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囧媽》:詼諧背後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囧媽》是作為賀歲片在春節推出的,賀歲片大多包含著喜劇因素,《囧媽》也不例外,從頭至尾都藏著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詼諧片段。但《囧媽》與眾多賀歲片相比又有個例外之處:讓觀眾在它的詼諧背後,讀出了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帶來的無奈與辛酸,從而激起觀眾對父母子女關係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往往源於彼此的誤會!

《囧媽》:詼諧背後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囧媽》劇照

“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啊!”

徐伊萬的父親早逝,母親盧小花含辛茹苦培養他,好不容易等到徐伊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按道理,盧小花可以不用再為兒子徐伊萬操心了,但實際上呢?盧小花還是有操不完的心。

這時候的徐伊萬已經40多歲,創業多年,和妻子張璐聯手做暖霸項目。在事業上,徐伊萬似乎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在家庭上,徐伊萬和張璐結婚多年,只是還沒有孩子,離家庭幸福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遙。

假如徐伊萬真的在事業和家庭上都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而他的母親盧小花還要為他有操不完的心,那就實在顯得有點多餘,有點畫蛇添足,甚至有點添亂了。

可事實上,徐伊萬的事業和家庭都面臨著重大危機。

在事業上,徐伊萬和妻子張璐聯手做的暖霸項目,看上去的確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但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張璐決定退出國內市場,轉而去美國發展。張璐的這個決定是因為二人感情破裂,導致二人在項目發展方向和下一步計劃上產生了嚴重分歧,這個項目何去何從呢?

在家庭上,徐伊萬和妻子張璐結婚多年,甚至徐伊萬已經到了40多歲的年紀,仍舊有許多沒能解決的問題橫亙在他和張璐之間,這也導致了二人遲遲沒有做出生孩子的決定。不生孩子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隨時可能離婚。

徐伊萬和張璐其實早已經達成了離婚的協議,只差簽字這最後一步而已。而他把這一切全都對母親守口如瓶,他覺得自己人到中年,還有什麼事情自己不能面對?不能自己解決呢?有什麼必要讓母親操心呢?只有等到正式簽字離婚,他才會告知母親。

很顯然,知子莫若母。盧小花雖然不清楚兒子眼下的危機,但徐伊萬在事業和家庭上遭遇的危機,全都通過他糟糕的狀態在母親面前展露無疑——身材臃腫,面色憔悴,蓬頭垢面,暴躁易怒。盧小花覺察出兒子有事兒了。

《囧媽》:詼諧背後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囧媽》劇照

盧小花不得不強勢關心兒子,沒完沒了地暗示兒子該早點生個孩子,哪怕只是在火車上的幾天幾夜,也要按照她的養生學來調劑兒子的腸胃,讓他營養均衡,苦口婆心提醒兒子要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形象。

但遺憾的是,徐伊萬把母親的這種強勢關心看成了干預和控制,就如同少年時期的叛逆一般,徐伊萬與母親的矛盾一路升級,在去莫斯科的火車上終於爆發了,他甚至衝母親怒吼,母親盧小花脫口而出:“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啊!”

盧小花這句脫口而出的話飽含無奈與委屈,她想不明白,自己巴心巴肝地為兒子操心,不但沒有贏得兒子的回應,反而惹來兒子如此強烈的排斥和衝突。讓盧小花傷心地把兒子趕出車廂,一個人關起門來大哭了一場。

盧小花是真的干預和控制兒子徐伊萬嗎?顯然不是,而是愛兒子,關心兒子,在乎兒子。影片中的一些細節把這種愛、關心和在乎表現得淋漓盡致。

徐伊萬為了拿到護照,扒火車險些發生意外,母親盧小花又是驚嚇,又是擔心,又是疼愛,又是難受,諸多情緒混雜在一起。當列車員教訓兒子真把自己當成蜘蛛俠的時候,盧小花突然衝列車員發飆,怪列車員為什麼不早點開門,差點把她兒子給害了。

這個細節把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關心和在乎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關心和在乎是毫無掩飾和做作的,完全發自內心,因而顯得特別真實和令人感動。

但徐伊萬把母親盧小花對他的愛、關心和在乎誤讀成了干預和控制,以致引起他的強烈排斥和對抗,甚至對母親說出了“我爸爸就是被你氣死的”這句傷人的話。值得人們深思的是,現實中許多兒女不正是像徐伊萬這樣誤讀了父母對自己的愛嗎?

