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再婚家庭,對待另一半的孩子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嗎?

瘋小鳥


您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楊湛德,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會讓很多再婚夫妻很糾結,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因為和繼子女的關係把兩人的關係搞砸了。

再婚家庭裡不是簡單地說對另一半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讓另一半的孩子滿意或者就能把解決問題,這當中是有不少注意的事情。一方面,對待另一半孩子的確有需要像對待孩子那樣關心、包容和理解,因為每個孩子進入再婚家庭時,總是會帶著在自己原來家庭中傷痕進入新的家庭中,孩子會避免不了把自己內心的種種憤怒失望負面情緒撒在了繼父母身上,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是繼父母破壞了自己的原來家庭,讓自己的親生父母不能在一起了。所以再婚家庭的夫妻需要學會足夠關心、包容和理解來面對孩子那受傷的幼小心靈,而不是把伴侶孩子的種種不滿意看成是伴侶對自己的意見。

一方面,對待另一半的孩子的確和對待自己的孩子不一樣,因為每個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同,自己雖然瞭解自己的孩子,但是自己的孩子和伴侶的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比如說在吃飯問題上,可能自己的孩子很聽話地吃完,伴侶的孩子卻是玩玩吃吃,這因為雙方孩子在原先家庭養育方式不同,養成的習慣不同,但是我們不能用自己孩子的標準來要求伴侶孩子立即做到,甚至不能因此攻擊伴侶孩子的家教怎麼差。所以再婚家庭夫妻需要對各自孩子的情況和對方說清楚,遇到不同情況,先和伴侶先了解清楚,兩人再商量合適的處理方式,而不急著一時對孩子下決定。


所以,能夠讓自己合適對待繼子女就需要自己對孩子教育方式有所瞭解,如果自己對於自家孩子教育方式都不合適的話,那就更不要說自己會如何更好對待伴侶孩子,那隻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釋夢師楊湛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對於再婚家庭的子女問題,確實讓人頭疼,管的嚴了鬆了,都會有人說閒話。一句話,後媽難當,後爸也一樣!

我們鄰居家男方是再婚,有個七歲的女兒,女方未婚。孩子週末由媽媽接走。

兩人剛結婚時,女方對孩子特別好,幾乎掏心掏肺,她覺得“人心總是肉長的”,好吃的好穿的一應俱全。

但是七歲的孩子多少懂事了,每次從媽媽那回來就故意刁難後媽。後來女方覺得辛苦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甚至連回應也沒有,就不再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兩年後,夫妻倆有了自己的兒子,女兒便有爺爺奶奶撫養。老倆口年紀大了,教育孩子力不從心,聽說孩子上到初中就退學了。

我覺得再婚家庭對孩子好不好,要看多重因素,覺得大多數能做到面子上過去。另外希望離婚的雙方,從孩子的健康發展出發,把對另一方的不滿不要帶給孩子,說另一方的壞話,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影響。


愛讀童書的小靜媽媽


我感覺做好爹後媽要想把握好分寸,真的是很難一件事。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什麼叫一樣?且不說對孩子不好這種事情,在一般中國的傳統思維中,後媽幾乎就是惡魔的代名詞。單純就說對孩子好來說吧,很多後爹後媽在顧及伴侶對方的感受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意,對不是親生的反而比親生的更寵愛,這是不是一樣呢?

要是自己親生的孩子,打打罵罵的倒是隨意一點。哪怕是寵愛,也是自己內心真實的表達。要是真的能一樣,我想無論是疼愛還是打罵,別人要認可的話,那也是無可非議的了。關鍵是一張嘴兩片嘴唇上下都是可以翻動的。對繼子女好,未必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有好處。寵愛甚至是溺愛其實未必是發自於內心的,這裡面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參合在一起。比如說伴侶的感受、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之類親屬的感受。孩子培養得好倒也罷了。要是因為寵愛讓孩子沒有太大的出息甚至是混世魔王之類的,我想社會那些輿論又有話好說了。說到這裡我想起一個疑鄰盜斧的故事,說是一個人懷疑鄰居盜竊他的斧頭,但是沒有依據,於是看著鄰居這樣那樣的行為都像是小偷。後來他發現自己的斧頭是被自己不小心遺落在什麼地方,找到了斧頭。再來看鄰居的行為,感覺這樣那樣都是很正常的。在這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相通的道理,無論是刻意的討好還是真的和親生的孩子一樣,這種關係放在那,怎麼做都會可以讓心態不對的人產生非議。

