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不利用網絡讓最優秀的教師給全國的學生進行統一授課?

鹹慧達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老穆認為,一個月上一兩次這樣的課,倒是可行!倘若每節課都是這樣,萬萬不可行!

為什麼這樣說呢?

【1】時間協調不過來!

全國有幾十萬所學校,上百萬班級,上課時間根本無法統一。

再則,倘若主講老師請假,是不是全國幾十萬所學校都要請假呢?

【2】教學設備跟不上。

網絡教學,對設備要求很高,且成本也很貴。

尤其是在一些山村地區,根本不現實。

【3】課後作業誰去批改?

老師不代課,卻要批改學生作業,誰願意呢?

【4】本校的校長和老師也不會同意。

有的班級成績好,有的班級成績差,倘若都採用一個模式教學,效果必然很差!

即便TA是最優秀的教師。

【5】教材不一樣,無法實現統一。

全國各地,中小學教材也不是完全統一的,所以無法實現。

【6】放假時間不一致,無法統一授課。

比如寒假,有的學校出了正月,3月1日才開學,有的學校2月10日就開學了,怎麼講課呢?

或許有人說,放假時間不能統一嗎?

老穆認為,每個地區都是不一樣的情況,天氣、氣候狀況也不一樣,所以無法統一。


【7】跟不上的學生,怎麼辦?難道一個老師能跟進全國上百萬學生?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還需要學校老師耐心講解。

【8】學生與學校老師沒有依賴性,較難管理。

不是學校老師授課,學生自然與老師沒有較強的粘性,不利於班級管理。

【9】家長想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可能直接問授課老師,這就很尷尬了。

家長滿意度自然下滑。

【10】全國那麼多師範生,還能就業嗎?

倘若不能就業,大學是不是就要停招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結束語】綜上所述,這是一套不可行的教學方案。一個月偶爾聽一兩次課倒是可以,倘若課課如此,成何體統?你們覺得呢?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我是布點法的研究者,有緣回答你的問題。網絡授課的優點大家都是有共識的,但在技術上目前為止無法克服兩種侷限性,所以優秀的教師也就無法取代普通教師的班級授課模式。這兩種侷限性具體如下:

一、課堂師生關係的互動性。一節有效教學課的好壞最主要的體現在師生互動模式。按照布點法的理論與實踐,課堂師生互動有四點完形互動,即學生與教材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之間互動,學生與教材、教師、板書(布點法稱為“布點圖”)四點完形互動;互動活動的設計,互動活動的操作,互動活動的效果直接反應了課堂是否有效性。

二、課堂適時回饋性。有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體現在及時強化、及時回饋。根據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後強化原理,學生是否在內在心理上已經產生學習得檢查學生外顯行為的表現,只有一次正確行為表現,未必肯定他確實是學習有效。原因是靠短期記憶學得的知識,如果不能及時強化、反饋,不能保證它已經輸入到長期記憶中,只有及時輸入到長期記憶裡才有可能內化生根,舉一反三。

我個人的淺見,以上兩種侷限性使得優秀教師利用網絡授課無法代替常規的班級課堂教學。各位網友,如果覺得我講的對,請點個贊;如果覺得我講的好,就請關注我,以後多交流。


洪澤蔣勁松


我以前讀書的時候親身經歷過網絡授課,當年我高中那個班是重點班,還有個名字叫做直播班。我們班能夠觀看湖南四大名校(時間有點久了忘了是雅禮中學還是長沙一中哪個學校了)班級的每節課的錄像,簡單來說吧,上課節奏快的起飛,難度十分大,聽了一年的英語課,沒有聽到過一句中文。語文數學節奏太快了,難度極高。完全跟不上,直到後來自己當了老師,我話放在這,網絡授課只要不是面對面直播的,近幾十年一定無法取代傳統上課模式,作為一個學校,不僅僅是教學生知識,還有德智體美勞還要聯合生活實際教授,特別是小孩子自制力專注力不夠,就要靠老師的觀察,能夠把控教學節奏讓學生聽的懂,用心聽。最重要的是,人是群體動物在一起上學生活能夠學會很多東西,完全說不完。中國有父母不讓孩子上學,在家裡教了很多年的,直接性格扭曲,怪異。最重要的一點,農村地區缺的不是牛逼的教師,缺的是整個地區學習氛圍和家庭教育。為什麼農村地區學習差,很多孩子根本就不讀書,你怎麼管教談心都沒有任何用,家裡更加不管,覺得無所謂。這種情況,用網絡授課那就是找死


