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囧妈》:诙谐背后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囧妈》是作为贺岁片在春节推出的,贺岁片大多包含着喜剧因素,《囧妈》也不例外,从头至尾都藏着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诙谐片段。但《囧妈》与众多贺岁片相比又有个例外之处:让观众在它的诙谐背后,读出了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带来的无奈与辛酸,从而激起观众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往往源于彼此的误会!

《囧妈》:诙谐背后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囧妈》剧照

“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啊!”

徐伊万的父亲早逝,母亲卢小花含辛茹苦培养他,好不容易等到徐伊万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按道理,卢小花可以不用再为儿子徐伊万操心了,但实际上呢?卢小花还是有操不完的心。

这时候的徐伊万已经40多岁,创业多年,和妻子张璐联手做暖霸项目。在事业上,徐伊万似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在家庭上,徐伊万和张璐结婚多年,只是还没有孩子,离家庭幸福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遥。

假如徐伊万真的在事业和家庭上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而他的母亲卢小花还要为他有操不完的心,那就实在显得有点多余,有点画蛇添足,甚至有点添乱了。

可事实上,徐伊万的事业和家庭都面临着重大危机。

在事业上,徐伊万和妻子张璐联手做的暖霸项目,看上去的确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张璐决定退出国内市场,转而去美国发展。张璐的这个决定是因为二人感情破裂,导致二人在项目发展方向和下一步计划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这个项目何去何从呢?

在家庭上,徐伊万和妻子张璐结婚多年,甚至徐伊万已经到了40多岁的年纪,仍旧有许多没能解决的问题横亘在他和张璐之间,这也导致了二人迟迟没有做出生孩子的决定。不生孩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随时可能离婚。

徐伊万和张璐其实早已经达成了离婚的协议,只差签字这最后一步而已。而他把这一切全都对母亲守口如瓶,他觉得自己人到中年,还有什么事情自己不能面对?不能自己解决呢?有什么必要让母亲操心呢?只有等到正式签字离婚,他才会告知母亲。

很显然,知子莫若母。卢小花虽然不清楚儿子眼下的危机,但徐伊万在事业和家庭上遭遇的危机,全都通过他糟糕的状态在母亲面前展露无疑——身材臃肿,面色憔悴,蓬头垢面,暴躁易怒。卢小花觉察出儿子有事儿了。

《囧妈》:诙谐背后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囧妈》剧照

卢小花不得不强势关心儿子,没完没了地暗示儿子该早点生个孩子,哪怕只是在火车上的几天几夜,也要按照她的养生学来调剂儿子的肠胃,让他营养均衡,苦口婆心提醒儿子要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形象。

但遗憾的是,徐伊万把母亲的这种强势关心看成了干预和控制,就如同少年时期的叛逆一般,徐伊万与母亲的矛盾一路升级,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终于爆发了,他甚至冲母亲怒吼,母亲卢小花脱口而出:“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啊!”

卢小花这句脱口而出的话饱含无奈与委屈,她想不明白,自己巴心巴肝地为儿子操心,不但没有赢得儿子的回应,反而惹来儿子如此强烈的排斥和冲突。让卢小花伤心地把儿子赶出车厢,一个人关起门来大哭了一场。

卢小花是真的干预和控制儿子徐伊万吗?显然不是,而是爱儿子,关心儿子,在乎儿子。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把这种爱、关心和在乎表现得淋漓尽致。

徐伊万为了拿到护照,扒火车险些发生意外,母亲卢小花又是惊吓,又是担心,又是疼爱,又是难受,诸多情绪混杂在一起。当列车员教训儿子真把自己当成蜘蛛侠的时候,卢小花突然冲列车员发飙,怪列车员为什么不早点开门,差点把她儿子给害了。

这个细节把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关心和在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关心和在乎是毫无掩饰和做作的,完全发自内心,因而显得特别真实和令人感动。

但徐伊万把母亲卢小花对他的爱、关心和在乎误读成了干预和控制,以致引起他的强烈排斥和对抗,甚至对母亲说出了“我爸爸就是被你气死的”这句伤人的话。值得人们深思的是,现实中许多儿女不正是像徐伊万这样误读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吗?

《囧妈》:诙谐背后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囧妈》剧照

“我受够了你的教导,受够了你的强迫症,还有你的疑心病!”

