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明朝鼠疫曾有多嚴重?

明代萬曆和崇禎二次大規模瘟疫。崇禎十六年八月,天津爆發肺鼠疫,“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

明朝鼠疫曾有多嚴重?


明朝的滅亡,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瘟疫導致的。明朝的瘟疫類型,根據現代科學家的論證,應該是鼠疫。根據《山西通志》記載:“大同是十室者九病,傳染者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闔門不起者”。瘟疫來了,但作為戰爭前線的大同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軍隊忙著作戰,自身都難保,自然就不會顧及到當地的百姓了。而百姓們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因此紛紛出逃,以望得以生還。流民多了,食物就成了問題,為了免於飢餓的困擾,流民們開始找到任何他們能找到的東西,以求能夠填飽自己的肚子,進而能夠活下去。發展到了後來,老鼠開始成為了流民們的食物之一,由於老鼠是鼠疫的病原體,而流民們又沒有辦保證老鼠肉已經經過高溫處理。

明朝鼠疫曾有多嚴重?


由此瘟疫成為了脫韁的野馬,再也無法控制。流民吃了沒做熟的老鼠肉,得鼠疫,之後再趕路,傳染給別的流民。流民走到哪裡傳染到了哪裡,慢慢的就開始不受控制,開始傳染開來。到了崇禎初年,鼠疫傳興縣,興縣百姓逃,然後鼠疫傳播到陝西榆林,延安一帶,這其中就包括了李自成的老家米脂。當地縣誌記載載:“米脂城中死者枕藉”。根據後來的統計,明朝因為鼠疫而導致的死亡要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京師附近,直隸一帶更是損失上千萬人。基於此,李自成才最終很容易的拿下了京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