羽聞怪談


現在是寒假,遭遇冠狀病毒的侵襲。孩子必須延遲開學。於是網絡教學再次被人們提上話題。

那些說用網絡教學可以替代線下老師上課,這些人其實不懂教育。也過於迷戀優秀教師的作用。

首先不要覺得老師講得好,孩子就一定學得好。

我有個教英語課的同事,英語專業院校畢業的。那課上的非常有水平,經常代表本市參加全省的小學英語老師大賽,每次都載譽而歸。我也聽過她幾次課,課講得真得挺好。學生們課堂表現也很好。每節課都是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這樣的老師肯定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可是家長們後來卻不太滿意。家長們看得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可是孩子們成績是比不過別的班的。

不要給我講什麼這群孩子的素質高,中考和高考還是看分數的。後來大家分析這個同事不出成績 的原因就是對於孩子們的基礎知識砸的不實。班裡有很多的學生,他們只是在課堂附和大家,人云亦云。其實根本就沒有學會。因為熱鬧的氣氛,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掩蓋住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學會的事實。

其實很多東西,在小學很多孩子是一編兩遍學不會的。老師要在反饋練習中一遍一遍的教。到最後還是會有幾個老大難的孩子學不會。

那些熱鬧非凡的小學課堂,適合觀摩表演課。不適合實際教學。老師講得好,學生未必就一定學得好。

網絡教學要採取什麼模式進行教學,事先錄好還是直播課堂?

今天我們為了給孩子們進行網課直播,先進行了調試,家長群裡就亂了。因為很多人都上不去網,家裡的WiFi信號不行,擁擠上不來。如果是全國性質的直播,大家可以想象,信號會卡成什麼樣子?

如果是錄好了在播,那麼怎麼和孩子們互動,怎麼進行課堂教學。小孩子不是大人,他們的注意集中15分鐘後開始渙散,平時老師會利用小手段,把孩子們渙散的注意力給拉回來。網絡教學能做到嗎?

老師講完了課,作業怎麼處理,不會的同學怎麼辦?網課老師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

網絡教學能保證孩子們在認真聽講嗎?不還得有老師進行管理嗎?


再就是,孩子們一直近距離的盯著大屏幕這樣對孩子的眼睛好嗎?

不管手機還是電腦,或者教室裡的大屏幕,都是電子產品,看多了,對於孩子們的眼睛是有很大傷害的。如果普及網課,那時我估計孩子們近視的程度會更加嚴重。

我不否認,有的老師極其優秀,跟著這樣的老師學會受益匪淺。但是叫這樣的老師給全國的孩子上課,這樣的效果也未必有大家設想的那麼美好。

網課可以作為輔助手段。比如現在,開不了學,那麼又不想耽誤孩子們的功課。可以選擇網課。作為任課老師可以找名師的一些網課分享給孩子們,但是這代替不了老師的講課。老師該怎麼講還得怎麼講,看看人家的網課,開拓下思路挺好,不要覺得小孩子們看了網課就是學會了,或許很多孩子就當成了看動畫片了,除了覺得精彩,熱鬧,根本就什麼都學不會。因為因材施教,備課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以一種方法怎麼可能應對所有的學生呢?

