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列寧格勒圍城戰:872天的生死悲歌


如果說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回憶之一,那麼,其中的列寧格勒圍城戰,便是最血腥的一頁。納粹德國圍攻前蘇聯城市列寧格勒長達872天,對這座城市造成了空前慘重的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但這座城市未曾投降。因此,二戰結束後,列寧格勒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圖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東線作戰,拍攝日期不詳。 "

列寧格勒即今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是沙俄時代的舊都、十月革命的發生地,前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將其設為駐地。列寧逝世後,該城改名為“列寧格勒”,被納粹德國定為“巴巴羅薩行動”計劃的三個戰略目標之一。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開始進攻前蘇聯,“巴巴羅薩行動”由此展開。同年8月,納粹軍隊切斷了通往列寧格勒的所有鐵路線,開始準備圍攻列寧格勒。 "

鐵路線被切斷後,列寧格勒在陸上遭到了來自芬蘭軍隊和納粹德國軍隊的兩面夾擊,同時納粹還對該城實施炮轟及轟炸。然而,前蘇聯早在同年6月就注意到納粹德國意圖進攻列寧格勒,市議會在6月下旬通知全市進入危急狀態,並動員逾百萬市民參與修築防禦工事,在沿城區域構築了數條防線,加設了樹木路障、鐵絲網、反坦克壕溝與混凝土炮座等,據說連當時波羅的海艦隊的一艘船上的大炮也被拆了下來,部署在城中一處高地上。 "


圍困列寧格勒期間,芬蘭軍隊破譯了前蘇聯的軍方密碼,從而向希特勒提供了大量關於列寧格勒的情報資料。1941年9月8日,德軍抵達距離列寧格勒41公里的什利謝利堡,開始炮轟列寧格勒,在城中造成了近兩百處火災,而前蘇聯軍隊奮起抗擊德軍的進攻,在1942年8月發起了錫尼亞維諾攻勢,意圖打破納粹德國對該城的圍困。次年1月,前蘇聯發起“伊斯卡拉行動”,經過激戰後順利打通了一條寬度為10公里左右的走廊,以此向城中民眾運送救濟品。 "

雖然伊斯卡拉行動打通了“生命走廊”,但圍攻和轟炸嚴重破壞了列寧格勒城中的公共設施,飲用水、能源和糧食等均嚴重短缺,引發了當地空前的大饑荒,據說造成了150萬人死亡、超過140萬軍民被迫撤離,其中很多人在撤離時死於轟炸和飢餓。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從1941年9月起開始對列寧格勒提供物資供應,但對於城中的實際狀況而言,這些援助供應都不過是杯水車薪。 "

據說,在1941年至1942年間的冬天,城中的老鼠、雀鳥、寵物等都已經被生還者吃光,當地警察不得不組成了一個特別師,來阻止人們同類相食,但城中的死傷狀況越來越嚴重,其中一處公共墓地裡埋葬了數十萬名圍城戰期間的遇難者。 "


前蘇聯軍隊在錫尼亞維諾攻勢未能取得如期效果後開始著手製定伊斯卡拉行動計劃,由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艦隊等參與執行,意圖打破納粹德國對該城的封鎖,減輕拉多加湖冰上公路的運輸壓力。伊斯卡拉行動取得勝利後,前蘇聯開始實施更進一步的“北極星行動”,然而“北極星行動”只取得了極為有限的成果,列寧格勒仍處於納粹德國的圍困之中。 "

1944年1月,因前蘇聯軍隊發動列寧格勒-大諾夫哥羅德攻勢,列寧格勒市南面郊區的德軍被擊退,列寧格勒圍城戰終於結束。1945年11月,在紐倫堡審判中,一名列寧格勒女孩在圍城戰期間所寫的日記被用作納粹罪證,這名小女孩的家人都在圍城戰期間死於飢餓,而她自己最終也死於營養不良,時年11歲。1991年9月,列寧格勒恢復了“聖彼得堡”這一舊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