當然,也並不是真的完全處理不了繼子女的這種關係,這其中的關鍵還是在於伴侶的信任。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記得我從小因為父母親上班,而被寄養在外公外婆家。舅舅舅媽對待我好像是親生的一樣,家中自己子女有的,我也會有。然而真的是完全無區別嗎?這也是未必的,做出來的和發自內心在孩子敏感的心中還是會發現差異的,就像親生父母的情感這是天生的無法替代一樣,這些差別只能是感受中得來,很難有言語來表達。不過如果孩子的內心要是有一種感恩之心在,是完全可以忽視這些差別的。我父母當初的信賴我感覺有點像是伴侶的信任,反正孩子交給你了,你所有的作為我都認為是父母該做的事情。所以至今我還是對舅舅舅媽充滿一種感恩之心,從內心中把他們當做自己第二個父母一樣看待。我也相信大多數後爹後媽都會有這份愛心在,只是我們真的不要把期望放在心裡,既然是孩子,無論怎麼去教養,順其自然才是真正的一樣了。


鵜鶘心理


再婚家庭,對待另一半的孩子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嗎?我覺得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是人性。你很難做到對另一半的孩子跟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好,而另一半的孩子,也不可能對你像對待他的親爹親媽一樣好。對於普通人來說,你還沒有到那種有錢到可以隨意花的地步,首先在金錢上做到對待另一半的子女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好,對我來說也是困難的。但我會做到儘量對另一半的孩子好,但一碗水端平的話,很多多子女家庭,對自己的幾個子女都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不是嗎?如果是我,另一半的子女對我不如他的親爹親媽好,我認了。我也做不到對他像對自己親生孩子一樣好,我想他也應該理解吧。

當然,也有不少後爹後媽對待另一半的孩子跟對待親身孩子一樣好的例子。比如章子怡跟汪峰結婚後,她對待汪峰跟前妻的女兒小蘋果如同己出,讓人羨慕。

既然結婚了,希望大家真心對待自己的另一半,珍惜婚姻,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言離婚,免得讓你的孩子成為單親。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文集《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歡迎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文海話育兒


這個問題是“能不能”,可以再往後推一下,“怎麼樣”。

再婚家庭能不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呢?

從生物本身的排他性來看的話,父母的性別是有差別的。男性會比較難以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再婚家庭的孩子。因為男性具有較高的排他性,甚至在婚內所生孩子,都會產生一定的疑問,所以男性一般都會對於別人的孩子“另眼相看”。

但是,我們常在生活中和文學作品中聽到後母虐待孩子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主要是跟我們調查時,家長跟孩子的相處時間長短有關係。也就是說,女性嫁到新的家庭中,一般是由女性來擔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而男性依舊會“主外”比較多。尤其是在封建社會里面。那麼,相處比較多的情況下,矛盾和衝突一旦激發,也因為女性本身的情緒比較感性,因此就容易變成“後母虐待”的故事。再加上社會對於女性照顧孩子有一種“社會的要求”在裡面,所以一旦出現小問題、小矛盾,就立刻被添油加醋、戲劇化描述了。

那麼,怎麼樣能夠更好的與再婚家庭的孩子相處。這裡需要接受事實上的、血緣上的不相容,也需要看到有不少可以努力的:比如,增加父母共同相處的時間,這其實是在示範和營造家庭的良好氛圍;比如,父母多關注孩子的精神需要,而非物質需要,在可以一起做的事情上,放大快樂、妥善處理不愉快。有很多可以說的、做的。關鍵是,父母之間要商量好,不要把在原來家庭中出現的問題,重新反覆出現。這樣對於再組家庭意義不大。


春暉心坊


再婚家庭,能對另一半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嗎?我的答案是很難的。

再婚家庭,彼此都帶著小孩,從結婚的那一刻起,都是帶著任務進入家庭的。也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負。

如果你對我的孩子好,我認為你是在作假,我對你的孩子好,你認為我是在作秀。彼此缺少應有的信任和理解。

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才使得夫妻兩個在孩子的作用下,有了家庭應有的向心力。但在對待另一半孩子的態度上,仍然分歧重重。