母亲卢小花对儿子徐伊万的确很在乎,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家庭都是这样的。那么,儿子徐伊万对母亲卢小花又是怎样的呢?真的像徐伊万的妻子张璐所认为的那样,他对母亲不够在乎吗?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徐伊万对母亲同样很在乎。

父亲早逝,母亲七十多岁,孤身一人,挺孤独的。但徐伊万忙着事业,少有时间关照母亲,彼此很少见面。这让他难免牵挂母亲,便为母亲请了一个保姆,既是为了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也是为了给母亲一个陪伴,让她不至于太孤独。

可是母亲卢小花对此似乎并不买账,她对保姆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认为自己在进入家里之前,输入密码开大门时,保姆就躲在她的身后,偷偷看她输入的密码,以便记住密码,以后方便行窃。很显然,卢小花对儿子请来的保姆并不信任。最终,还是借故辞了这个保姆。

母亲卢小花的疑心病甚至严重到了要在密码锁的大门上再加一把铁锁,还特意请了个8级焊工,精心打制了这把铁锁。因为她觉得密码锁不够安全,必须得加上这把铁锁,在她的心里,还是传统的这种大铁锁管用。

这事儿一方面暗示着母亲卢小花不但有严重的疑心病,也有严重的强迫症,她认为只有加上这把她认可的传统大铁锁,家里才变得安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母亲卢小花还活在了自己的认知世界中,她的内心拒绝接受现实世界的变化,包括和儿子的相处,她依旧在用过去的方式和儿子相处,还把儿子当成一个孩子,她事事都不放心儿子。

影片还多处暗示了母亲卢小花有极其强势的个性。正是这种强势的个性,让儿子徐伊万和她的相处充满了矛盾和分歧,乃至于最终这种矛盾和分歧彻底激化,以剧烈的冲突爆发出来。

《囧妈》:诙谐背后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囧妈》剧照

卢小花对于突然进入她的车厢的俄罗斯女孩娜塔莎充满敌意和怀疑,短短相处的时间里,她就一口咬定是娜塔莎偷了她的盆。而实际上,这个盆是儿子徐伊万故意丢掉的。眼见儿子和娜塔莎似乎有点一见钟情的暧昧,她便强势干预儿子,不许儿子和娜塔莎走得太近,甚至不惜跟踪、监视儿子。

其中有一个插曲尤其令观众印象深刻。徐伊万和母亲发生争吵,母亲指责徐伊万真的像他死去的父亲。徐伊万在情绪激动之下,喊出了积压在他心里多年的话:“爸爸根本不是喝酒喝死的,他是被你气死的!”

徐伊万为什么会喊出这句话呢?因为他的记忆中,母亲卢小花曾经冲到他父亲的单位,对着单位的大喇叭喊,要他父亲的同事们不要跟他父亲交朋友,不要到他们家里来,不要跟他的父亲喝酒。徐伊万觉得在强势的母亲阴影笼罩之下,父亲过得很压抑,所以害病早早死去。

卢小花几十年养成的这种强势、多疑,乃至于强迫症的个性,的确会给她的丈夫和儿子徐伊万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有时候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比如,在火车上母子俩大吵一顿以后,列车到站暂停,卢小花就固执地独自下车,哪怕明知道这并没有到终点站,也不管不顾,儿子徐伊万见状只得赶紧收拾行李随后追随。一个一路走,一个一路跟。甚至不顾危险走到了茫茫白雪的大森林中,直到母子俩一起遭遇险境,才重归于好。

卢小花对儿子有很深的成见和误会,认为儿子总是以忙为借口,不愿意陪她,疏忽她,不关心她。哪怕明明儿子答应了她和她一起坐飞机去莫斯科,她也不愿意相信。宁愿自己买耗时更多、费用更高的火车票,像个独行侠一般,也不和儿子打个招呼,独自去了莫斯科。

卢小花和儿子一样,她也误读了儿子对她的爱、关心和在乎,把儿子对她的爱、关心和在乎看成了甩包袱,因而对儿子的所有举动全都采取了拒绝或者排斥的态度。同样值得深思的是,现实中许多父母不也正是像卢小花这样误读了儿女对自己的爱吗?

《囧妈》:诙谐背后的思考——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囧妈》剧照

小结:父母子女关系不和谐多因彼此的误会

一般而言,天下父母心,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深爱着的,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辈子;同样,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都是深爱着的,都希望能尽自己力量对父母尽到一份孝心。但为什么往往很多父母子女关系会不和谐呢?追根究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误会,这些误会往往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隔阂。

怎样消除或者避免父母子女之间的这种误会呢?一是要做好自己。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首先要做好自己,也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让对方为自己操心甚至担心;二是要尊重对方。即便亲近如父母子女之间,也应该要怀着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方,这是消除或避免误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我之蜜糖,或许正是他人之砒霜”,不能以爱之名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三是要体谅对方。即便是父母子女之间,也要本着将心比心的立场多多体谅对方,一旦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很多误会自然而然就能冰消瓦解。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