、羊肉串、臭豆腐等等,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甚至在很多瀋陽年輕人心目中排在前位的就是炒燜子。說到燜子就會心心念念瀋陽彩電塔夜市的炒燜子。在瀋陽彩電塔夜市,基本上各地美食都能被找到,一路溜達一路吃不停。來,左邊手拿一份炒燜子,右邊手握一瓶大白梨,眼饞著街邊的臭豆腐,沒地兒拿只能搖搖頭,前方彩電塔的五彩霓虹,就像閃爍的燈球。

炒燜子:炒一份燜子來度過漫漫長夜

彩電塔夜市美食一條街(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燜子


炒燜子:炒一份燜子來度過漫漫長夜

清代學者周亮工在福建為官受審生活長達12年,著有《閩小記》一書,主要記載福建各地風土民情,物產人文,其中就記載著番薯入閩的故事。番薯,又稱紅薯、甘薯、地瓜等,明朝萬曆年間從菲律賓移植到福建,並最終在中國各地落地生根,成為了老百姓飯桌上的常客,甚至在飢餓的年代很多地區就是靠著地瓜來度過那些艱苦歲月。地瓜的衍生品有很多,而燜子就跟地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燜子主要是北方常見的食物,不同地區原料和做法也有所不同。河南燜子主要原料是地瓜粉條,河北燜子用的是山藥粉,天津的燜子原料是綠豆澱粉。東三省的燜子據說來源魯地,而遼寧省的燜子有名的是大連燜子和丹東燜子。大連燜子用地瓜澱粉做原料,熬製切塊切碎油煎,而丹東燜子原料是澱粉,調料芝麻醬,蒜汁,蝦油,多樣搭配。

燜子的吃法中,炒為上,可以搭配不同的食材,肉餡、青椒、火腿、海鮮都可。我認識的一個遼寧朝陽地區的朋友,經她介紹當地的燜子是用地瓜粉熬製的,澆上蒜醬算一道涼菜。這個炒燜子在過去的時代算是稀罕物,只有逢年過節,家人來了貴客家長才做,用鄉村土灶大鍋熬製,這個活需要彎腰不停攪拌到粉水凝結黏稠,然後盛出來涼透切塊,可以直接拌蒜醬,也可以油煎,而大鐵鍋上會留下熬燜子之後的類似鍋巴一樣的薄薄一層,東北叫噶兒或者嘎兒巴,這個噶兒朋友說是最難得的美味,鍋鏟剷出團成一團,吃起來香脆可口,是專屬孩子的童年零食。

關於瀋陽彩電塔夜市的炒燜子


炒燜子:炒一份燜子來度過漫漫長夜

瀋陽彩電塔夜市的炒燜子

瀋陽的炒燜子主打大連風味和丹東風味,而做法上結合了大連炒燜子的多種原料,又在丹東炒燜子調料豐富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瀋陽最有名的炒燜子就在瀋陽的彩電塔夜市上。彩塔夜市上賣炒燜子的有很多家, 但是如果有一家招牌下人頭攢動,排著長長的隊,沒有個半小時你是吃不上的那家就是最出名的,最美味的,被眾多粉絲包圍拍照打卡,品嚐過你就知道絕對不虛此行。

炒燜子的攤位,是把一大塊地瓜澱粉熬製的燜子倒在大平底鍋上,用鍋鏟切成小塊,慢火慢炒,炒到燜子從內到外內外焦黃,微微透明,表皮呈現微焦,瀰漫出香味,基本上,合格的炒燜子就可以出爐了,品嚐起來軟軟糯糯,燜子表面已經被油煎至有一層黃燦燦的噶兒,搭配芝麻醬、香菜、蒜蓉、簡直欲罷不能。彩塔炒燜子是酸甜微辣口味,點炒燜子可以多項選擇,原汁原味燜子或者是搭配綿密土豆泥、滷蛋,都由顧客決定加或者不加,多還是少。個人建議一半炒燜子一半土豆泥,混合攪拌,絕妙搭配。點一份炒燜子,可以邊走邊吃,吃到停不下來。

如何在家做一份炒燜子


炒燜子:炒一份燜子來度過漫漫長夜

燜子

如果半夜突然想吃,也可以選擇在家做,做法也並不麻煩。現在萬能的網絡什麼都可以買到,燜子原料可以網購,但是一般冷藏過袋裝的燜子吃起來沒有嚼勁兒。如果家裡有地瓜澱粉就可以在家嘗試一下。

地瓜澱粉與水按照一比四或者一比五的比例混合,放入鹽少許,攪拌均勻。過篩倒入不粘鍋電飯鍋。用爐灶的火,如果火大很容易燒焦,所以電飯鍋是一個不二選擇。按下煲湯或煮粥鍵,不停攪拌,直到半透明狀態,涼透後切塊。在等待涼透的時間裡就可以進行調汁的步驟。吃燜子必不可少的關鍵,好吃與否取決於調料,一個是兌好鹽的蒜汁,二是用溫水調好的芝麻醬,也就是麻醬。然後進行炒制的過程中,將平底鍋燒熱,倒入油,將燜子均攤在鍋底煎至雙面金黃,或者按照大連的做法,炒碎最好,出鍋撒入調好的醬料和蒜水就可以,如果喜歡酸辣,還可以放入老乾媽、辣椒油、醋、香菜碎等等,可以自由發揮,我個人還撒入一些花生碎,增加香脆的口感,澆汁攪拌後就是一份獨家出品好吃美味的炒燜子。

每一個孤獨的深夜都應該吃飽,滿嘴油香,口感濃郁的一份炒燜子,每一口都是紮紮實實,舒舒服服熨帖每一個毛孔,這種得勁兒的狀態是無法形容的,不僅是口腔、胃腸的滿足,也是精神上的一種滿足,如此良夜,豈能辜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