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被芯片創傷的科技自信,我們要在AI上找回來

文|鄰章

“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態”,20日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在新聞發佈會上如是說。而事實上,來自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的這紙禁令,在暴露市值千億的科技巨頭——中興通訊在核心芯片領域對美國依賴之深的同時,更是深深挫傷了國人的科技自信心,“無芯何以中興”幾乎成為了當下整個業界的共識機制。

被芯片創傷的科技自信,我們要在AI上找回來

一、以偏概全否定中國進步屬於妄自菲薄

而在悲觀情緒的瀰漫下,甚至許多人開始認為中國這些年來在科學技術上所取得的諸多進步只不過是空中樓閣,在科技創新領域全面後落美國。

而這也顯然是一種極端的錯誤觀點,簡單來說是在用中國當前在IC領域的落後現實,來否定中國當下在科技領域已所取得的諸多成就,屬於典型的以偏概全,妄自菲薄。

一個更為客觀的認識應當是:相對於美國而言,當下中國在IC領域由於人才積累不足、技術封鎖等手段限制,的確是處於落後狀態,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掌握了核心技術,在一定時間內扼住了喉嚨。

但更需要看到的是,中國在相當多的領域事實上也有著自己的競爭力,在決定未來科學技術競爭力的技術上,諸如AI、5G、無人駕駛、無人機、移動支付等領域,事實上正在展現中國速度,與美國平分秋色乃至是跑贏美國。

諸如在5G領域,日前CTIA(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通過領先電信諮詢公司Analysys Mason對全球5G競爭現狀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師們在對美國、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韓國和英國等國的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後,得出了“目前美國在5G整體準備方面落後於中國”的結論。事實上此次中興事件,許多解讀均指出美國此次之所以小題大做,其核心目的也是是為阻撓中國的5G研究進程,玩的是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戲碼。

被芯片創傷的科技自信,我們要在AI上找回來

相對於遵循通訊演進路線的5G技術而言,在未來科技競爭中更具決定性意義的人工智能技術上,這一次中國並沒有落下,並且在“政策支撐、資金支持、數據富集、人才迴歸”的助力下,我國的人工智能產業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為美國最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Google前CEO,現Alphabet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此前在“新美國安全中心”舉辦的“人工智能和全球安全峰會”上就宣稱:“到2020年,中國AI將迎頭趕上;到2025年,他們將超過我們;到2030年,他們將主宰這些行業。”而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紐約時報》、《華盛頓觀察報》、《財富》、《福布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等美國權威媒體雜誌。

諸如《財富》雜誌此前將百度與谷歌、亞馬遜、微軟並列為全球人工智能四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近兩年來評選的全球50家“最智能”科技公司榜單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位列前茅。諸如在2016年的榜單中,百度和華為就分別位列第二和第十。

被芯片創傷的科技自信,我們要在AI上找回來

二、從平臺到構架,中國在人工智能時代不在受制於人

的確,在人智能這項關乎未來的技術競爭上,我們正在展現中國速度,無論是語音識別、人臉識別、還是集人工智能技術之大成的自動駕駛上的落地上,中國都已經擁有了與美國平分秋色的水平。

並且我們更能夠看到的是,對於人工智能技術,事實上我們已經規避了過往在IC領域未曾掌握底層核心的尷尬,面對人工智能技術,我們不僅有應用層的技術落地優勢,也更擁有了人工智能底層原力——人工智能平臺與深度學習開發基礎框架。而積極的對外開源,使得我們在人工智能這場關乎未來的競爭中,擁有了實現了從地基到磚瓦的全方位掌握的可能。

諸如在自動駕駛領域,作為我國自動駕駛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平臺—百度Apollo,其使用開放、開源、能力共享的模式,正在快速的吸納著全球汽車產業力量的聚集,使得中國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擁有了自己的Android系統,讓我國未來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不在受制於人。

