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讀錯字不怕,怕的是讀錯一輩子還不自知

讀錯字不怕,怕的是讀錯一輩子還不自知

讀錯字不怕,怕的是讀錯一輩子還不自知

來源:拾文化(ID:shiyafengshe)

還記得每年開學典禮上校長們念過的“莘(xīn)莘(應該念shēn)學子”嗎?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字見面認識,但是張口就錯。

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唸錯的那些字~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深受其害的我(尤其是我)和範師傅都有話說!!!

首先,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姓氏—一個讓我又愛又恨二十餘年的姓。

愛是因為這個姓很小眾,恨是因為自打我上學那天起,就要不停地糾正那些讀錯我姓氏的人!

就是這個字:苑 (yuàn)

讀錯字不怕,怕的是讀錯一輩子還不自知

幾乎從小到大,90%的陌生人喊我名字的時候都會喊成:“宛XX”、“範XX”......

年輕時候的我,還會很不服氣地懟回去:“是苑不是宛 / 範!”後來就變成了“你愛怎麼喊怎麼喊吧......”

可是,我一直不理解的事情是,這三個字明明差別很大啊!!!

其實“苑”這個字由來已久,殷商王王朝帝王武丁在他的花園賜封他的子孫,由於帝王的花園稱之為苑,故而其子孫後人以“苑”為姓。

而“苑”字出現的地方也很多,初中課本中學到的《上樞密韓太尉書》中就有提到“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我們所熟知的《紅樓夢》中也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所以,你們為什麼會讀錯呢o(╥﹏╥)o)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我這個姓在讀書時期給我帶來了很多困擾,但是有一點是很好的,就是每當老師提問的時候,到我這裡就會跳過去~

再來說一下範師傅,“範”很好認啊,但是“臻(zhēn)”就......

每天中午,外賣小哥是這樣喊範師傅的:“範至秦,你的外賣到了!”(假裝心疼範師傅3秒)

“臻”字也是一個很古老的字了,漢代所著《說文解字》中對它的解釋為:“臻,至也。”

這個字在詩詞中出現的概率也是極大的,《詩經·邶風·泉水》中寫道:“遄(chuán)臻於衛,不瑕有害”,以表達主人公內心渴望疾馳速奔回到衛國的心情。

《西遊記》也有“其多少齋僧佈施,買金銀紙錠,記庫焚燒,故有此善果臻身”,就是說多做善事,最終得到善報的意思。

說完了不正經的,現在我們來正經地說一說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們讀錯的字。

01 形似字

有些字我們讀錯,是因為長得實在太像了,比如我玩的某個遊戲中有個道具叫做“園冶(yě)”,而我一度把它看成了“園治(zhì)”。

又比如我大學時期的一個室友,第一次把“枸(gǒu)杞(qǐ )”讀成“句妃”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極度崩潰的。雖然枸確實還有一個讀音和“句”類似,不過是第三聲:枸(jǔ)櫞,一種果實可做藥用的喬木。

人名

在三國中,曹操麾下有一個重要的謀士,聰慧不亞於孔明兄。

這個人就是:荀(xún)彧(yù)!敢問有多少人把他叫做苟(gǒu)或(huò)!!!

荀彧出身名門,少時便被譽為“王佐之才”,在袁紹勢力最高的時候就預料到了他的敗亡,一眼看中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曹操,投其麾下,改變了這位亂世梟雄一生的命運。

除了荀彧之外,曹操還有一個鐵哥們—不受漢職的夏侯惇(dūn),並不是段正淳的淳(chún)。

這位夏侯惇可就清高了,由於他忠心於曹操,當時各個將領都授予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漢朝官職,於是便上書曹操封他為魏官以表忠心。但曹操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不能屈就魏的官號,但終究拗不過夏侯惇,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封其為魏前將軍。

地名

除此之外,三國裡還有很多因為長得相似容易讀錯的地名:

兗(yǎn)州,有多少人在第一次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把它讀作“充州”?

其實兗州歷史悠久,上古時代大禹治水,為了方便管理,便把天下劃為九州,這就是中國又叫九州的原因,兗州就是其中之一,而三國大亂鬥時期有一個鹹魚刺史—劉岱,就任職於兗州。

還有就是曹操的出生地:亳(bó)州,相信有不少人曾把它讀作毫(háo),毫毛的毫下面是個毛,而亳州的亳下面少了一橫。

“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而這個字唯一的一個意思,就是地名。

當年讀《三國演義》,其中龐統於耒(lěi)陽任職縣令,脫口而出未(wèi)陽,仔細一看才發現並不是未字,而是耒。

湖南有一條河叫做耒水,它是湘江最大的支流,秦統一中國後,在這條河邊建了一個縣,因為縣城在耒水之陽,故稱耒陽,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地名了。

專有名詞

作為一隻醫學狗,經常會聽到有人把天秤(chèng)讀成天秤(píng)(枰(píng)),把解剖(pōu)讀成解剖(pāo)(刨(páo ))、把妊娠(shēn)讀成妊娠(chén)(辰(chén))、把畸(jī)形讀成畸(qí)(奇(qí))形、蔗(zhè)糖讀成蔗(zhē)(遮(zhē))糖......

