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極限挑戰》致敬時代創業精神 激發“創客”群體共鳴

華龍網5月21日13時訊(記者 董進)上週日晚,東方衛視星素互動勵志體驗節目《極限挑戰》去到了中國溫州樂清,“極挑團”變身“打工團”回到了1984年,親身體驗了當年溫州青年們白手起家奮力打拼的勵志人生,生動呈現出了一副鮮活的80年代創業畫卷,而“智囊團”則變身成為“財務總監”為“極挑團”成員們賺取第一桶金添磚加瓦。節目播出後,“創業精神”引發了廣泛熱議,尤其在當下這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更是激發了“創客”群體的強烈共鳴:“感謝《極限挑戰》傳遞給我們的精神能量,在當下這個時代,最好的創業精神就是為了夢想去踏實奮鬥。”

《极限挑战》致敬时代创业精神 激发“创客”群体共鸣

黃渤和財務總監 節目組供圖

“極挑團”變“打工團”花式謀生

1984年,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而言,是一個極具意義的年份,春潮湧動,改革提速。溫州樂清更是在改革春風中迅猛發展,把柳市鎮打造成為了聲名遠播的“中國電器之都”,以濃墨重彩書寫了一部雄奇壯麗的農民創業史。這一季《極限挑戰》意在呈現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變遷史,溫州樂清是不可或缺的一站。當晚,“極挑團”變身“打工團”回到了1984年,走進那個時代、還原那個時代,再現了當年溫州青年們白手起家奮力創業的畫面。

《极限挑战》致敬时代创业精神 激发“创客”群体共鸣

“智囊團”在挑戰中 節目組供圖

而“智囊團”成員們也紛紛變身為“財務總監”,即使“極挑團”的成員們忙於工作無暇理財,也有專業盡責的“財務總監”在一旁幫忙算賬。孫紅雷和黃渤專注著和樂清居民互動,楊奇函和何捷寸步不離的全程保護在兩人周圍,可以說是盡心盡職。賣餛飩的黃磊因為不能說話,生意一直不見好,木春接到任務後,快速反應,通過和大家玩遊戲的方式,成功的帶動了周圍的氣氛將銷量提升了上去。

節目極為鮮活生動地還原了一副80年代創業畫卷,“極挑團”和“智囊團”的通力合作也讓觀眾感動不已:“每一位明星都完全卸下了明星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那個年代去打拼、去創業,‘智囊團’和‘極挑團’的配合也太好了,要是沒有這些‘財務總監’的幫助,估計創業更難。

喚起“樂清人”80年代的創業記憶

早在這期節目錄制過程中,“樂清”就多次跟著“極挑團”登上了熱搜,節目播出後,所有“樂清人”都沸騰了!不少當地人感慨:“樂清,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是民營經濟的發源地,這一直是我們樂清人的一大驕傲。80年代,對於老一輩樂清人來說那是一段特別珍貴、特別有價值、特別有紀念意義的一段歲月。《極限挑戰》又帶我們回到了80年代的北大街、太平橋,看到那個年代的打扮、橋頭招工的場景、各種創業的畫面,好多好多回憶就湧上了心頭。”

在這場80年代的創業浪潮中,我們還看見了化身“財務總監”的“智囊團”用他們的智慧,幫助“極挑團”化險為夷,解決財務危機的時刻。獨自開廠的孫紅雷一開篇就遇上了財務難題,想招工卻開不起工資,正當孫紅雷和工人們面面相覷的時候,“財務總監”楊奇函趕到,瞭解到目前的經濟狀況後提出了和“投資人”以及“被投資人”聯合的方式擴大資本,隨後在楊奇函的建議下,兩人又選擇壟斷訂單,與更多人合作,形成更大的商業聯盟,楊奇函的“經商之道”讓孫紅雷嚐到了創業的“甜頭”。當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線後,為了拉上最後的訂單,“財務總監”們也都為了幫助自己的“委託人”競價,操碎了心,又貢獻計謀又佯裝投奔他人,可謂是出計又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