對於孩子來說,有了後爹就有了後媽;有了後媽也就有了後爹。就是大人做的再好,也難以順乎他們的心。認為有了繼父或繼母后,自己的大人變了心,偏向了別人家的孩子,尤其當他們又生有自己的孩子後,更會對大人的好毫不領情,就是做的再好,在他們的心裡也是虛情假意。

對於繼父繼母,只要從孩子的健康成長考慮,採取負責任和有擔當的態度,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批評,才是對他們真好;如果一味遷就忍讓,讓他們養一身臭毛病,這表面上看著是好,其實是最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留下了一個男孩子和十幾萬元的保險。為了這十幾萬元的保險賠償,她和公婆展開激烈的爭奪,最後丟下剛滿月的孩子忿而離家。

第二次婚姻,男方有一兒一女,她自己也生了一對龍鳳胎,家裡一共四個孩子,前妻是現妻的表姐妹,因為脾氣爆,嫌男人賭博,喝了藥自盡了。孃家的父母親也就是現妻的舅舅家,不時上門來鬧,後妻為了家庭團結,對前妻的孩子很好,視如己出,供兩個孩子上學,期盼孩子能考上大學。



我曾經為她家做過保險,全家6口人,每人三千多元的保險,不偏不倚,我親眼所見她對前妻孩子的好,我也被感動了。可是前妻的父母親,兄弟姐妹總是恨男方,不時上門來鬧,而且在生意上擠垮了自己的前女婿。

作為旁人,我的父輩和她的舅舅家有不淺的交情,我不好評判什麼,可是作為旁觀者,我覺得一個後媽,能得到前妻孩子的信任和親熱,作為一個女人,太不容易了,付出的艱辛是旁人做不到的,男人應該知足了,應該很感激自己的老婆,把日子過好,才是應該做的,可是這個男人,舊習難改,又去賭博,輸掉了十年前買下的一套150多平,躍層的一套大房子。

當我知道這個消息,只能在心裡深深地同情女主人,苦苦的付出,為什麼沒有得到回報,難道真的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嗎?


TT社會問答達人


雖然有一個詞叫做愛屋及烏,但是我仍然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對方的孩子劃等號!

從生理上來說血緣是天生且無法更改的紐帶

孩子從生下來就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有天然的感情,這種感覺微不可查卻真實存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通過後天的緊密相處產生感情,但這種感情和血緣之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無論怎樣都查了那麼一點點。



生活環境和習慣的差異不是一朝一夕

再婚前,這兩個孩子原本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中,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的行為習慣,當他們突然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而且是長期的,矛盾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當矛盾產生後,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習慣問題。作為大人,當兩個孩子都不算錯的時候,你肯定會覺得和你生活習慣相同的一方,你更容易理解對吧?所以你對待他們的態度就會不同。



當無法完全公平時,捨棄誰是個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兩個孩子也不可能完全公平,比如家庭資金有限,錢只夠一個孩子出國,你會選擇誰?如果你違背自己的心意去選擇對方的孩子,那你和自己孩子的關係怎麼處理?孩子會是什麼感受?而如果你選擇了自己的孩子,則必須要背上繼母偏心,虐待他孩子的罵名。無論怎樣,都是錯的。

如果對方孩子不接受你

那情況就會更糟糕,你的付出被拒絕,久而久之誰還會費力不討好?還不如省下精力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呢,這樣一來,你和他孩子的關係就會更惡化,最終影響到你們夫妻之間的感情!

所以後媽不好當,後爸也不好當,無論怎樣,還是祝你幸福!別忘了關注星兒哦~


赫媽親子育兒視頻


很多人在再婚時,都會收到忠告,對待別人的孩子要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好,不能偏心。可這名話真的對嗎?真的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繼子女嗎?我認為是不對的,你真的不能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對待繼子女。

如果你想和繼子女真正建立起感情,首先你一定要偏心,對待繼子女要比對待親生子女更好。

你剛開始可能覺得這不合情理,但你仔細想想,你是怎麼對待親生子女的?在他們犯錯時或跟你頂撞時,你生起氣來是不是該打就打該罵就罵了,因為你知道他們是你的親生孩子,血濃於水,你即使打罵他們,過後他們也不會記仇。