被芯片創傷的科技自信,我們要在AI上找回來

一組數據能夠說明問題:自百度Apollo計劃公佈以來,短短一年時間,其已經擁有了奇瑞、金龍、福特、比亞迪等在內的100家汽車產業合作伙伴,成為了車企們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底層推動力量。

並且百度將Apollo自動駕駛底層代碼的積極開源,也得到來自全球開發者的認可。去年百度將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源碼上傳至GitHub之後,在GitHub上已被眾多企業和開發者引用,引起了相當反響。

數據顯示:在百度Apollo的代碼上傳至GitHub僅僅一天的時間,就迅速攀升到全語言第二,C++語言第一的位置,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汽車廠商與相關產業的聚集以及開發者的認可,也讓百度此前宣稱的,要在自動駕駛時代成為汽車界的Android系統,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日益構築起了全球領導地位。

這也難怪福布斯網站會刊文稱,在代表汽車行業未來的自動駕駛上,百度無人駕駛勢頭迅猛,正在以谷歌Android之道超越谷歌。其描述到:百度通過與合作伙伴貢獻自動駕駛技術代碼和數據,並可以從使用其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中獲取大量的路測數據,並藉此訓練出更好的自動駕駛技術,創造出更為安全的駕駛環境。

而更令人欣喜的一點在於:我們不僅擁有了有開放的自動駕駛平臺,事實上我們也擁有了自己的深度學習框架——諸如PaddlePaddle,開發者們可以在這個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上進行算法訓練、模型開發、應用部署等等。

被芯片創傷的科技自信,我們要在AI上找回來

對於PaddlePaddle度學習框架,此前彭博社更是發文稱,其憑藉易學易用、高效靈活以及提供豐富的算法服務等特點,自開源以來,在中國開發者間的流行程度事實上已經超過了谷歌的TensorFlow深度學習開源構架,而這無疑是對中國AI底層技術的巨大認可。

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有朝一日全球所有AI開發者都使用了PaddlePaddle深度學習框架進行算法訓練、模型開發、應用部署,那麼這個深度學習框架就會是AI時代的底層事實標準,將統治整個AI生態。

退一步來說,即使不能實現全球共用,但至少對於我國的AI開發,人工智能的發展而言,PaddlePaddle這類自主可控的深度學習基礎架構的出現,使得我們不僅擁有了Apollo這類自動駕駛系統平臺,更擁有了AI世界的構建根基。如果用安卓做個類比,這就好似我們不僅擁有了安卓系統,更有了安卓系統的底層基礎Linux系統。

現在,我們更可以說:曾經芯片、移動操作系統時代受制於人的局面,在人工智能時代,在自動駕駛領域將不復存在。

三、從落後到齊平乃至趕超,中國技術爆炸勢能彰顯

在此,我們更能看到的一個趨勢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在政策支撐、數據資源、人才富集的強力助推下,面對新技術,事實上正展現出愈發強勁的競爭力——從芯片、操作系統、2G、3G移動通訊技術的落後到4G、5G、人工智能時代的並駕齊驅乃至超越,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體現。

這種快速的技術趕超能力,似乎與劉慈欣在其科幻鉅著《三體》中所言的技術爆炸如出一轍——“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曆史,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而現代技術是在三百年時間內發展起來的,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看,這根本不是什麼發展,是爆炸!技術飛躍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個文明內部的炸藥,如果有內部或外部因素點燃了它,轟一下就炸開了!”

也正是這種技術爆炸,使得我們在未來將越來越有機會在新技術上擁有與美國並駕齊驅,乃至是趕超美國,掌握未來技術競爭主動權。

而從芯片、操作系統的落後到5G、人工智能的並駕齊驅乃至趕超,事實上也正在告訴那些對中國技術妄自菲薄的人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本人系獨立撰稿人,騰訊科技2016年年度新媒體,關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文章在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百家號、搜狐科技、騰訊、雪球、品途商業評論、今日頭條等30餘家平臺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