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乾隆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女子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縱觀中國古代,自從進入父系社會之後,因為男子事農耕狩獵,逐漸獲得了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女子則因為身體的緣故,在生產力上不如男子,於是地位較低,從於男子。自此,女子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逐漸下降,甚至一度淪為男子的附庸品,還出現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因而女性接觸教育的機會極其少。

乾隆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女子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優秀的女性因為才華,在歷史中脫穎而出,比如為後人所稱讚的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和卓文君,她們都才華橫溢、德才兼備。除了這些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女,還有一些名氣不大,但發生過有趣好玩故事的女性。

清朝時的乾隆皇帝,為了考察民情、水利等,曾六次下江南,留下了“體恤民情”的美譽。根據史書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還會帶上很多妃嬪,讓她們與他共享江南美景,因而他們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遊山玩水。歷史上對乾隆皇帝的評價爭議很大,他在位期間,將“康乾盛世”發展到了巔峰,文治武功貢獻很大,但同時他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文學、詩學方面,他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史料上說,乾隆非常喜歡吟詩作賦,他一生中共寫了四萬多首詩,可惜沒有什麼名氣,但這也足以說明他對詩詞文化的喜愛。

乾隆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女子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乾隆的詩雖然不出名,但他的對子樂趣橫生,衍生出不少有趣的故事。據記載,有一次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廟,廟前恰巧正在上演野臺梆子戲——《西廂記》。乾隆靈機一動,對紀曉嵐說出一聯,讓他試對,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聰明的曉嵐略加思索,就對了出來: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這個對聯對得非常巧妙,以春夏秋冬四季,對東西南北四方,信手掂來,貼切自然。彰顯了紀曉嵐的才華,也顯現了乾隆的文學素養。

乾隆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女子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有一次下江南,乾隆皇帝帶上了這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才子。他們遊山玩水時,在山裡看到一處美景,非常喜歡,便興致勃勃的一路遊玩。後來沒想到,在這山中竟然還有住戶,乾隆看到後讚歎不已,在如此美景中生活,樂哉樂哉,人的心情也會愉悅起來。

忽然,乾隆看到山中泉水湧流不止,雅興頓起,便對起了對聯,說:“洞中泉水流不盡”,根據此情此景,對出這個上聯非常合適。在其他人苦苦思索下聯之際,突然從路邊走出一名女子,穿著樸素,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氣質,天生麗質用來形容她最為恰當,更令人詫異的是,她隨口說出的下聯:“高山松柏常年翠”。此下聯一出,在場的人無不拍手稱讚,齊齊叫好。

乾隆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女子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洞中泉水流不盡,高山松柏常年翠”一聯中,“高山”與“洞中”遙相呼應,“松柏”與“泉水”都是山中特有,“流不盡”與“常年翠”都有連續不斷的意思,此聯一出,堪稱千古絕對。此女自山中而出,不僅氣質極佳,文采亦超乎常人,令乾隆刮目相看,讚不絕口。

乾隆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女子對出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對聯,最初起源於我國商周時代,在《易經》的很多卦辭裡都可以看見對聯的影子;先秦時期,很多對聯開始進入詩文;到了宋明時期,對聯文化更是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新高度。對對聯,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種,歷來令人津津樂道。你還有什麼精妙絕倫的對子呢?小編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