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優秀老師的網課,老師們可以借鑑,學生也可以欣賞,但是它替代不了真實的課堂。永遠不會成為學校的主流。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網課的問題,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淺淺的教育


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的進度,速度,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最優秀的老師,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深度,將知識傳授給最聰明的學生。這才能達到對優秀老師的最大的利用。。。。以前一個老教師來給我上課,他講的非常好,能讓我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聽完他的課。有一次期中考試後,那位老教師說,我在你們班花的時間,和花在某某班(全是好學生)的時間是相同的。他們課程的進度是你們的兩倍,他們的平均成績比你們多二十分。。


般若小石頭


就我本人來說,在一所不是非常非常好的高校裡,能聽到優秀老師的講課,真的非常幸福。

今年寒假回家,我和上高三的弟弟經常會有些觀點上的碰撞,然後他給我推薦了李永樂老師。 真的乾貨十足,我很喜歡,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當然,關於物理學的方面我並不感興趣,但,一個全能的老師,在黑板前一站,就自帶閃光,十足吸睛。


解憂二鍋頭


雖然回答已經很多了,但是我還是想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這種提法不可取。

1、老師要教書育人。老師是在育人,不只是教書。再優秀的教師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能觸摸到許多孩子最需要撫慰的心靈。我上初中時最喜歡的是英語老師,而我的好朋友最喜歡的是語文老師。

2、孩子有差異。每一個孩子不只精神世界上的需求有差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有差異。我最害怕的是學習數理化,去年陪同一位物理名師去聽一節優秀高中物理老師的課,中途我幾次雲裡霧裡、懵懵懂懂。之後說起這事,他吃驚地問我:"難道你的年齡已經這麼大了,生活中常識你還不理解?“我說:“你們說的是生活現象,可是卻用公式倒來算去,一會兒說是動的,一會兒又說是靜的,太亂。"我就因為這樣許多孩子的學習差距就拉開了。孩子之間的差距拉開後需要找人解決問題,這一個老師更是解決不了。課堂上老師一看到孩子皺眉就知道孩子沒聽懂就會再講。實在聽不明白,一下課孩子就嘰嘰喳喳地圍著老師問,有的孩子插嘴和老師一起給同學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適時鼓勵、玩笑,都是溫情,都會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而這些都是網絡永遠永遠也比不上的。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再優秀的老師也不會是所有孩子的最愛。網絡教學對於孩子的學習只能是補充、是開胃小菜而已。


時空福祿元


當年如果有優秀視頻課件形式的授課,說不定我也上清華北大了!

我上課時最煩的一件事就是多數時老師講課太慢!五分鐘十分鐘能講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非要講兩節課!我就控制不住走神,不走神難道要和老師大眼對小眼裝傻?太尷尬了!所以就不敢預習功課!不然上課就更加難受了,看著老師費力講述淺顯的內容,感覺對我就是一種折磨!

如果是課件式的,自己把握進度,還可以跳跳級!少受很多罪!這才是因材施教!


太極曉慧


這個就是未來,現在已經佈局了,我知道有機構專門做這個,教育部今年年初也有網絡教育的規劃流出來,現在家裡小孩大學畢業,別讓他們去當老師,也許三四十歲,大規模下崗…

其實遠程教育很多年前就有了,我上初中2000左右,學校樓頂就有個天線鍋,接受衛星信號,是和北京某中學同步的,可以和北京孩子聽一樣的課程,但是沒怎麼用過,畢竟每個地方的教學大綱考試重點都不一樣,以後實現教育公平,所有孩子都在網上學習,掌握重點的只能讀普通本科,有思想的創新,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才能進重點本科……


胖寶寶吃不飽


本身這個問題就有問題,何為最優秀?光這個最優秀估計得爭論到我曾孫大學畢業!

其次100個學生有100種性格,智商、接受能力各不相同,你認為最好的老師並不適合所有學生。

再者,個人覺得作為老師授課只是其職業的一小部分,學生更需要的是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