02 多音字

除了字形,由於很多漢字是多音字,出現的地方不同,音也不同,所以經常被大家讀錯。

人名

秦漢時期,有一個鳴鏑(dí)弒父的人物—冒頓(mò dú),不是mào dùn!!!

這位冒頓,是匈奴第一代單于的長子,被立為匈奴太子,然而他爸爸卻偏寵後媽閼氏(yān zhī,不是yū shì),愛屋及烏,想要立閼氏的兒子為繼承人,於是就激怒了冒頓,最終殺了自己親爹。

又比如“扶不起的阿斗”—劉禪(shàn ),“禪”這個字也是個多音字。

當它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的時候,讀chán,比如梵語中的“禪那”;而當它讀作shàn時,多與帝王有關,所以劉備肯定是管他兒子叫劉禪(shàn)的啊!!!

又比如金庸武俠中有這麼一個人,可以稱得上所有主角中性格最可愛的人了,這個人就是令(líng)狐衝,甚至有“交友當如令狐沖”的說法。然而,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把這個令讀成了lìng。

令這個字有三個讀音,當它作為地名、姓氏的時候作líng;作為量詞的時候,讀lǐng,印刷時五百張平板紙稱為一令;而其他情況下一般都讀作lìng,比如節令,命令,縣令等。

除了這些歷史上的人物,現實中也有很多容易讀錯音的人名,比如:張柏(bó而不是bǎi)芝、賈平凹(wā而不是āo),以及幾乎每部影視劇都要讀錯的紀(jǐ而不是jì)曉嵐......

藥名

說到多音字讀錯一定不能不提我國的各種中草藥,很多都是張口就錯。

比如白朮(zhú)並不讀作白朮(shù)、蛤(gé)蚧和蛤(há)蟆、莎(suō)草並不讀作莎(shā)草、羊角拗(niù)不讀ào、連翹(qiáo)並不念qiào......

03 生僻字

當然,除了這些常見的字容易讀錯,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字,比如《甄嬛傳》中的甄嬛(huán)在介紹自己時候說到了“嬛嬛一嫋楚宮腰”,這裡的嬛應該讀作xuān。

對於“嬛”這個字,《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為huán音;在《漢語大詞典》則收錄為huán,qióng,xuān 三音;而在《辭源》中卻是xuān,yuān,qióng 三個音。其中《辭源》最為準確而最權威,而《漢語大詞典》目前推廣較好。

讀作qióng時一般是獨、單的意思,比如《詩經·唐風》中:“獨行嬛嬛,豈無他人?”

讀xuān時多指動作輕柔美貌,如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寫到:“靚糚(liàng zhuāng)刻飾,便(pián)嬛綽約”。

讀yuān或yuán時多指絕色輕佻、美貌,如漢代桓譚《新論》:“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nìng)”。

所以事實上一開始並沒有huán這個讀音,只不過《琅嬛記》中錯將xuān讀成了huán,於是就這麼沿用了下來。

就像“誰”這個字,一開始是讀shuí,後來因為其發音不易,而方言中介音又易丟失,易讀作“shéi”,所以如今字典中同時收錄了shéi和shuí音。

04 網絡流行字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的發展,一些流行字映入眼簾,然而你們都會讀嗎?

比如時下最火的:

又雙叒叕,分別讀作:yòu,shuāng,ruò,zhuó,表示事物變化更替相當頻繁,也表示一件事反覆出現。

與此類似的還有:

一二三亖(sì),等同於一二三四;

十廿(niàn)卅(sà )卌(xì ),分別等同於十、二十、三十、四十;

又比如屮艸芔茻,分別讀作:

屮( chè、cǎo):草木剛長出來;

艸(cǎo):通“草” ;

芔(huì):通“卉”,另有一音芔 (hū),表示迅疾的意思;

茻(mǎng):眾草、叢生的蕨類。

看完這些字,只覺得自己那麼多年學白上了......

讀錯字不怕,怕的是讀錯一輩子還不自知

我們在生活中容易讀錯的字有很多,你們有哪些經常會讀錯的字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畢竟“獨受嘲不如眾受嘲”~~~

- END -

更多0—12歲孩子成長、教育,健康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長說(ID:shuochengzh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