而對待繼子女也能這樣嗎?真的不能,尤其是在雙方感情還沒有真正融入的時候,在繼子女可能還對你存有敵意的時候,即使真的是他們的錯即使你真的是為他們好,這丁點的打罵也會毀掉你所有的努力,甚至可能會影響你們夫妻的感情。所以,你不能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對待繼子女,而是必須用加倍的耐心加倍的呵護對待他們,讓他們對你產生信任,才能真正建立起感情。

我的一個朋友,她和現在的老公都是二婚,她是一個兒子,老公的是一個女兒。她兒子年紀小心思單純,跟繼父之間很容易就建立起了感情;而他老公的女兒已經成年了,父女間的感情非常好。

在她老公眼裡女兒多大都是個孩子,對女兒寵愛有加,這感情好得讓我朋友嫉妒。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有一次她煮米飯水放多了,煮出來的米飯有點稀軟,女兒隨口說了一句喜歡吃,從些以後全家就都只能吃這種軟飯了。

我朋友在結婚之初說到婚後的生活經常掉眼淚,與繼子女的相處比想像中難多了,尤其是像她老公這樣跟女兒的關係特別親密的,剛開始女兒對她的敵意很明顯,故意在她面前與她老公各種親暱,她老公又是一個不太會處理家庭關係的人。

而她呢不管怎麼不開心,在孩子面前都得擺出笑臉,一句重話都不敢說,還得想方設法地討女兒歡心。要抓住孩子的心得先抓住孩子的胃,於是完全依照女兒的習慣,每天的飯菜都是按照女兒的口味來搭配,她還主動去找一些女兒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東西來了解,期望能夠真正建立起感情。

終於,經過兩年的時間,女兒終於放下心防,與我朋友的關係開始融洽起來。我朋友說起這兩年的經歷,其中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不過最終的結果還是值得的。

所以,要想和繼子女建立起感情,你就得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才可以。只有處理好與繼子女的關係,你們的婚姻生活才會更加美滿哦。

以上只是我的看法,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哦。


瘋小鳥


我是李曉傑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我想每個帶著孩子再婚的父母,都會很在意這個問題,都希望對方可以對待自己的孩子如己出,不願意看到孩子在這段新的關係中受到傷害。

但我也相信這個條件不是您選擇再婚對象的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原因。

當一個人選擇再進入一段新的婚姻關係,我想他(她)一定是鼓足了勇氣、也克服了許多心裡障礙才邁出的這一步,一定也帶著更加堅定的信念,憧憬著和睦的家庭生活。

如果這個問題一直糾纏著你,即使你不講,您的孩子和另一半也會感受到,那它就真的的會變成一個問題,也許因此新家庭會籠罩在不和諧的氣氛中,因為每個人都因為有顧慮而束手束腳,不能做那個真實的自己。

而一個健康的再婚家庭,對孩子更有益的是什麼呢?

1、 與心理學意義上的父母優質的一起生活

在家庭中,父母雙方承擔了不同的功能,對孩子人格成長起著不同的作用。有些親生父母也並不一定很好的扮演了他該有的角色,這種缺位的狀態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而如果您再婚的另一半,是一個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恰當出現的父母,又何必在意他(她)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呢?

2、 習得父母相愛的模式

如果您與另一半是相愛的,不需要回避孩子,也許有些孩子一開始接受不了父母再婚的事實,但您的迴避不會有任何幫助。孩子都是在父母身上學會了愛,夫妻之間的互動模式,會深深的影響著孩子成人後尋找怎樣的愛情,如果第一段婚姻關係並不是很和諧,那再婚後和睦的夫妻關係倒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新的內化愛的機會!

3、 學會如何經營家庭

經營一個家庭很複雜,孩子未來也會面對這個問題。父母再婚,也意味著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環境,孩子會從中學會愛、家庭人際關係、經濟支配,以及如何養育孩子等一系列經營家庭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對孩子來說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會抵消掉對‘新父母會不會像對待自己的小孩一樣對自己?’這樣的擔憂。

所以,再婚家庭的父母,與其擔心這個問題,不如自己先邁出一步,去營造那個屬於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靜待花開!

作者簡介:
李曉傑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精神動力學取向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
致力於兒童青少年心理成長、家庭系統完善、人際關係改善方面的諮詢與探索。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留下聯繫方式,向作者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