《囧媽》:詼諧背後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囧媽》劇照

“我受夠了你的教導,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

母親盧小花對兒子徐伊萬的確很在乎,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家庭都是這樣的。那麼,兒子徐伊萬對母親盧小花又是怎樣的呢?真的像徐伊萬的妻子張璐所認為的那樣,他對母親不夠在乎嗎?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徐伊萬對母親同樣很在乎。

父親早逝,母親七十多歲,孤身一人,挺孤獨的。但徐伊萬忙著事業,少有時間關照母親,彼此很少見面。這讓他難免牽掛母親,便為母親請了一個保姆,既是為了照顧母親的生活起居,也是為了給母親一個陪伴,讓她不至於太孤獨。

可是母親盧小花對此似乎並不買賬,她對保姆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認為自己在進入家裡之前,輸入密碼開大門時,保姆就躲在她的身後,偷偷看她輸入的密碼,以便記住密碼,以後方便行竊。很顯然,盧小花對兒子請來的保姆並不信任。最終,還是藉故辭了這個保姆。

母親盧小花的疑心病甚至嚴重到了要在密碼鎖的大門上再加一把鐵鎖,還特意請了個8級焊工,精心打製了這把鐵鎖。因為她覺得密碼鎖不夠安全,必須得加上這把鐵鎖,在她的心裡,還是傳統的這種大鐵鎖管用。

這事兒一方面暗示著母親盧小花不但有嚴重的疑心病,也有嚴重的強迫症,她認為只有加上這把她認可的傳統大鐵鎖,家裡才變得安全;另一方面,也暗示著母親盧小花還活在了自己的認知世界中,她的內心拒絕接受現實世界的變化,包括和兒子的相處,她依舊在用過去的方式和兒子相處,還把兒子當成一個孩子,她事事都不放心兒子。

影片還多處暗示了母親盧小花有極其強勢的個性。正是這種強勢的個性,讓兒子徐伊萬和她的相處充滿了矛盾和分歧,乃至於最終這種矛盾和分歧徹底激化,以劇烈的衝突爆發出來。

《囧媽》:詼諧背後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囧媽》劇照

盧小花對於突然進入她的車廂的俄羅斯女孩娜塔莎充滿敵意和懷疑,短短相處的時間裡,她就一口咬定是娜塔莎偷了她的盆。而實際上,這個盆是兒子徐伊萬故意丟掉的。眼見兒子和娜塔莎似乎有點一見鍾情的曖昧,她便強勢干預兒子,不許兒子和娜塔莎走得太近,甚至不惜跟蹤、監視兒子。

其中有一個插曲尤其令觀眾印象深刻。徐伊萬和母親發生爭吵,母親指責徐伊萬真的像他死去的父親。徐伊萬在情緒激動之下,喊出了積壓在他心裡多年的話:“爸爸根本不是喝酒喝死的,他是被你氣死的!”

徐伊萬為什麼會喊出這句話呢?因為他的記憶中,母親盧小花曾經衝到他父親的單位,對著單位的大喇叭喊,要他父親的同事們不要跟他父親交朋友,不要到他們家裡來,不要跟他的父親喝酒。徐伊萬覺得在強勢的母親陰影籠罩之下,父親過得很壓抑,所以害病早早死去。

盧小花幾十年養成的這種強勢、多疑,乃至於強迫症的個性,的確會給她的丈夫和兒子徐伊萬帶來巨大的壓力,甚至有時候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比如,在火車上母子倆大吵一頓以後,列車到站暫停,盧小花就固執地獨自下車,哪怕明知道這並沒有到終點站,也不管不顧,兒子徐伊萬見狀只得趕緊收拾行李隨後追隨。一個一路走,一個一路跟。甚至不顧危險走到了茫茫白雪的大森林中,直到母子倆一起遭遇險境,才重歸於好。

盧小花對兒子有很深的成見和誤會,認為兒子總是以忙為藉口,不願意陪她,疏忽她,不關心她。哪怕明明兒子答應了她和她一起坐飛機去莫斯科,她也不願意相信。寧願自己買耗時更多、費用更高的火車票,像個獨行俠一般,也不和兒子打個招呼,獨自去了莫斯科。

盧小花和兒子一樣,她也誤讀了兒子對她的愛、關心和在乎,把兒子對她的愛、關心和在乎看成了甩包袱,因而對兒子的所有舉動全都採取了拒絕或者排斥的態度。同樣值得深思的是,現實中許多父母不也正是像盧小花這樣誤讀了兒女對自己的愛嗎?

《囧媽》:詼諧背後的思考——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囧媽》劇照

小結:父母子女關係不和諧多因彼此的誤會

一般而言,天下父母心,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深愛著的,心甘情願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輩子;同樣,兒女對自己的父母也都是深愛著的,都希望能儘自己力量對父母盡到一份孝心。但為什麼往往很多父母子女關係會不和諧呢?追根究底,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父母子女之間存在著誤會,這些誤會往往導致父母子女之間的隔閡。

怎樣消除或者避免父母子女之間的這種誤會呢?一是要做好自己。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首先要做好自己,也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讓對方為自己操心甚至擔心;二是要尊重對方。即便親近如父母子女之間,也應該要懷著尊重的態度對待對方,這是消除或避免誤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我之蜜糖,或許正是他人之砒霜”,不能以愛之名而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三是要體諒對方。即便是父母子女之間,也要本著將心比心的立場多多體諒對方,一旦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很多誤會自然而然就能冰消瓦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